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保护和发展的世纪主题

标签:
西安曲江文化 |
分类: 文章精选 |
从咸阳国际机场到西安的高速公路上,一种罕见的景观总能激起观者好奇,那就是一路不断出现的多个覆斗形封土堆。由“空中丝路”到访的观光客很快会被告知,这一带是中国汉王朝9位帝王和他们后妃的永久居所。一个城市以这样独特的方式亮相,千年都城的印迹强烈、清晰到了极致,可谓绝无仅有。而高速路附近的汉景帝阳陵博物馆内,极富感染力的国际一流展示手法,真实地把远方游客带入2000年前汉代的盛世景象。
◎阎琦
一个历史文化名城给一位有备而来的游客什么感受?1786年,德国诗人、哲人、学者歌德只身赴意大利旅行,在那里流连22个月后。他在《意大利游记》中感慨:“当我们在罗马来回奔走,去了解最有价值的古物的时候,这个大城市不知不觉地对我们产生了影响。在别的地方,人们必须搜寻重要文物,而在这里,古代文物比比皆是,挤得我们透不过气来。到处都有形形色色的景观:宫殿和废墟,花园和荒郊,开阔和拥挤,房屋和牛棚,凯旋门和圆柱,一个紧挨着一个,仿佛可以画在一张纸上似的。纵有千支笔,也画不尽这里的景色,何况,一个人即使在这里,也只有一支笔呢?每天晚上归来,都感到精疲力竭。”
歌德没有机会到中国,他通过法语和英语作品接近中国,曾多次尝试意译中国诗,是第一个欣赏中国小说的德国作家。作为浪漫主义的诗人,他发现中国人的自然观和他们很相似。不难设想,如果歌德能来,那么他的中国游记自然也会有与《意大利游记》相似的感叹。在著名的“丝路”的西端,一个他比较熟悉的古文明还带给他如此的震撼,那么“丝路”东端他完全陌生的另一个文明带给他的新奇感将会是更加目不暇接,其震撼更加难以描述。他曾说:“在这里,好像进了一座大学校,一天讲授的东西多得不胜枚举,当天就不敢复述了。要是在这里待上几年,会变得像毕达哥拉斯那样沉默寡言。”是的,这是一个严肃认真的叙述者的立场,来西安几次后,这种感觉也笼罩在记者心头。西安太厚重,太丰富,太多故事,我们的叙述真不知从哪里下手。
西安虽然在唐代以后走向衰落,但仍是西北地区重镇。现在还存有阿房宫、汉长安城、未央宫、大明宫四大遗址,大雁塔、小雁塔、兴教寺、钟楼、鼓楼、碑林、城墙和城楼等重要古迹,华清池、秦陵和兵马俑、乾陵等70多座帝王陵遗存,以及皇城内的历史文化街区,不仅构成了一座古都的物质文化遗产,更成为我们对于古代盛世的想象空间。此外,更为丰富的精神文化遗产也在这里得到保护和发展。
现在西安最值得骄傲的文化场所,博物馆为首。1991年6月正式开馆的陕西历史博物馆,是一座国家级博物馆,鉴于陕西历史文物非常丰富,国家特批了这个建设项目,负责其设计的建筑设计大师张锦秋院士赋予建筑盛唐风貌和现代功能。该馆收藏展品37万余件,时间跨度100多万年。2007年5月18日正式开放的西安博物院,也是由国家投资2000万元,西安市政府斥资2亿元,建筑设计还是新唐风代表人物张锦秋。不同的是,西安博物院建筑非常现代。该博物院收藏了西安各历史时代的文物13万件,其中国家三级以上文物1.44万件。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博物院和曲江文化新区一起,成为城市升级之作。
当然,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西安不是没有缺憾。唐以前的历史距离我们已经遥远,由于中国人使用的建筑材料多以砖木为主,建筑物保存时间难以长久。封建王朝新旧政权交替又往往以拆旧建新烘托新国家的立国气象,故地面可见建筑文物数量不是很多,建筑承载的文化传承作用不似罗马那样理想。尽管我们的地下建筑和所藏文物有着世上无与伦比的丰富性,精神层面的探索空间也十分丰富。文化传承向来需要一定的载体,退而求其次,在唐曲江遗址上修建主题公园,以现存的古迹和遗址公园带动周边文化产业的兴盛,是西安的一个大胆策划,也被证明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今日的“曲江新区”并非一个自然地理概念,是西安市政府为了将旅游文化资源整合到一起而在城区东南方向二三环之间新设立的一个经济区域,一期规划15.88平方公里。这个区域内的历史遗迹主要有大慈恩寺以及寺内的大雁塔、寒窑(“王宝钏”与“薛平贵”的爱情故事发生地)、秦二世陵和汉宣帝杜陵,已建和在建遗址公园有青龙寺、曲江池和唐城墙遗址公园,现存的遗迹也将保护起来建成公园。而真正体现西安创意的文化开发,首先当属由张锦秋担纲设计的唐风建筑主题公园——大唐芙蓉园(投资13亿元),它与大雁塔景区(投资5亿元)和曲江海洋世界(投资2.8亿元)一起,于2006年通过国家4A级景区评审。“大唐不夜城”(投资30亿元)以52万平方米的建筑规模,为市民提供文化艺术和休闲生活的场所;以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为核心,建成会展产业集群和商务港。以西部影视集团合作,组建西安曲江影视投资集团,拿出1亿元做新人新作助推资金。此外,扶持西安秦腔剧团,资助出版(如《四部文明》的出版)都是开发区积极进取的项目。按照曲江发展的“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就要实现从单纯的旅游区向文化产业示范区的转变,建立初具规模的文化旅游区、影视演艺区、会展产业区、创意传媒区。
事实上,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曲江”就包容在现实的“曲江新区”中。据统计,《全唐诗》收入的500多名诗人中,一半以上曾吟咏曲江。让诗人们寄情的曲江是古代著名的皇家园林,唐代划出一部分区域,成为市民游乐的园地。曲江因借自然地貌而建,兴起于秦汉,繁盛于隋唐,有“中国古典园林先河之一”的美誉。长安,这座世界上第一个居民过百万的城市,皇家和民间的欢娱无不仰仗曲江山水。
西安今日大手笔的城市开发,给了曲江新的生机,1996年以来,曲江新区被规划为省级开发区,以发展文化旅游为主导。2003年更名为西安曲江新区,到2006年,曲江新区接待中外游客16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3.8亿元。现在的曲江新区已经形成以盛唐文化为特色,以旅游、文化、商贸、居住为主导产业的城市新区,有鉴于此,2007年,国家授予曲江新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荣誉。文化部文化产业司王永章司长告诉记者,授牌理由可以概括为:“开发和保护的关系处理得较好;建设规划水平高;是一个区域整体发展的概念。”
曲江新区还在开发建设中,可以设想,唐代游乐休闲、交朋会友的景象不久就会出现在新的遗址公园里。“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杜甫《丽人行》);“上巳曲江滨,喧于市朝路,相寻不见者,此地皆相遇”(刘驾《上巳日》);“十载定交契,七年镇相随,长安最多处,多是曲江池”(元稹《和乐天秋题曲江》)——这样的故事还会不断续新。
本文节选自《三联生活周刊》2008年第36期《西安别册》,敬请查阅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