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一张CD的故事

(2007-09-21 10:56:03)
标签:

知识/探索

分类: 文章精选

第一张CD的故事

 

记者◎李三

  CD光盘的尺寸是如何制定的?有人说这尺寸来自荷兰的啤酒杯托盘,事实并非如此。25年前,飞利浦实验室光学研究部门前主管彼埃特·克莱默(Pieter Kramer)是开发负责人,前不久,在CD诞生纪念典礼上,他向人们展示了早期的模型。彼埃特·克莱默是一位亲历者,如今,他已经从飞利浦退休,回到荷兰艾因霍温的家乡。

  20世纪70年代的飞利浦经历了战后的快速增长,收音机、电视机普及已经使这个公司在市场上取得了电子业领导地位。飞利浦实验室的工程师们,埋头于利用物理材料对光的反射率来记录信息,彼埃特·克莱默回忆,“CD的设计灵感来自老式的乙烯基唱片,其革新性在于采用了数字技术,这样CD唱片的音质永远也不会下降”。

  那么到底谁是第一个提出CD概念的呢?据说是一个叫罗比安尼(Rubbiani)的意大利人,此君早在1957年的意大利科技博览会上就曾展示过一款非常原始的影碟雏形,这个影碟后来被美国人改进,美国CBS电视台曾用它来录制节目。1964年,美国3M公司似乎也有过制造影碟的计划,这个说法没有得到证实。

  飞利浦公司最初的研究人员只有几个,他们认为,既然公司愿意投资盒带录音机和放映机,为什么不能投资开发一款新产品,既能完成图像又能完成声音的传送呢?他们向飞利浦实验室的专家请教,这个想法后来成为研究开发CD的主要方向。哈尤·迈尔(Hajo Meyer)是当时实验室的主任,皮埃特·克莱默是光学实验室主任,他后来加入到CD研究开发小组。1979年,飞利浦和索尼组成研发小组开发新的数字式音频圆盘。飞利浦音响负责人尤浦·凡·迪尔博格(Joop van Tilburg)接受了索尼公司总裁提出的联合开发建议。

  CD唱片开发源自胶木唱片技术,胶木唱片之前一直是唱片工业非常畅销的产品,CD唱片要想横空出世首先必须挑战胶木唱片市场。罗·奥藤斯(Luo Ottens)是当时飞利浦公司音响技术部门的负责人,他理性地分析市场,他认为:CD产品能否成功的关键是尺寸的大小,只要解决了尺寸问题,就将获得成功。因为资金有限,当时研究CD是一个很小的团队,奥藤斯没有直接加入到这个团队。但是,奥藤斯的想法对日后CD开发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他意识到:灌制在CD上的音乐,演奏时间必须控制在大约1小时,新的音频圆盘的直径应该大约10厘米,以便消费者携带。
从1979年8月开始,索尼和飞利浦的研发小组、物理学家和音响工程师分别到位于东京和埃因霍恩的对方实验室学习。这是一次被称为“带有竞争性质”的学习,这场具历史意义的合作对索尼和飞利浦研发小组的专家们来说,是一次技术竞技。飞利浦负责开发了大部分激光技术,索尼则负责数字编码,确保盘片的内容能平滑、正确地播放。

  “大部分决定都在第二年才逐渐确定下来,例如盘片尺寸等等。”光盘的尺寸是如何制定的呢?“实际上是为了完整地装下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贝九’时长为74分钟,最终的CD光盘容量、尺寸和时间规格与它息息相关。”彼埃特·克莱默告诉记者,经过冗长的会议,才最终制定了相关的标准。最初的存储容量设计是一小时的音频内容,这样的话,CD的直径11.5厘米就足够了。后来,音频内容的容量被扩展到74分钟。

  1980年6月,数字音频光盘协会通过了飞利浦和索尼提交的红皮书——包括所有CD和CD-ROM标准所需的技术规范。

  在CD研发之旅中,在核心技术团队之外,还有一个人不能不提,他就是著名指挥家赫伯特·冯·卡拉扬。1981年春天,柏林爱乐乐团的指挥家卡拉扬成为第一个在飞利浦被允许聆听CD的“局外人”,他立即被这种新载体的音质打动,在那年4月萨尔斯堡音乐节期间,卡拉扬告诉观众说,“这是一个能够同煤油灯到电灯的伟大发明相媲美的技术飞跃”。

  1982年8月17日,德国汉诺威郊外一个工厂的生产线上,CD诞生了。第一批CD内容包括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演奏的理查·斯特劳斯的《阿尔卑斯交响曲》。到了1983年1月,在飞利浦新总裁500天推广CD计划即将结束时候,CD的销量就已经达到了50万张。1985年是CD开始取得巨大成功的一年,新格式的CD唱片销量首次超过了100万张。

  一经问世CD就获得了巨大成功,25年后的今天,告老还乡的彼埃特·克莱默深知,尽管不可能在一夜间消失,但CD已经时日无多。“现在的男孩女孩们口袋里装的是MP3等小玩意儿,CD也已经快要退休了,MP3和其他便携式设备最终肯定会取代CD。” 彼埃特·克莱默说,“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期,我们无法想象在今后的某一天,计算机以及娱乐产业同样会选择数码光盘来存储不断扩容的电脑程序及电影。”
 
本文选自《三联生活周刊》2007年第36期,敬请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月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