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文/历史编辑手记劳伦斯·席勒王小峰 |
分类: 编辑手记 |
游泳池里的玛丽莲·梦露(摄影/劳伦斯·席勒)
刺杀肯尼迪总统的那支枪(摄影/劳伦斯·席勒)
两天前,我瞪着仅有的一只好眼睛去采访美国摄影师劳伦斯·席勒。我都想好了,如果他问我眼睛为什么会这样,我就说因为我采访的是仅用一只眼睛干活的人。席老师已经71岁了,他此次来北京搞一个名为“玛丽莲·梦露与60年代美国”的影展。
这位老先生非常健谈,因为他采访过很多人,当有人采访他的时候他就知道该怎么配合记者。我刚坐下,还没开口,他就滔滔不绝地说了起来。他看上去很和蔼,怒也不威的那种,而且很胖,腰围能有三尺五。采访中我发现了一个细节,他不停地在吃零食,当桌子上的小点心吃光了,他就招手跟服务员要。女士们,你想让你的腰围变成三尺五吗?请吃零食。
和我同行的摄影记者小蔡坐在席勒的对面,采访中席勒突然说:“你在观察我,是不是在看光线的角度?你应该在那个位置上拍。”
其实我很想跟席勒聊聊60年代的美国,那是美国最有文化的年代。可是他那天心情有点糟糕,影展的事情让他很烦。但是他尽量克制自己的情绪,配合我采访,中间不停地有电话打断谈话,后来我发现他已经心不在焉了,只好遗憾地结束,因为还要给摄影记者留出时间拍照。
采访中他告诉我一个故事:有一次去采访一位女士,这个人拒绝接受采访。每次他敲门,对方都在屋子里面说“不”,过了一周,他又去敲门,对方说“不”,又过了一周,他又去敲门,对方还说“不”,又过了一周,他又去,那天下大雨,他敲门,对方还是说“不”。席勒急了,说:“这么大的雨,你让我进去上趟厕所吧。”她不得已只好开门。然后席勒很自豪地说:“她坐在那里跟我聊了两个小时。”
席勒说:“我不能让被采访者跟我说‘不’。”他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很让人钦佩。但是作为一个记者谁都希望采访很顺利,一马平川地下去,直捣黄龙,省时又省力。遇到一个不配合的挺让人反感的。有时候我有很多采访对象本身就是我不喜欢的,如果他说不接受采访,那就拉倒,谁爱伺候你似的。但是遇到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人,如果人家不接受采访,确实挺让人恼火和遗憾的。我觉得我性格跟席勒完全相反,我不太爱跟人打交道,死皮赖脸地骚扰对方。所以我不是个好记者。采访一个人跟追女孩一样,你追人家人家不愿意,那就算了,如果没完没了,人家会报警的。所以新闻单位招聘记者的时候都要问问,你追过异性吗?怎么追的?如果是个脸皮厚的人,赶紧招进来。
实际上,能让人记住的采访,肯定是曾经被人拒绝但最终经过你努力搞定的那次采访。席勒在跟我回忆他的采访经历时,无一不是这样的。比如他给玛丽莲·梦露拍了那么多的裸照,有一个星期的时间,梦露出现在他面前的时候都一丝不挂,那时席勒也就二十来岁,他是怎么获得梦露的信任?显然是天天给梦露买巧克力吃。
但是我采访席勒,他有求必应,问他什么他都回答,后来小蔡给他拍照片,摆来摆去,他一点也不烦,说:“你就是拍到明天早上一点我也没意见。”拍完后,他还会把相机拿过来看看,然后鼓励小蔡:“你的用光很好。”
到底采访者配合你好还是不配和你好?这是个挺矛盾的问题。回顾我的采访经历,真正记忆犹新的,还真是特费劲采访的那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