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道上板凳寺——因奇树而知名、因三国而久远
标签:
板凳寺诸葛亮卧龙镇紫云道 |
分类: 寺观庵院 |
梓潼县卧龙镇拦河村八组板凳寺,位于千顷良田之中,系金牛道紫云分道上的一座名寺,相传为三国诸葛亮用兵屯粮之处,曾建驿亭。建寺于唐贞观十二年;明永乐年间建寺因挖出石凳,故名板凳寺,毁于明末兵燹;康熙中修复,乾隆甲子(1744)重建;咸丰辛酉为蓝军驻地,与清军交战再圮;同治乙丑再建,光绪八年扩修。今有正殿遗构和蜡烛树、高香树、板凳树等奇树,有光绪中《重修板凳寺碑记》和《祀神碑志》。为国保卧龙山千佛崖的文保分站。
寺坐西向东,由四合院和后殿组成。门殿、左右殿和后殿均为重建两层建筑。昭烈殿、武侯殿是该寺的三国元素,与所对卧龙、牛头二山均属三国遗迹。
观音正殿面阔三间13.7米,进深四间8.3米。山面穿斗无壁,殿中梁架系四步抬梁带前后二步穿斗,前户明间开门六扇,次间各开拱门,后壁砌砖。悬山屋顶,2007年翻修。
板凳寺“重建于乾隆甲子”,这是否是正殿的年代呢?梁架上有年号及修建捐资者信息,惜未近观,仅识得“囗造僧佛龛寺住持照福,法徒明心、明玉、明瑄,徒侄心源沐手书”等字。佛龛寺即卧龙山景福院,明心系临济三十八代,乾隆31年-43年任该院住持。此信息可作为该殿年代的间接依据。
板凳寺的寺名是怎么来的呢?有两种说法。一种是500年前重建时挖出石板凳而得名,一种是庙因树而得名。不管哪种说法是真相,板凳寺因树知名却是事实。小小的板凳寺里,就有高香树、板凳树和蜡烛树三种奇树。
四合院之观音殿前有两棵古银杏,一边一株,乡人以其形称之为“高香树”,树围2.2米许,于2010年被确定为梓潼县古树名木。
观音殿后是大雄宝殿,两殿间有两株粗壮如桶、冠高30余米的香樟树。它们树干苍劲,枝叶繁茂,如同一对深情相拥的“伴侣”,虽分隔道路两边,却倾向彼此,交缠合抱,形成“连理之观”。又如一条当地人热情待客的长条板凳,故“连理”之外有“板凳”之名。两树相隔2.8米,拱高1.8米,树围2.93米和2.88米,两边各一棵香樟,比中间两树略小。庙中人说,这是一对祝福的蜡烛,寓意对有爱之人的美好祝福。
板凳树仪态清奇,活力无限,加上有很好的寓意,来寺参观的人络绎不绝,特别是年轻情侣更喜欢选择在此地合影留念或拍摄婚纱照。
它有多大年岁了?与绵阳城区100余年的香樟树相比,大些、老些,有园林专家推测有两三百岁以上。而树旁碑刻言“树龄约1000年”,应该是犯了拿庙史当树龄的错误。
板凳寺古今碑刻
1.重修板凳寺碑序
福缘善庆。广种福田。
板凳寺,古刹也。在梓邑治西四十余里,与大庙山峰头掩映,地势绵延。盖云创自前明,值明季兵燹而一毁荒。囗囗囗囗,/碑碣难稽,即搜奇览胜者,谁能从废瓦颓垣中稽古迹耶?然蜀人崇祀文昌,相传谅不诬矣。国初时,佛殿复囗,古柏犹存。及咸丰辛酉(1861),蓝逆犯梓,而再圮焉。嗣是水旱疠疫札瘥,囗昏论者,以为庙祀不修,神怒而然也。于是众姓/咸集,酌捐锱铢,稍权子母。光绪八年(1882),首事潘公海、周公之桢邀众谓曰:今朝庙宇堕颓,神将何依也?