辛丑三台行1:三台城南的北宋纪功石刻

分类: 绵阳金石 |
(一)未遇
三台县城南凯江大桥北侧有大佛寺,岩壁有元大德五年造像及题记,南侧有印盒山兜率寺,山半洞中有唐贞元五年《石室记》摩崖题记,左读。
沿公路行4里许到涪江边马跃岩,寻访北宋石刻未遇。马跃岩下接观音岩。观音寺被推毁不久,遗址上有观音洞。洞高丈余,宽近丈,外侧岩壁有桩洞若干,或圆或方,都是老的。两侧各刻四字:“人民万岁;阿弥陀佛。”洞内有联:“西天谒见如来佛;南海朝拜guanshiyin。”额“普渡慈航”。
观音岩下接金鱼山,民《三台县志》载,金鱼山在城南五里,岩半有老君洞,又有“重岗峭壁”四大字,明人书。
微信联系左启老师,得知石刻不在此处,而是“由此南行数里,有宋代摩崖题刻多方”。电联巴蜀汉韵老师,得知在附近千佛岩。此行无缘看到庐山真面目,谨据左启《三台金石文物·宋大像寺、空王寺摩崖题刻》一文和巴蜀汉韵的拓片作一点记录:
1.皇祐五年石刻
手植松筠不记株,更疑高处接天都。吾师三纪此中隐,知有尘埃世界无。
上款:大像寺庵主已师本路转运使司封员外郎直集贤院钱中孚。
下款:皇祐癸巳岁(1053)仲冬八日按部经此题。
2.治平元年石刻
石刻长方形,yin刻,楷书,凡5列,每列6字,字径12厘米,左读。云:
“曹伯宗、唐为、贾/囗、史臣正、季瑾/囗、康宋逊会别/于此。治平元年(1066)/二月十一日记。”
3.元丰五年纪功石刻
石刻高105,宽70厘米。凡8列,yin刻,楷书,右读。题记字径6厘米,署款字径3厘米。云:
开封府界第四将副太原霍中/谨子庄,方渠张诫遵约。元丰四/年(1081)中秋,奉命统全将军马赴/渝。于五年(1802)季春,殄灭夷贼,凯还。/被,再蒙囗经有司/奏留囗囗东川。壬戌(1082)首夏翌日,/过空王寺,故记。幕下滏阳盖序题石,囗阳吴奎奉命书丹,/。
绵阳西山观崖壁曾有元丰中纪功碑,清刘喜海《金石苑》载“宋西山观题名六种”之一:“开封府界第四将副太/原霍中谨子庄、方渠张诫遵约,奉/命统全军,赴泸南,权驻/左绵。乘暇游仙云观,从行部将崇班折继承以/下三十员。时元丰辛酉(1081)/季夏初一日,命工刊石。”
(二)解读
据《宋史·泸州蛮列传》、光绪《直隶泸州志》及民《三台县志》,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西南min族shou领乞弟反宋,声震西南边地。乞弟率领晏州(今兴文县)反民和步骑六千到达江安县(今宜宾、泸州、自贡交界地带)城下。乞弟居住的地方叫归来州,地属泸州,所以他是“泸州蛮”。泸州知州乔叙派遣梓夔都监王宣前往解救,全jun覆没。朝廷诏令泾原副总管韩存宝统三将兵一万八千前往东川。韩怯懦,不敢推进,加之乞弟“送款给降”,韩的援军便徘徊于绵州、梓州、遂州、资州一带。元丰四年(1081)朝廷诏令环庆副总管林广接替韩存宝的工作,韩存宝因“逗绕无功”被诛。
开封府界第四将副霍中谨和张诫二人,当是林广所调将领。林广到来后yuebing验将,将军士按照勇怯程度分为三部分,日夜操练,宰牛犒劳,军xin由此大振。开封府将副霍中谨、张诫所率援军按照约定,奉王命开赴泸南kan乱。
援军驻扎绵州时,将副霍中谨、张诫在军wu之暇,与折继承等三十员部将游绵州仙云观,并刻石以记,时元丰四年季夏初一日。
该年孟夏,霍中谨和张诫率全jun前往渝州kan乱。并于五年(1082)季春“殄灭夷贼”,奏凯而还。官yuan上奏,驻留东川。该年孟夏初二日,过空王寺,纪功于石,盖序题,吴奎书丹。
就两则石刻的意义来说,石刻中提到的霍中谨、折继承等人物在宋代史籍中几乎没有留下任何记载,唯有张诫在《续资治通鉴长编》中有简单叙述。两则石刻为我们透露了相当丰富的信息,一是该将部将人数,二是开封府第四将的行jun路线,三是宋军行jun过程中的闲暇生活,等等。
(李戴于2021年7月21日,巴蜀汉韵拓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