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三联生活周刊
三联生活周刊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634
  • 关注人气:86,39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总583期】广西暴雨,逼仄的生存

(2010-06-21 11:01:36)
标签:

广西

暴雨

滑坡

山区

乡村

土地

气象

气候

杂谈

分类: 文章精选

【总583期】【2010年25期】【社会·热点】

广西暴雨,逼仄的生存

(《三联生活周刊》P92-P96)

【总583期】广西暴雨,逼仄的生存


雨季的广西,漫溢的河道早已司空见惯,夺命的地质灾害却毫无征兆。6月2日凌晨,仅玉林市容县的山体滑坡就造成了30人死亡。逼仄的山区乡村,土地就是人们的安身立命之本,只是,它太过稀缺。


记者◎魏一平


谢家的命运
陈村,从未像现在这样引人注目,几乎成了人们提起这次灾害时的代名词。只是,相距县城50公里,却没有多少人能说清到底在哪里。车子过六王镇之后,山路开始泥泞起来,两旁的小山坡变得支离破碎,裸露的山体像是被怪兽猛然咬下一口,碗口粗的树干蜷缩在淤泥里,看起来刚刚被挖掘机清理过。


一路打听到滑坡最严重的陈村上垌小组时,谢家三兄弟正在忙活着往房子上盖石棉瓦。房子当然不是他们的,而是村里废弃的小学教室,现在成了村民们的避难处,屋子里搭起了地铺,一间就挤了十几口人。“我们所有的,都在那儿了。”老二谢宗波指指不远处山脚下的一堆烂泥,冷冷地扔下一句话。他所指的地方就是自家三兄弟的三座房子,刚刚夺去了一家三代11口人的性命,只是现在踪影全无,旁边还停着一台挖土用的钩机,清理工作两天前刚刚结束,泥巴上还残留着花花绿绿的布条,大概是撕烂的衣服。


……另外19名遇难者比较分散,谢家的遭遇算得上极端。但看看那些密密麻麻裂着大口的山坡,又会觉得这极端绝非偶然。


马路上随处可见新刷的标语,写着“立即对地质灾害隐患展开地毯式排查”,这正是眼下当地干部的主要任务,人手紧张,甚至连中小学的老师都调来帮忙,上午的课结束后就要立即下村。这两天,每户人家都收到了国土部门发的一张“防灾避险明白卡”,上面详细列出了附近可能会出现的山体滑坡以及撤离路线。为了及时预警,每个村民小组发了一个铜锣,我们在陈村采访的傍晚,小雨飘起,小组长穿着雨衣跑出来敲锣,意在提醒村民们注意躲避。


其实,那晚的雨量并不是特别大,但却来得很急。气象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6月1日19时到2日6时,容县平均降雨量300毫米,可是2日凌晨1时至3时的两个小时里,降雨量就达到210毫米。短时间的强降雨成了压倒周围山体的最后一根稻草。县国土局陆家波副局长告诉我们,30~60度斜坡的丘陵占了容县的大半,这些形成于燕山期的花岗岩山体,主要由含石块的沙砾黏土构成,山坡表层的风化残破厚达两三米,再加上雨水浸泡,“就像软乎乎的稀泥一样”。甚至那些郁郁葱葱的马尾松和竹林也成了帮凶,根部生长本来就加剧了泥土的分裂,如果暴雨来临伴有大风,茂密的树木就像屏障一样,将整个山体撕裂。


在陈村的滑坡处,我们得以近距离观察这些地貌构造特殊的泥土。黄色的山体看起来很密实,但细看才发现其实掺杂了豆粒大小的沙砾,一脚踩下去就会深陷其中。一位从贵州远嫁过来的媳妇半开玩笑地抱怨:“这里的山上连块石头都没有,盖房子都麻烦。”世代生活在这里的村民们已经总结出来一套走泥路的办法,遇到山体滑坡的地段,他们就干脆脱了鞋光脚走,这样从没膝盖的泥巴里“拔人”要容易得多,只需要忍受踩在沙砾上的疼痛就行。……


生存的空间
赶往40公里外的当中村途中,路过一片整齐划一的居住区,一层高的平房一字排开,在错落无章的乡间格外显眼。原来这里就是三年前刚刚建成的当中新村,接纳了山顶上搬迁下来的两个村民小组,共77户人家。正在盖房子的阿梁告诉我们,房子由政府统一招标修建,再以每平方米80元钱的价格卖给村民。按照家里人口的多少,只有60、80、100平方米三种户型,但对于住惯了大房子的村民来说,这样的空间显得很狭小,不得已,他们只好自己再在上面加盖两层。

……
在村民们的簇拥下,我们在小山坳里转悠了近两个小时,他们大概是认为必须要让我们看到每家每户的裂缝才有用。屋里的水泥地面已经开裂得像地图,有的因为部分下陷,导致窗户扭曲。在一位老奶奶住的老屋旁,一位妇女愤怒地把手臂一伸,拳头就从墙另一边出来了,整栋房子像是随时都会散架,只能依靠几根木头撑着。村里唯一一座新建的房子,今年春节刚贴上去的春联,现在也已经被墙上的裂缝撕开。最令他们担心的是雨季,一到下雨的夜里就无人安睡,抱着一个手电筒随时准备逃跑,一个戴眼镜的村民看上去有些文化,他把这里形容为“浮岛”。(节选自《广西暴雨,逼仄的生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