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贾公阙,是一次准备很不充分的探寻,不但错过了细看贾公阙阙身上残字的机会,而且也没什么自己新的探寻成果,在此谨简单整理下资料。
贾公阙距离李业阙和贞孝节烈总坊仅仅10余分钟步程,紧邻南桥村的梓潼劳教所、拘留所和书香街,当地人称此处为石马坝。
贾公阙,占地6平方米,南北阙相距17米,两阙之间的县级文保碑已经成了无字碑。双阙均为石结构子母阙,北阙高3米多,南阙高2米多。双阙阙体原本已有1.37米沉入地表之下,地表之上残高为南阙1.55米,北阙1.80米。宽度相差极微,南阙2.9米,北阙2.95米,厚度均在0.95米上下。它的形制与平阳府君阙相似,但没有平阳府君阙的突兀雄奇。(注:右阙我改称南阙,左阙称北阙,对么?)
贾公阙俗称“书箱石”,传说梓潼的文昌帝君张亚子,挑着一担经书去七曲山经过此地,突然扁担折断,装经书的箱子堕地,化为“书箱石”。又传说三国时,诸葛亮派马谡守街亭,走时因匆忙忘记了带兵书,诸葛亮急派张苞送去,从成都到梓潼时迷了路,心急如焚,气得蹬脚,两书兵书堕地,再也挑不起来,化为“书箱石”。同样是三国故事,还有张飞版本:张飞镇守巴西,常为自己没文化而苦恼,派张苞到成都向诸葛亮借书。诸葛亮喜出望外,挑选两箱书叫张苞快快挑回阆中。时值酷暑,行至梓潼,张苞实在挑不动了,就将两只书箱丢在路边。后来,两只书箱变成了两堆石头。(也有张飞亲自挑书的版本)不管是哪个版本的故事,都令人回味:古人是多么崇尚书籍啊!在当地人眼里,书箱石通神,今天还有帝乡人在阙下设“通天五显华光大帝位”烧香祭拜。
贾公阙现已残损,但还能看出大体轮廓。阙身上刻的斗拱等结构图案已模糊难辨。刻的铭文“蜀中书令贾公之阙”八字,现仅存“蜀中”、“公”三字隐约可见于阙身侧面,稍早据说还有“贾”字存在,有“之”字存在。因汉晋之间,公孙述、刘备、李雄等先后据蜀,各称“成”、“汉”、“成”改“汉”,均为称“蜀”,所以有学者称铭文很可能是宋人考证后好事者的题刻。
1987年,在阙旁100米处出土石马二个,左马长1.85米,腹高0.46米,胸阔0.48米;右马长1.67米,腹高0.45米,胸阔0.44米。1996年,因扩建108国道,将阙右移至现位置。
贾公阙的阙主是谁呢?一说为《金石苑》的贾夜雨阙(旷天全记为贾宇朗),此说问题在于梓潼没有此人记载,历史上有无此人还存在问题。(注:“阙上之前曾有铭文,鲁迅先生1916年日记中有其买拓片的记录:“买冯焕、李业、杨发、贾夜宇阙各一枚。”贾夜宇就是梓潼这座贾公阙。”)一说是邓芝阙,《梓潼县志》记:“蜀汉邓芝阙,在县西南五里,有二阙。”所记方位、距离于贾公阙相符合。近人考证,邓芝墓在潼南,梓潼、广汉、盐亭、蓬溪、遂宁等均有邓芝墓的记载,这些为祭祀性墓。一说为李业阙,贾公阙位于石马坝,于李业阙最早所处的位置也是相符合的。
1914年5月20日,法国人色伽兰到过梓潼,考察了梓潼诸阙,留下了珍贵的历史影像,把贾公阙收录进《中国西部考古记》,当时贾公阙已不完整,惟有一无铭扶壁尚整,尚在梓潼西门之外。百年时间仅差一年,让我们来见证贾公阙的百年影像吧
参考:王代升《梓潼诸阙何主人》、旷天全《绵阳石阙研究的回顾和展望》、刘大军《梓潼汉阙》等(李戴2013年11月17日)
大概是色伽兰来贾公阙之前的拓片
1914年5月20日,色伽兰来到了贾公阙
2012年,野娃来到了贾公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