议抽神资囗囗/余金,复募化本会花户七百余金,因而鸠工庀材,新建奎星楼,塑观音大士、文殊、普贤、药王真人及川主、土主、关/圣神像,并建灵祖楼、乐楼、石梯、添设东西庑,髤以膠漆,饰以丹黄,规模壮丽,阁院辉煌,灿然改观矣。噫!神囗囗囗直而一者也。謟渎者,实以增亵越之罪;毁谤者,何以祈呵护之灵?兹寺虽未在通都大邑,然神固久列祀典,复佑人/杰地灵。乐善培修,亦以见剥者复之,机否者泰之,兆功德不衰,庇荫无涯也。落成后,潘、周二公曰:是役也,虽余二人之/董成,尤赖众士之襄赞不可以弗志也。余适馆而此,因以叙嘱之余。余自惭才腐,难于表扬盛举,但善不可没,责不容/辞,爰详其始末,并志输金姓名,俾刻石以垂不朽云。剑阳文生嘉果撰,捐银一封。大清光绪十一年季冬月吉日谷旦。
文祖会抽钱六十钏正,武圣会抽钱二十钏文,观音会抽钱五十钏正。协力:岁贡生潘海、监生周之屏各垫支钱六十钏。总领:岁贡生周之桢、监生潘济昌各捐钱六十钏文正。经理首事:潘玳中钱五钏,罗永昌钱八钏,张怌江十三钏,潘宜鼎钱六钏,曹永富卅六钏,贪发荣钱四钏,潘玉德钱三钏,周洪钱三钏,陈玉藻六串。李四兴廿串,正大顺十钏,潘遂昌一串,杨才八串,陈泽远七串,朱万通十四串,潘德昌七钏,陈琯一串六,王永林一串六,杨孝一串文,何克勤五串文,陈映明三串六,周元润四串六,殷太祥一串六,闫文海一串文,罗顺先三钏文,永兴财十千,潘锡瑞七千,潘宜龙六千,潘宜忠八千,潘同德十二千,吴四兴十千,陈仕贵八千,周洪瑞八千,潘中才六千,潘利珍七千,潘富昌二千,志义号二千,陈年五千,罗永天五千,张喜五千,陈喜五千。潘锡芳、陈加祥各五千。贡生冉崇德、余化龙、吏员谈发祥、正大发、叶菸行、潘天有,潘天元、潘锡官、潘中孝、张超、朱学顺、安有同、潘宜田、周绍魁各捐钱四串。杨天兴、杨天祥、罗永秀、杨天义、杨天俊、曹春元、曹武元、曹永志、罗永海、李吉春各捐钱三千六百。朱万伦、张启、闫荣、张怌寿、王永超各二千六百。陈玉堂二千。贾朝兴、杨清山、杨明山、僧觉岸各四百。杨玉、杨顺、杨天华、王加有、王加足、安中鼎、陈加奎、陈加伍、夏启伦、董永贞、董永固、冉玉品、左其山、陈玉身、陈玉志、陈玉田、陈玉甲各四百文。周元坤、周洪林、周绍友、桃国各三百文。仇如新、吴绍银、朱学富、朱学同、朱杨万、潘有德、朱万受,朱万宣、潘中孝、肖仁贵、王兴太、潘中明、夏在思、陈明、朱万玉、宋朝喜、席玉金、谢戊祥各捐钱三百文……(略)
杜康会帮钱八串文,财神会帮钱六串文,桓侯会帮钱二串文,文昌会抽钱十串文,灵祖会抽钱六十串,丝公会抽钱六串文,灵祖会抽钱廿串文,牛王会抽钱廿串文,娘娘会抽钱卅串文,文昌祠帮钱廿串文。永合隆、杨志元、张怌聪、王加金、王永定、殷瑞祥、罗才元、罗富元、曹映宇、闫玉、杨天富、潘锡贤、潘锡有、潘有德各捐钱三千文。罗永珍、陈玉春、周元洪、周元肇、周元寿、董绍武各二千四百……
2.祀神碑志
