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帮你千杯不醉的救命三招

(2017-01-02 13:54:42)
标签:

杂谈

文:鲁伊

过了新年,春节就在望了。每年夹在这两个日子中的时段,恐怕是职场中人酒局最密集的一段时间。有的酒局,是“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但有的酒局,却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http://mmbiz.qpic.cn/mmbiz_gif/c2Sib3Mp7pONDaPmicjkIpWat9JqkG2iaMBH2QW5b2tYc92kIm8ZLOg7ztIgxBEnX1UyqibfialF93f1kMBC7etCibDg/0?wx_fmt=gif&tp=webp&wxfrom=5&wx_lazy=1

不管是哪一种酒局,喝大了,都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李白诗里的侠客,无妨“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但换成身为路人甲的你我他,就算逃过了失言、失态、失身这三大酒后陷阱,第二天的宿醉反应,也常常是一件令人生理上和心理上都头痛万分的事。

不过,根据近年来的最新健康研究结果总结出的以下救命三招,或许可以帮助你澄清一些关于醉酒的古老迷思。熟记于心,临阵应急,就算你是酒界韦小宝,一样可以笑对酒局,争取笑到最后。

http://mmbiz.qpic.cn/mmbiz_gif/c2Sib3Mp7pONDaPmicjkIpWat9JqkG2iaMBuCIrkibRaG1bjNuHxaJoteD8gVaWOUj5gbsibr5xrhL2nUMwllMC26vQ/0?wx_fmt=gif&tp=webp&wxfrom=5&wx_lazy=1

1. 左手香蕉,右手牛油果

长期以来,脱水被认为是导致醉酒和宿醉的罪魁祸首,所以无论中西,茶、鸡汤和热水都是传统的解酒良方。但以荷兰乌特勒支大学为首的研究小组2015年分别调查了826名荷兰大学生和789名加拿大大学生的酒后体验后发现,单纯摄入水分本身——无论是酒前、畅饮中还是酒后——其实对预防和减轻醉酒症状都毫无帮助。

这主要是因为,喝酒时,伴随血液中的酒精成分一道增加的,还有肝脏在分解酒精时产生的各种毒性代谢产物,而饮酒后与水分一道迅速排出体外的,是大量维护神经和肌肉发挥正常功能的盐和钾等重要微量元素。正因如此,从补充肝脏代谢所需的多种酶和钾、钠、镁等电解质的角度看,酒吧里流行的将烈酒与功能型饮料掺在一起的喝法,未尝没有其科学道理。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c2Sib3Mp7pONDaPmicjkIpWat9JqkG2iaMBAbXuHrcRPJsDzK1ThxvmVbjuW9rtMNcEuwXxEIed8M6za1YAH9z46Q/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不过,功能性饮料大多还含有极高浓度的咖啡因。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的研究指出,咖啡因的提神作用会让人更长时间保持清醒,制造一种虚假的“不醉”表象,从而喝下更多的酒,令身体承受更大的负担。此外,作为利尿剂的咖啡因,也会加快身体脱水速度。俗话说得好,别看现在闹得欢,就怕将来拉清单。二锅头掺红牛,结果往往是第二天的宿醉反应来得格外凶猛,恨不得找根棍子打破头。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c2Sib3Mp7pONDaPmicjkIpWat9JqkG2iaMB4nwQD6jFInuASPto3JMaBj8BBhgqYmlo7fMzL0Ps07q1rn8a33uc8w/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那么,什么才是更好的酒之良伴呢?不妨试试香蕉和牛油果。首先,这两种水果都富含钾元素,可以高效建立储备、补充流失。其次,根据发表于《农业食物化学杂志》(Th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Food Chemistry)上的研究结果,在22种水果中,牛油果和香蕉对肝损伤的实验室大鼠呈现出最强的保护作用。最后,虽然许多高脂、高糖、高盐、高蛋白的食物也是“酒精考验”的理想下酒菜——没错,油炸花生米和蒜泥白肉是没有白灼西兰花和上汤鸡毛菜健康,但它们的确可以中和酒精吸收,降低醉酒和宿醉发生的几率——但香蕉胜在剥皮即食,价格便宜量又足,而牛油果胜在时尚,方便在朋友圈高冷刷屏。

当然,无论是香蕉还是牛油果,均有一个致命的缺点。有过当场还席经验的同学,想必都知道那是什么——谨记!注意!!保护地球环境,人人有责!!!

