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香港文化对我个人的影响-----答中国文艺家杂志专访

(2012-07-19 12:57:55)
标签:

采访赵波

香港

文化

未来

影响

分类: 评论文章

赵波姐:您好!香港文化对我个人的影响-----答中国文艺家杂志专访大陆和香港的恋情代

有下列相关问题采访

1香港文艺和文化曾经历过辉煌的八九十年代,引领了内地的时尚潮流,能结合您的人生经历和写作经历谈一下整体印象吗,能给香港文艺精神下个定义吗?

 

答:我出生于七十年代初期,在我的整个青春期正好是香港文艺和文化最为繁华的八九十年代,我的成长受到港台文化影响是很自然的一件事情,因为当时的大陆还很贫穷落后,深圳要等到90年才有机会打开对外经济搞活的窗口,在我的少女时代,是偷听流行的粤语歌,羡慕有亲戚在香港经常戴时髦东西回来的小姐妹的那个情景,再后来,还曾经幻想给我介绍个香港男朋友把我带出去以为从此就可以有了自由。

香港文艺精神给我的印象就是草莽和贵族两个极端,都很有活力,心态自由,民主,有很强的创造力。

 

2 香港有很多著名的导演,比如徐克、刘镇伟、王家卫等(或者其他),他们的影片有哪些各自不同的表现风格,作为导演,他们的个人魅力表现在哪里?

 

答:香港有很多风格完全不同的导演,你说的只是少数几个有代表性的,徐克特点在于神怪,侠与盗,有仙气也有妖气。刘镇伟出世又入世,顽皮有童心,有时候很幽默好玩。王家卫因为和我一样是巨蟹座,个人觉得自己的文艺感觉在他的作品里能更有投射点,特别是怀旧和上海的部分,毕竟我出生在江苏,但在上海和北京两个城市各自生活了十年。

    周星驰的导演作品也很是让人过目不忘。

    我曾经因为香港寰亚电影公司的关系,和一位叫叶锦鸿的导演在北京有过一段时间的剧本合作,他的代表作品很多都是由舒淇,金城武,陈奕迅演的,其中《飞一般爱情小说》《半支烟》还有一个掉到陈慧琳演的在香水店工作的人家里的男天使的故事非常好看,据说在香港播映的时候,还会同时弥漫香水味道,最后一个在巴黎拍的薰衣草镜头也会产生同样的花的香气氛围,这些浪漫脱俗的感觉是只有属于香港的紫醉金迷。

 

3 当时有没有对哪个男演员特别着迷,像刘德华、周润发、成龙(或者其他),他们的形象对观众产生了哪些影响,同时有哪些女性演员对您有过影响?

 

答:  我昨天在新浪微博上转发了刚发表在《时尚健康》杂志上关于那些年感动过我们的男明星的选题的文章,我写的是梁朝伟,我说从来没有疯狂追过星,可是我对梁朝伟的迷恋是否也是一种理智的疯狂?:有人说他老了,可是隔着距离只觉得岁月让他更有味道:)

      女演员也有很多,最初是翁美玲,梅艳芳张曼玉钟楚红,等等好多,那时候总觉得她们的名字怎么起得那么文艺好听呢,人也那么有女性感觉,也就是有女人味,那时候的大陆女人好像还没有现在这么时尚妖媚。

小时候大陆流行明星贴纸,有专门的本子,一本本贴她们的照片,旁边自己配上各种青春寄语和写的诗歌和短句,相当丰富多彩。

 

4 一些大众情迷的明星如邓丽君、张国荣、梅艳芳(或者其他),围绕他们的生前身后事,有关于她们的往事追忆吗?含香港的流行歌曲相关

 

答:张国荣和梅艳芳这一对璧人至今我仍是爱他们很深,同时想起来还是会痛的。一部《胭脂扣》简直代表了风华绝代的所有含义。我常想他们太美,美得不适合于这脏兮兮的人间,所以老天要那么快把他们收回吧。

 

5 您是怎样看待周星驰的喜剧对香港文艺的贡献,周星驰最近是不是江郎才尽了呢?

 

答:周星驰也是巨蟹座,他在北京来八十八号酒吧的时候我还和他有过一面之缘。千万不要小看巨蟹座的忍耐力和创造力,不要因为长江七号就说星爷才尽,我相信他会东山再起再创另一个新的高峰。他是内心不善于平淡的人,会给自己很多新的功课做的。

 

6 对哪些香港电视剧印象深刻,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里起到哪些重要的作用?

 

答:例如《义不容情》,什么郑裕玲万梓良郑少秋系列,那时候大陆人的生活真的太寂寞,香港电视剧提供了一些最初内心的触动,例如曾经喜欢的一种男人形象就是有孩子脸的大男孩,就是在港剧里的,叫林俊贤,去年我的搜狐微博上粉丝名单里突然出现他的大名,已经是两个大孩子的父亲了,依然健康,我当时心里心跳如鼓,其震动力大概只有初恋可比。

 

7 香港回归十五周年了,在这期间香港有哪些文学、影视、艺术现在仍然值得回味,当年您的成长轨迹里,有哪些关于香港的记忆?

 

答:有很多东西化为我身体里的成长记忆,血浓于水,分不清楚,也许会陪伴我一辈子。

 

8香港文艺和文化在近十多年与以往的二十年有哪些进步和退化,其原因是什么,有人说香港在失去昔日的辉煌,内地、韩流正取代它的位置,香港文艺的未来在哪里?

 

答:一件事物总是由盛到衰,经济和文化不可能一直占有垄断的高处。现在的香港文化也许正好沉淀一下,经历一些平淡才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更合适的定位。他的未来,不要心急,希望永远在的,只要2012没有毁灭大家,每一个地方的人经历过自己的起起伏伏,高低平坦,都会有新的东西被创造出来,预祝香港的明天会更好!

 

 

立足点在80、90年代香港文艺界及相关现象,请以大约3000字表述一下对上述问题的看法,这两天我在一个朋友那里筹备集团公司的事宜,没有什么时间整理问题,您结合自己的兴趣点另立新颖的题目,或漫谈随想亦可(然后我再回头整理问题)。20号我就要交稿。麻烦您了!非常感谢!

                                     

                                 中国文艺家杂志特约撰稿人   史向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一首情诗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