板凳寺,固旧为斯土迎神报赛之所也。在咸丰、同治间,寺院颓圮湫隘,当年社林囗囗囗囗囗尚无栖依之所。故潘公济昌、周公之桢二人集合众姓,创建乐楼、灵祖楼……添装大士、文殊、普贤、药王、川主、土主诸神像。落成之日,规模已成……有重费,然虑每岁资费无出,乃邀众姓。老成辈曰:斯事将何以处之?佥曰:二公此虑……诚使自今以往,神有酬而人无累者,是在大董事悉心妥议焉,可也。二公曰:然。则诸……所积余资,尚权子母,每岁当报赛排忧之时,将每会之余息随其多寡酌抽,再于每岁……余资,以补助之。如此,庶神得酬而人无累,诸父老以为如何?众曰:善。爰将条例胪列于后……不朽云。
一.禁。潘家湾、杨家湾、殷家坝、周罗二湾、罗曹二坝、陈闫二姓及板凳寺上下,凡遇窃盗……。
一.文昌会原捐潘玳中、潘锡贤、潘锡端、潘双昌、潘义昌、潘得昌戏钱,每串摊派五十。平安会戏钱每串……
一.武圣会原捐潘玳中、曹一元、曹武元、罗顺先、周洪瑞、杨志元、谈发荣、曹永富、殷贵祥、陈年……张怌志、潘德昌、潘锡贤戏钱,每串摊派一百。牛王会戏钱,没串摊派五十文。
一.观音会原捐张怌志、张怌清、潘宜田、张荣、张启、潘合珍、潘理中。潘玉昌、潘中孝戏钱,每串摊派一百文。
一.灵祖会原捐潘中贵、正大新、潘中乾、张怌清、曹一元、陈泽深、罗永昌、罗绍基、曹永富……潘锡官、潘锡志、潘锡任、潘锡贤、潘锡芳、潘义昌、潘德昌、罗儒英、周元洪、陈泽富、潘柱珍、张怌志、曹永德戏钱,每串摊派一百文。
再。灵祖会原捐张怌江、张怌禄、杨唐、潘以长、闫文海、殷毓中、杨才、潘同中、周绍魁、潘中理、潘中孝、张升、张囗、周元通、潘同德、谈发荣、朱旭伦、周元润、张怌聪、张怌海、潘合珍戏钱,没串摊派三十文又加派卅文。
一.娘娘会原捐潘宜龙、潘宜巍、潘宜早、潘宜伦、潘济昌、潘金昌、潘抉天、张怌清、张怌文、张怌聪、贾玉寿、张盛朝、潘中直、潘同德、唐囗囗、周元润、周绍堂、周绍魁、罗顺先、谈光禄、杨正春、潘经中、潘锡友戏钱,每串摊派一百文。
一.丝公会原捐潘宜重、潘金昌、潘贵昌、潘锡贤、潘宜海、潘宜才、潘宜弟、潘宜聪、张怌海戏钱,没串摊派六十文。
一.文昌会原捐周元银、周洪林、周元绍、周洪山、周玉林、周绍发、周绍禄、周绍银、周元品、周元顺、罗永富等建修。玉皇殿捐钱四千文。再,历岁戏资,每串摊派钱四十文。
曹罗二姓文昌会戏钱,每串摊派钱三十文。药王会戏资,每串摊派三十文。奎星会戏资,每串摊派三十文。大成会戏资,每串摊派四十文。
盖重重殿宇庶得以永远犹新矣。
新娘娘会每戏资一串摊派钱五十文。
一.五通会原捐潘海、周之桢、潘济昌、张怌江、潘玳中、潘宜鼎、潘玉德每戏钱每串摊派钱五十文。
一.四房湾土地会原捐人等潘德昌、潘锡芳、潘锡乾、潘宜高、潘宜学、潘宜理、潘敬天、潘沛天、潘宜代、潘宜香共帮钱廿串,每岁生息,以帮戏资,每串摊派钱四十文。
一.罗家湾文昌会等,每岁戏钱一串帮钱五十文。
一.潘家湾文昌会,每戏钱一串派帮钱五十文。
3.正殿维修碑记
板凳寺,古之名刹。始建于唐贞观十二年,重建于清乾隆甲子年,几经变迁,仅存正殿。盖因年代久远,多处木质腐朽,殿宇呈倾斜之势。公元二〇〇七年,由梓潼县文化旅游局设计施工,进行维修,历时半年,耗资八万余元。蒙各界人士倾力资助,工程告竣,殿宇修葺一新。昭觉寺演才法师赠文殊、普贤、阿难、迦叶、玉佛。文殊院佛学院学生宽福赠铜磬一口,木鱼二个。于此,兹将捐资捐物者罗列于后,以彰其德。梓潼县板凳寺佛教管理委员会。公元二〇〇七年岁次丁亥菊秋月建。潘演许二千七百元,释宽福一千元,朱大志一千元……(后略)
