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成长之痛与灵魂之痛 by 钱红丽

(2009-08-07 09:20:48)
标签:

杂谈

成长之痛与灵魂之痛
钱红丽

 


  以前,我觉得赵波纯粹是个交际花。不是我刻薄,而是身边有着太多的以美貌赚起声名的例子。曾经,北京的一个作家讲,我在北京呆了半生,却比不过赵波来北京两个月认识的人多。这更加深了我对赵波的偏见。
  但,我误会她了。她以长篇《双重生命》封住了我的想法。读完这部长篇,我对她充满敬意。走出那桩著名婚姻,赵波真的成熟了。她要拿出小说来证明自己究竟是不是交际花。那么,我是浅薄的。
  小说里配有很多插图,皆出于赵波之手。人物速写非常个性化。简洁,憨厚,枯涩,典雅,一眼洞穿。
  小说的调子定在缓慢上。絮絮叨叨,漫漫切切,是一个有些经历有些故事的女人,在讲自己的成长之痛,爱情之痛。第-人称的叙事,讨巧的,比较容易抓住人的--亦满足了读者小小猎奇心的。杜拉丝说:所有小说里的女人都是我.故事甚至比现实还真实。杜拉这个撒谎成性的女人,遭人恨,又遭人敬。是的,我们应该学会将小说里的"我"与"作家"等同起来。那是作家坐在电脑前遭遇到的一次心灵历险。作家无处不在。所有的人物都是他,他是所有的人物。
  虽然,那并非他的全部现实,但,他参与了,有他灵魂的影子在。
  赵波写:二毛,就是我。因为从小喜欢三毛而起这个怪名……我不要做三毛,三毛预示着出名,但同时预示着接踵而来的爱人逝去,芳华不再,疾病缠身以及最终的放弃生命。这就是"写作让我的灵魂有了幸运的出路"的联系所在。
  "我的导师告诉我,爱情就是性加信仰,没有信仰,或者一个人不把另一个人当作信仰,那么,一切就会变得短暂。"(这个导师名叫崔健。)《双重生命》里,时时都有这么漂亮的句子飞过来,砸着了你的头,让你的阅读徒增庄重感。
  刚刚读完张炜的长篇《丑行或浪漫》,正不遗余力地向朋友推荐这部语言美极的小说。《双重生命》正是在《丑行或浪漫》之后撞上来的。如果说张炜沉雄大气的话,赵波则是细腻淡然的。这可能就是男人与女人的区别所在。读张炜,你会为灵魂里坚硬的东西而流下泪水。你会记住那个叫刘蜜蜡的女子,她怎样影响了一个男人的一生……你还会领略到中国方言的力量。是的,文字永远比刀剑有力,它携着汗血呼啸而过,你的心灵会因此受难,陪伴作家一起受难。
  人,活着,应该有所敬畏,有悲悯,有感恩,有爱,心怀万物。我们敬畏文字,悲悯一颗颗孤独的灵魂,看见萝卜,都觉得可爱、可亲、可暖。
  这样的情怀,它更多地来自于文字的熏陶或潜移默化。古代的谁说来着,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是的,作为一个有灵性的人,我们不应光有物欲财欲性欲,我们应该更多地参与精神活动。当深夜,就着桔黄灯光,你捧着《丑行或浪漫》或者<双重生命>,被作家所营造的博大所深深震撼,你的夜晚必是飞翔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