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周一综合症

(2007-07-24 21:52:56)
标签:

周刊

制作流程

分类: 编辑手记
 主编◎朱伟

  每周日晚上就开始紧张。因为封面故事与热点报道一般都要到周一早上才开始发稿,而周二要确定下期的选题,于是有时吃安眠药才能保证在周日晚零点前按时入睡,周一清早准时起床看稿。

  周一早上六点进入工作状态前,我总希望封面故事最起码有一半已经安静地躺在我的信箱里。如果是李鸿谷或朱文轶写封面故事主文时,我一般都不必担心;如果是苗炜写的,通常于周六或周日就提前完成了;其他人可不一定。

  从采访到成稿的时间很短,主笔、记者们往往周日才采访归来,当晚就必须在忐忑不安中搜肠刮肚地开始写稿,要他们从容写就几乎不可能。我也希望能给他们多一些时间,以保证稿件质量。但他们晚发稿一小时,后面流程中的校对、图片、美编排版、直至最后阎琦核查都会因此而拖延。比如前期晚发稿一小时,后期的制作就会延迟不止一小时了,再送菲林到印刷厂,必然延误印刷厂出刊,印刷厂时间延误又关系着向全国各地的货运,牵一发动全身。更重要的是,后期制作仓促,难免带来安全隐患。由此尽职的阎琦和李学平、程昆皆已经熬得令人不忍面对了。

  我经常说自己每周一是“惶惶不可终日”的,主笔、记者们都自顾无暇,当然无法体谅整合中的惶惑。在我而言,惶恐意味着:只要稿件没发完就是未知数——会不会出现意外?能不能达到基本质量?达到基本质量是起码的要求?我也知道字数就等于稿费,但为了达到基本质量,4页稿子我一般都会删到3页,3页删到2页,挤的当然都是大家的血汗。最后刊物出来,读者可能仍然会不满足会抱怨,但我始终认为,这个团队每周都尽力了。

  周一经常在心态矛盾的煎熬中度过:拖稿的记者说,再给我一小时,我有时却只能冲她大喊:“五点钟你必须截止,过时间我就不要了!”实际上当然不可能不要。最紧张的时候是余留页码却因稿件质量原因出现空缺,空缺的页码左右腾挪,怎么补都觉不合适,真像一个没头苍蝇。最后实在没办法,只能减少页码,以垂头丧气告终。

  也有高兴时候,当读到令人兴奋、激动的稿子,或者见到实习记者的能力提高了。见到好稿子如面临美食而兴奋,是一个编辑的本能。但好稿子总是采访、写稿状态、各种因素综合的结果,可遇而不可求。

  周一稿子发完了,一期的重负才算卸下,这时可以与苗炜、鸿谷、舒可文讨论下期到底做什么,下一期的绳索又套上了。

  不管怎么说,现在要回家了,周一回家路上,总是阶段性最轻松的时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