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行走魏城河支流石牛河9:清河村栖隐寺及栖隐寺桥

(2017-03-06 22:23:00)
标签:

石牛河

栖隐寺

石牛镇

分类: 寻桥漫记

栖隐寺及栖隐寺桥位于梓潼县石牛镇南4里清河村2组。

寺坐东向西,占地3千余平米,寺中存清代古碑近十方,言栖隐寺始建于明代,毁于兵燹后,又于雍正八年由清澄法师主持重建,乾嘉之间,光大成梓南名刹。该寺通映、玄敏、道福、道兴等先后掌任梓潼县僧会司。

寺前坝地,宽一两百米,石牛河穿坝而过,在此唤着土埝子。栖隐寺桥架设于溪河上,东西走向,与岸平齐,叠石成墩,平梁素面,双石并拼,两墩三跨,长10.5,宽1.5,厚0.26,高1.96米。桥东一跨之上水方,自岸到墩砌弧形挡水矮墙,把水引向中跨。

有桥头土地,用地望撰成联句:锁水接天马,横波渡石牛。有碑刻二,一额圆身方,额题“第一桥”三字,线刻阴阳鱼,边缘饰卷草纹。碑身序言4列,读不成句,捐资名单20余列,列潘、王、白等善信,尾款:嘉庆十五年(1810)孟夏月八日立。一碑额题“重缘桥碑”四字,列捐资名单,无款识,名单以郭秉钧、任定义、涂万龙、魏宣明等起首,碑中宋国连也出现在光绪早年碑刻中。故推测栖隐寺桥建于嘉庆十五年,后又经过培修。

201736日)

行走魏城河支流石牛河9:清河村栖隐寺及栖隐寺桥

行走魏城河支流石牛河9:清河村栖隐寺及栖隐寺桥

行走魏城河支流石牛河9:清河村栖隐寺及栖隐寺桥

行走魏城河支流石牛河9:清河村栖隐寺及栖隐寺桥

行走魏城河支流石牛河9:清河村栖隐寺及栖隐寺桥

行走魏城河支流石牛河9:清河村栖隐寺及栖隐寺桥

行走魏城河支流石牛河9:清河村栖隐寺及栖隐寺桥

行走魏城河支流石牛河9:清河村栖隐寺及栖隐寺桥

行走魏城河支流石牛河9:清河村栖隐寺及栖隐寺桥

行走魏城河支流石牛河9:清河村栖隐寺及栖隐寺桥

行走魏城河支流石牛河9:清河村栖隐寺及栖隐寺桥

行走魏城河支流石牛河9:清河村栖隐寺及栖隐寺桥

行走魏城河支流石牛河9:清河村栖隐寺及栖隐寺桥

行走魏城河支流石牛河9:清河村栖隐寺及栖隐寺桥

行走魏城河支流石牛河9:清河村栖隐寺及栖隐寺桥

附:在暮色中造访,见庙貌宏大,古碑十一二,几碑半掩薪柴中,故不能详记,待再访。

1. 有乾隆十六年、四十五年、五十三年、六十年四碑待识

2.光绪间建财神殿、广生宫碑刻

题额:永垂万古

捐资碑记

邑庠生黄桂芳沐撰并书

尝闻生财有道,慈航增聚宝之光;大德曰生,麟趾著呈祥之美。可知凡有功德于民者,宜隆禋祀之也。然/山不厌其小,人不厌其囗(注:上四下次),地不厌其近也。东南约五里许有栖隐寺,邑之古刹,建自隆嘉。山环水绕,/天为出秀,翠柏苍松,地为钟灵,实一乡之胜迹也。春秋报赛,乡人恒聚于斯,但满堂神像,扑人眉囗。/寺之东南乏财神殿与广生宫,欲装塑神像,但大厦非一木能支。于是募化锱铢,以作费用。而善男信/女相与乐从,方鸠工动作,栋宇加以丹漆,墙垣施以黝垩,不数月而告成,亦足以昭其诚敬,亦足以壮其观瞻也。迄今不勒诸䂥,无彰厥善,聊将捐资姓名列之于左,庶几人蒙其利,咸皆福禄之骈臻,天赐于/佳儿,后见瓜瓞之相庆,岂不懿欤?

总领:张武祥捐钱一千,赵天志捐钱一千。经理:杨玉芳捐钱二千,贺兴官捐钱一千,王斌福捐钱一千,雷德和捐钱一千,白元仕捐钱二千,文生仲仕蒲捐钱二千,忠恕堂捐钱一千,杨孝春捐钱十千,鲜毓凤捐钱二百。经理首事:杨同荣捐钱四百,鲜绍金捐钱六百,潘泽昌捐钱五百,宋启发捐钱四百,张子龙捐钱三百,魏国禄捐钱三百,何龙捐钱六百,杨兴春捐钱四百,魏发宗捐钱二百。龙神祠捐钱二千文,潘家桥合族捐钱四千五百文,潘秀昌、魏洪宗、方银普、鲜国秀、鲜绍泰各捐钱六百文,魏国学、雷财、魏燿映各捐钱五百。杨进先、郭礼章、郭成章、潘万昌、潘炽昌、义兴成,涂洪德、朱成文、王兴顺、吴刚先、吴利昭以上各捐钱三百文。雷山和、雷林、雷凤琦、唐友诗、唐正玉、唐正经、宋国连、杨官芳、杨发芳、杨禀秉凤、杨廷用、杨含芳,以上各人捐钱二百文。邓廷龙、邓廷泰、邓廷明二百文。比丘僧慎乘捐钱十两,住持僧真传捐钱一千文,住持僧如法。(未见下款,在碑阴?)