4.板凳寺紫云古道三国遗址纪念碑
板凳寺,卧龙山西五里紫云古道上,重要三国遗址。诸葛亮伐魏时,在此囤积粮草,建有驿亭。传唐时有寺观,随时代变迁,毁复靡常。清康熙乾隆间,均重建复庙。惜原古碑匾毁坏甚多,仅寻回两块,近改建挖基又出土石雕、筒瓦、古物、古钱币等。此寺年代久远,为三国旅游文化景点,近年来此参观考察者众多,现将考察者和积极参与补复建寺者姓名镌于后以作纪念。
5.卧龙名胜古迹概述
卧龙镇,古兴隆场,位于梓潼县西三十里卧龙山西麓,紫云道穿境而过,名胜古迹遍布全境。据《四川通志》、《蜀中名胜记》、《绵州志》、《咸丰县志》史籍载:“葛山。县西三十里,一名亮山,昔武侯置营于此,又名卧龙山。”诸葛亮赞曰:“吾南阳卧龙岗也。”山顶有诸葛寨遗址,千佛岩唐碑有“大隋开皇元年明宪法师主建造四龛曾道密”、《志》云有“三窟四十五龛,大小佛像三百六十八躯,唐贞观八年刻”等字。
山之北“孔明泉”。《志》云:“武侯伐魏驻兵于此,有古碑在山之景福院,刻‘孔明泉”三字。”可引溉田禾,今复修。泉西百米有拴马树遗址。东“长生门”,联云:“羽扇纶巾,当年曾驱司马;名区胜迹,至今尚赖卧龙。”门西南侧有昔跑马场址。
牛头山“孔明寨”。系南宋末年,梓潼县尉朱子南为抗元军所建。西“清爽门”,联云:“千年至此无惊恐;万宝从今喜告成。”东“紫气门”,联云:“凿井耕田歌帝力;家弦户诵坐春风。”南“和薰门”,已毁,联云:“纶巾羽扇驱司马;神兵逶迤达卧龙。”
山之西下葛山寺,原名佛龛寺,始建于晋永安年间,《志》云:“佛龛寺,县西三十里卧龙山下。”明弘治年间重建,已再复旧庙,存明成化八年、乾隆四十三年等碑,今名 “葛山寺”。
山之西五里古刹板凳寺,昔诸葛亮曾屯粮驻兵演武,传唐代建寺,明永乐年间重建,明末毁于兵燹。清康熙年间修复,乾隆甲子复建。今整修复旧,塑武侯等像。寺周今建千佛酒厂,有闻名的板凳树。
山之西南七里神垭庙。始建于宋,清嘉庆、咸丰时重建,现复旧部分古建,位于梓绵交界之要道上。
山之东麓魏延祠。诸葛屯兵诸葛寨时,魏延率兵驻此。旧于翠柏中建祠,已毁。
山之西南四里复兴寺。传诸葛亮同关兴等驰至长梁头,见“九龙捧圣之势”,甚为惊叹,后称跑马梁。唐高宗时建寺观,称复兴寺。修水库淹没,今长梁建寺,存古碑,开发为三国文化水上乐园。
山之北紫云道七里碥大柏树。北十余米一横卧巨石上刻“要存天理”斗大四字,其东山沟有一千四百多年古柏,径约二米,主干二米处分为九根支干,挺拔苍翠,名曰九根柏。
黄家湾“追表堂”匾。系乾隆四十四年,四川龙安知府兼摄绵州沈为赠黄裳后裔家祠之物。
场南百米“席公碑”。刻“明皇幸蜀驻驿于斯”。
为开发利用三国遗迹、古文化遗产,保护文物,发展旅游,特立碑记记述。
梓潼县三国演义学会。理事潘演斌撰,潘潢一书,
公元一九九六年岁次丙子孟冬月二十八日。
6.一九九六年到寺考察专家名单:沈伯俊教授、王辛平教授、刘长荣会长、李孔定主席、南治平主任、何治国馆长。
(李戴于2016年3月27日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