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周刊的一些观点

(2008-03-03 15:58:57)
标签:

文化

 
   大家谈论的焦点集中在周刊的报道力度和内容取向上,此外周刊广告量和定价也颇多非议。
  其实在我看来,周刊的报道水平一直很高。
  很多人抱怨“热点”栏目的报道,这个栏目在我看来其实是很难做的,它的定位类似于《南风窗》和《凤凰周刊》的主打栏目——但在周刊的文本体系里很容易变成鸡肋。我也确实觉得不是每篇热点的报道都堪称佳作,但是我们能从每期里找到一两个两点。主编朱伟说过,要把新闻写成故事。热点栏目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个准则。很多读者不适应细节性的新闻描述(或称之为“资料铺陈”),但这是新闻故事的要素之一,也是三联的风格,是独一无二的。而且三联最大的进步是其封面报道越发充实越发引人入胜了。把过去出版的周刊翻出来看,有了一种很强烈的感觉,即周刊的运作是一环扣一环的。为什么这么讲呢?07年底推出的奥运改变中国系列报道,迄今为止做了三期,分别围绕城建、交通和餐饮做封面故事,回溯到03年,是年先后有这么三个封面故事:《一年吃掉5000个亿》(总第227期)《奥运场馆从今天开始经营》(总第255期)和《每天的交通阻挠我所有的梦》(总第263期)。从某种角度说,这既是对奥运的前瞻,也是五年后对新闻的再报道。看三联的快感之一,在于你能从这厚厚的一本本杂志中梳理出时代的脉络,寻找你和社会的交集,说得再“狠”一点,就是曾经那句经典的“G点论”,探讨权利与权力的关系,还有人和环境,而这方面,是别的杂志无法赋予的。
   比如,“5000亿的餐饮市场”,五年后,从封面的标题中,我们看到变成了12000亿,虚幻的数字诚然价值不大,但涉及文字报道层面我们会体会到时代的脉搏,而这脉搏是周刊帮我们诊出来的;若继续思考下去,联想到周刊在03年非典报道系列中曾经谈到过的疫病阻碍餐饮消费量的上升一说,事件的关联性更是跃然纸上。这只是个单独抽离出来的案例,类似的情形屡屡发生。 有时候想想,凤凰的优势在于它脱离了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不受许多条件的制约,这是触及核心的巨大优势;另一方面,许多政经类型的杂志做的体制内的事情已然不少,三联想脱俗于此两类杂志从而做到卓尔不群,着实不易,不过它一直在努力,效果起码在我看来也是十分显著的。
  广告量方面,我是外行,没什么发言权。但是我也思考过相关问题,将包括外刊在内的很多新闻类杂志做了番对比,发现广告与内容的比例大概是1:3,后来问过相关人士,这个数字是合理的,换言之是双赢的,而周刊的比例是完全符合标准的,而且经常比例更低(广告少内容多),软广告的问题其实我们可以索性把它当作正常广告看待,没必要追究广告的定位。不过关于插页广告我也是不敢苟同的,也希望能在这方面有所改进。
  至于定价,我的看法是周刊不是在变贵,而是越来越便宜了。横向对比,页码不及周刊的财经、还有页码远不及周刊的凤凰定价都在十元以上,其他薄的杂志的性价比也和周刊在一个档次上;纵向对比,03、04年经常出现合刊,彼时两期的页码绝对超不过140页,定价为12元,而现在的页码和定价,比较自然明显。
   以上是我个人一点看法。总得说来,我依旧是粉丝周刊的,也许这会导致我的看法出现偏颇,希望同大家一起交流讨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