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叶永烈:我在印度与蛇共舞(组图)

(2013-02-19 09:44:48)
标签:

叶永烈

分类: 叶永烈·人在旅途

叶永烈:我在印度与蛇共舞(组图)

 叶永烈:我在印度与蛇共舞(组图)

叶永烈:我在印度与蛇共舞(组图)

叶永烈:我在印度与蛇共舞(组图)

叶永烈:我在印度与蛇共舞(组图)

叶永烈:我在印度与蛇共舞(组图)

              (原载 2013218《新民晚报》)                                                                   

 

每当春节到来,我总是用数码照片做成电子贺卡,通过电子邮件发给朋友们。面对蛇年,选用什么照片呢?哦,用那张与蛇共舞的照片,最为切题。

那是2011年我在印度瓦拉纳西拍摄的。记得当我走出印度教庙,一位耍蛇的印度老人手持一条巨大的腹蛇向我招手。在付了小费之后,他把腹蛇像围巾似的围在我的脖子上,并与我合影。当时这条大腹蛇给我的感觉是又凉又滑。

印度人崇敬大象,形成了特殊的“象文化”;印度人尊敬牛,形成了不多见的“神牛文化”;印度人又崇拜蛇,形成了富有特色的“蛇文化”。

当我在斋浦尔山顶的琥珀堡参观时,忽然闻见一阵嘹亮的笛声。我走向前去,看见两位耍蛇者正在让最具毒性的眼镜蛇在笛声中翩翩起舞。一位穿着“ARMY”(军队)T恤的游客大胆地走向前,坐了下来,耍蛇者让眼镜蛇从他的头顶盘至他的脖子。在印度,这样的耍蛇者在街头比比皆是。

我不由得记起,在1964年我曾经专程到江苏南通,采访著名的“季德胜蛇药”的传承者季德胜。穿着白大褂的他,原本是一个摆地摊、耍蛇卖药的流浪汉。季德胜出生在江苏省宿迁县乡村,家境贫穷,历代依靠耍蛇卖蛇药为生。季德胜从父亲那里学会捕蛇、耍蛇技巧,并继承祖传蛇药秘方。因宿迁大旱,他流浪到南京,辗转来到南通,在当地的土地庙住了下来。1956年,一辆轿车在破旧的土地庙前停下,南通市卫生局派专人接他去南通市中医院,担任蛇毒专科医师。他深受感动,献出了祖传蛇药秘方。南通市根据他的祖传蛇药秘方,开设了季德胜蛇药厂,大量生产季德胜蛇药。由于季德胜蛇药具有很好的治疗疗效,行销全国。1958年,季德胜出席全国医药卫生经验交流会,被聘为中国医学科学院特约研究员……

我采访季德胜,使我得知,他早先作为一位街头的耍蛇者,确实有一套捕蛇、耍蛇的本事,而且还能以祖传蛇药治疗被毒蛇咬伤的患者。正因为这样,我来到印度,也就格外关注那些街头的耍蛇者。在我看来,他们能够耍剧毒的眼镜蛇于股掌之间,确实有一套真功夫。

印度的耍蛇者远比中国多,是因为印度天气炎热,蛇的繁殖很快,所以印度的蛇远比中国多。

印度蛇多,还因为印度人敬重蛇。印度人把蛇看作是“神”的化身,内中眼镜蛇特别受到崇敬,被称为“努拉盘布”,即“善蛇”。印度教徒以为,蛇是通人性的神。只要人无伤蛇之心,蛇就没有害人之意,所以印度人愿与蛇共舞。

在印度古代,就有关于“蛇女”那伽的传说。那伽半人半蛇,下半身是蛇体,上半身是人形。那伽美丽动人,富有性感,既是智慧的化身,又是生殖之神,还是财神的化身。印度人崇拜“蛇女”那伽,相信蛇能够给他们带来智慧,多子多孙,财源广进。

中国有着家喻户晓的神话《白蛇传》,而印度版的《白蛇传》也很动人,那就是印度古代故事集《五卷书》中所写的《与蛇结婚的女孩子》。不过蛇王不是化身为美丽的女子,而是男人。他与被丈夫抛弃的迦玛什幽会。跟中国《白蛇传》中的白娘子无比善良一样,那个作为蛇化身的男子同样心地善良。

印度不仅有蛇神,有蛇的神话,还有蛇庙、蛇村、蛇舞、蛇船赛,每年甚至还有蛇节。

印度雪拉莱市因与蛇共舞了数百年,被印度人视为蛇节的发源地。据称,每年8月份当蛇节到来的时候,雪拉莱的市民几乎人人手上都揣着一条蛇,有的人将蛇抱在怀里,不停地亲吻着;姑娘们甚至把蛇系缚在肚脐间,当作美丽的“腰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