3.光绪五年碑刻“为善最乐”捐资碑

竖向列成两块,铁丝绑固,捐资名单与建财神殿、广生宫重复多。

题额:为善最乐

赵文忠捐钱五千文,往福捐钱五千文,文生仲仕蒲、谢国明、谢国春、郭文超四人各捐钱四千文。杨灼然,文生潘寿昌,文生潘宗海,武生魏炽昌,国学白登科……(略)

大清光绪五年季春月谷旦立

4.上元会碑

栖隐寺囗有……/文昌圣像护佑众生,惜乎会期缺钱……/至今约积卅余串,现生利息,恐……

总领会首:魏文童捐钱四百,潘禄昌捐钱六百,王永福、王成福二人各捐钱五百,赵天赐、吏员赵万才、魏京宗、宋国连、鲜发秀以上各捐五百。魏国旭捐钱一千,吴荣全捐钱一千,魏文多捐钱一千,赵天保、赵天太、鲜成秀、李子治各捐赛柏文。文生魏钟玉、魏燿珍、魏燿策、魏亨宗、魏福宗、魏述宗、魏足宗、魏才宗、魏得科、魏得礼、魏德兴、文员潘宗海、潘秀昌、赵为昌、潘天明、王双福以上个人各捐钱四百文……(下略及缺)

大清光绪十九年

5.栖隐寺碑记

梓潼县石牛镇栖隐寺属唐代佛教大乘派庙宇。大乘派第四代传人系慧能,第五代传人为希运,六代为义玄。大乘派原在江南传教,义玄从江南入川,他对大乘教活动有所改进:信教可不受戒。依寺为僧,加入临济,自称临济宗第一代传人。其徒为义存……三十四代为清澄,雍正八年(1730)八十岁圆寂于栖隐寺,三十五代为提封,于乾隆十一年(1746)在此圆寂。寺中现存有乾隆十六年、四十五年、五十三年、六十年、光绪九年等年石碑。1961年、1967年被拆,料作他用,又于1993年修复正殿和两廊。刘长荣撰,郎尌声书。一九九七年一月廿八日。

另:栖隐寺古有二院。一院正中大雄宝殿、左供武圣,右供文昌,两侧为日月二殿,两廊左走道客厅,右走火神殿、灵祖殿,土地堂,吊脚楼内有紫荆树二根,桂花树一根,字库塔一座。一院正中观音殿,左牛马二王殿,谷父蚕母,右供娘娘殿,下为戏楼。

6.栖隐寺修建历史碑记

栖隐寺为我县著名古刹,位于石牛镇清河村,前望天马山(天包山),有九个山头,后依高寨宫山脉连续延绵,犹如九龙捧圣。山顶上端一株倒钩古松,崖壁有一个僧人习静茅庵洞,引人注目。寺前土埝子河流环绕左右,犹如玉带缠绕,风景如画。

始建于明代,只有正殿三间。明末清初战乱,大部分殿堂被毁,清雍正八年,知县张凤诏任内,剑州普成乡(今玉河镇)洞真观佛教临济正宗三十四世传人上清下澄号贤念法师云游来寺任住持,偕徒净玄等十二人,修持佛学,辛劳耕耘常业田地,帮助村民,得到时任蜀王府吏员俗家八弟涂昆玉、恩进士堂弟涂金玉支持,于乾隆十六年先培修大佛殿、两廊、阁楼、山门、石阶等。乾隆四十五年,佛教曹洞宗僧人上庆下智法师,偕徒通映来寺任住持,苦心修持,又修石河堰灌溉粮田,人民称赞,时任知县朱帘对其进行表彰,誉为“堪充一邑之首,总领诸山禅院”。又开办十方丛林,传戒,其徒通映荣任梓潼县衙僧会司,管理全县寺庙。通映圆寂后,徒侄玄敏继任僧会司。乾隆五十三年,知县蒋仕椿任内,洞真观临济正宗三十三世上净下玄法师(即清澄法师俗家兄弟涂昆玉之子)来任住持,学识渊博,书画俱佳,省内知名,早在乾隆八年青年时,成都昭觉寺第四代方丈上潜下修法师曾传倡语于他,主持培修寺内殿堂,大徒弟道福继任僧会司,徒道兴继任僧会司。乾隆六十年,知县钟蟠荣任内,道福圆寂后。嘉庆十九年,知县王洲任内,德昆(俗名鲜霜)任主持,募化境内七姓村民建修左侧院落、亭楼、石阶。光绪五年,住持僧传如法,集资培修各殿,装塑财神殿、广生宫。历六任皇帝一百四十八年,至此形成左右院落,成为殿堂巍峨典雅,与翠柏村舍相映成辉的县南福地。

仇世增撰文整理,公元二〇〇二年九月三十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