2. 不喝带气酒,别当好色徒

酒色财气,人之所欲。但要想成为酒国英雄,切记离“气”和“色”这两样远点儿。

不要往歪里想哦,人家说的是带气泡的酒和颜色深的烈酒。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c2Sib3Mp7pONDaPmicjkIpWat9JqkG2iaMBkJWoU0InCzrCy1EINCvk8CBD7zBvupHwSO4RUoE1fGMEeR7uVJseKA/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有研究者发现,摄入含有等量酒精的不同酒类后,一部分人血液中的酒精浓度却是另一部分人的几倍,而第二天出现头痛、浑身乏力等宿醉反应也会高得多。除了遗传基因注定的英雄与狗熊的先天差异,2003年7月,英国萨里大学的研究小组在《酒精与酗酒》(Alcohol and Alcoholism)杂志上发表论文揪出了一个罪魁祸首:香槟酒里的二氧化碳。

针对12名志愿者进行的临床试验显示,在摄入含气泡的香槟酒5分钟后,他们血液中的酒精浓度就会迅速升高,而且一直保持在较高状态,但当把香槟酒中的气泡去除时,却不会出现此种情况。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c2Sib3Mp7pONDaPmicjkIpWat9JqkG2iaMB3a9w2MRtt6WsjDdVAAib1Xe8sRkeXJ36xusPELBqgx9qzcqxRYyNytg/0?wx_fmt=gif&tp=webp&wxfrom=5&wx_lazy=1

此后的多项研究进一步表明,二氧化碳会增加胃内压力,加速酒精吸收,加剧大脑缺氧症状,从而让人醉的更快。而根据德国曼彻斯特大学的最新研究,这一原则不仅适用于自带气泡的香槟酒,也包括红酒掺可乐、白酒掺雪碧、伏特加掺苏打水等始于土鳖、终成经典的搭配。

与此同时,“玉碗盛来琥珀光”的深色酒类,也是酒局中的另一大陷阱。这是因为,红酒、威士忌、白兰地、龙舌兰酒和黑啤等深色酒品中,通常也含有更高浓度的同源物(congeners)。一部分人对这种酒类酿造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十分敏感,由其导致的脑血管收缩是酒醉头痛的重要原因。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c2Sib3Mp7pONDaPmicjkIpWat9JqkG2iaMBHiaeHPDDzuF6x8FwIhXP6MJ34DpZzXRyblBotV18DlN09Okfd5nPtNg/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2008年4月发表于《成瘾》(Addiction)杂志上的一项有172名调查对象参加研究显示,摄入与体重等比酒精浓度的不同酒类后,喝波本威士忌的人出现中度宿醉反应的几率为46.5%,而在喝伏特加的人中,该数字只有27.9%。而在随后的另一项研究中,大量饮用波本威士忌和伏特加的两组人出现严重醉酒症状的几率分别是33%和3%。波本威士忌比伏特加高出37倍的同源物浓度,被认为是导致这一结果的重要原因。

由此而延伸出的数项研究,还从另一方面证实了“好酒不上头”的正确性:即便是同一种酒,品质高、酒体纯净的酒,因为同源物含量较低,导致醉酒和宿醉的风险也会相对降低。

3. 去洗手间?顺便勤洗手!

你在公司尾牙宴上和几十上百号认识不认识的人觥筹交错,借着酒兴拉手划拳,头并头唱K,坐大腿撒娇。

http://mmbiz.qpic.cn/mmbiz_gif/c2Sib3Mp7pONDaPmicjkIpWat9JqkG2iaMBQ7A3V7uzWpykSTABkhwReO9FHXxHg651GMkWevmgl81Kz5aT34bnEw/0?wx_fmt=gif&tp=webp&wxfrom=5&wx_lazy=1

然后第二天早上你头痛欲裂,浑身酸痛,喉咙嘶哑,隐隐发烧。

然后你怪酒喝大了真TMD难受。

小白小红小黄小皮小威小波小清们集体表示委屈——拜托,那是因为哥们儿你感冒了好不好,这口锅人家不背!

芝加哥罗耀拉大学的研究小组在16名中位年龄27岁的健康志愿者喝下4到5小杯伏特加(相当于5听355毫升装的啤酒)后对其血液样本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当血液中的酒精浓度达到最高值后的20分钟,免疫系统的活性会逐渐增强,白细胞浓度增加,细胞因子大量生成,就像喝高了的主人一样兴奋不已。但短暂的嗨皮之后,不过两个小时,整个人体免疫系统就会陷入低迷不振半死不活的状态。

这意味着你会更容易被流感季空气飞沫中的细菌和病毒乘虚而入,打个措手不及。在许多情况下,宿醉反应,其实是感冒和流感的初起症状。

http://mmbiz.qpic.cn/mmbiz_gif/c2Sib3Mp7pONDaPmicjkIpWat9JqkG2iaMBNOGaQFMLaOea5RcqH79dydk3uAyReaUMe1TOsQjAkWwSEqjagMjtRA/0?wx_fmt=gif&tp=webp&wxfrom=5&wx_lazy=1

但你也不是完全没有还手之力。喝了酒之后为什么老是想去洗手间?别光顾着下三路,那也是上天给你一个宝贵的勤洗手防感染的机会!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大量饮酒会令皮肤脱水干燥,在这种情况下过分使用皂类清洁产品只会进一步破坏皮肤屏障。事实上,根据美国疾控中心的建议,使用流动的清水搓洗双手15到30秒钟,足以除掉手上沾染的大部分有害病菌。

已经喝到双目迷离看不清表针?

最后附送简单一招——把下面这首歌连唱三遍,差不多就是30秒:

“新年好呀,新年好呀,祝贺大家新年好。我们唱歌,我们跳舞,祝贺大家新年好!”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请勿转载,侵权必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