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鸿谷个人文集《失权者》

(2009-02-25 15:49:22)
标签:

典藏三联

李鸿谷

文化

分类: 典藏三联

李鸿谷个人文集《失权者》

  • 图书简介:
    《失权者》一书是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李鸿谷的个人文集,分“失权者”,“毒品”,“犯罪”,“江湖”,“社会”等,附录中探讨了新闻操作技巧与传播方式。

  • 序言:

                     写在前面

     ◎潘振平

      鸿谷在周刊工作期间的作品选辑出版,首先想到的是祝贺。

      15年前,当三联书店筹办一份周刊时,曾经吸引了京城新闻界的不少俊杰,可以说是风云际会。总因缘分未到,聚散离合,气象万千,相信年岁稍长的文化人士会有记忆。1996年《三联生活周刊》方能正常出版运作,名曰周刊,实际上只是半月出刊一册。如何组织有特色的新闻性报道,始终是主事者面对的一大难题。

      周刊刚刚创办,鸿谷就已经为刊物撰稿了。他在《长江日报》的同事王锋,此时正在周刊工作,鸿谷就被网罗进来。他为周刊写的第一篇稿子,题为《灭顶之灾,不可思议》,讲的是当时湖北一个农民“颅骨自爆”案的讨论,发表在《三联生活周刊》1995年第4期。以后,他不断为刊物供稿,题材涉及医疗、教育、妇女保护、儿童成长等社会公共生活的各个领域。所以到2000年底周刊改版时,他的正式加盟,也就水到渠成,顺理成章。再以后,鸿谷的作品就与《三联生活周刊》紧密相连,他也逐渐担负起刊物新闻性报道的策划和组织工作。鸿谷的到来,为周刊新闻报道的加强,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他的创造性劳动,已经融进刊物自身新闻报道标准和风格的塑造。

       由于工作关系,我可以在第一时间阅读鸿谷的作品。它们常常使我惊喜。构思一个视角独到的故事,以绵密的逻辑和平实的白描文字娓娓道来,是鸿谷新闻写作的特征。隐藏其后的,则是艰辛的采访和完备的案头资料工作,以及对立意和切入点的深入开掘。这些新闻故事,每每成为周刊奉献给读者的美餐,其好评和影响,不必在此絮叨。几年来,与鸿谷的日常接触和交谈闲聊中,给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相当可观的阅读量,是他不满足于自己固有的观念或想法,总想有点新的追求。我以为,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擅于总结,是鸿谷能够不断超越自我的内在原因。书中收入的一些案例分析和理论方法的归纳提炼,可以看作这种努力的记录。鸿谷把记者的动力概括为“好奇心”,换句话说,就是面对社会生活纷纭繁复的现象,不断探索真相,探求新知,尽可能为读者提供完整准确的资讯。这是一种职业精神,也是一种专业态度。

       我虽然从事编辑工作已有30多年,但对编刊的实际操作,还只是个门外汉。自从1995年7月到周刊工作以后,心里想的就是如何搭建一个平台,让大家能够自由自在地施展身手才华。因为书刊的核心创造力,就是编辑记者的智慧和才能。十几年过去了,周刊在朱伟领导下的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已经成长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刊物。最为可喜的,是伴随着周刊的发展,我们的编辑记者队伍日益成熟,而鸿谷就是其中成绩比较突出的一位。适逢“三联生活周刊文丛”出版,我希望鸿谷今后能够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也希望能够在“文丛”中看到更多周刊同事的名字。

     

                           

                                        2008年12月20日

《失权者》摘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