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叶永烈
叶永烈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1,820
  • 关注人气:278,15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叶永烈:加盟博客的感想(增补稿)上

(2005-11-09 21:47:24)
分类: 叶永烈:散文

file:///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Administrator.MY-TOMATO/My%20Documents/叶永烈上传用的照片/+叶永烈在天安门城楼前20050924.jpg

叶永烈:加盟博客的感想(修改稿)上

                                                              

 

 

喜欢“玩”电脑的我,“玩”过QQ、泡泡,用过Skype,当博客热席卷网络的时候,我理所当然也加入其中。

博客来源于blogblog,即weblog的缩写),据说始于1997年,但是博客受到广大网民的喜爱则是最近的事。

博客网上是这么介绍博客的:“博客,数字生活新时尚,通过文字、图片、声音、视频、无线等,尽情展示自我、分享感受、参与交流,美好你我生活。Show you,share me,人人都可以博客,人人都需要博客。博客网,全球第一中文博客门户,为千万级用户提供专业的博客服务。只需一分钟,立即创建你的博客,开始令人兴奋的博客之旅!一切完全免费。”

读罢这段文字,我也就在博客网(Bokke)上注册了两个户名,一个是用我的真名,一个用我孙女的名字。我在这两个博客上发表文章。我发现,用我孙女注册的博客网页上,尽管“粘”上去的是我的文章,而且署名“叶永烈”,可是一个多月下来,点击率只有可怜的“10——其中可能包括我在检查这一网页时的点击!然而,用叶永烈作为户名的博客网页,点击率要高得多,其中不少文章还被博客网推荐,进入“热点文章”的目录。不久,我被接受为博客网的专栏作家,算是受到了鼓励。

“玩”博客,使我注意起新概念——“点击率”。作为作家,通常在出版著作时,关注印数,却几乎不关心在报纸上发表的文章的“阅读率”(相当于“点击率”)。然而,在博客网上,你的每一篇文章的点击率,都随时公布在上面,使我知道,什么文章受到读者的广泛关注,什么文章的读者甚少。比如,在“神舟六号”跃上太空的那些日子里,我在博客上“粘”了一篇当年采访宇航员训练基地的文章,点击率颇高。在巴金去世的时候,我把过去写的小说《巴金的梦》“粘”在博客上,阅读者也很多。很出乎我的意外,我的一篇只有七、八百字的哲理小品《有恒为成功之本》,在博客上发表之后,点击率非常高。我猜想,这篇短文属于励志作品,受到年轻人的欢迎。

我拥有个人网站和个人专栏。我的个人网站,那是上海《解放日报》社为我办的。那个网站很“豪华”,拥有我几百幅照片以及许多文章,甚至还有一部部几十万字的作品。我在美国曼宁网上开设的个人专栏,一次就可以“粘”十几万字。比起个人网站来说,博客当然要显得简陋得多。在博客网页上,通常只能发表几千字的文章,刊登200KB以下的照片。但是,我却很喜欢博客,因为在博客上发表作品非常方便,非常自由,而我在个人网站上要修改、补充作品,必须把文稿用电子邮件发到《解放日报》社,过些日子才会出现在个人网站上。我的数码相机是600万像素的,拍摄的照片通常在1000KB以上。为了能够把照片上传到博客网页,使网页图文并茂,我也学会了数码照片的压缩技术,把照片压缩到200KB以下。

上了博客,跟在报刊上发表作品的最大不同,是在于可以跟读者面对面。可以说,博客成了我与读者直接交流的平台。读者可以随意在你的博客网页上留言,谈自己的读后感,说好说坏都可以,使我能够迅速听到各种各样的反馈,以利改进我的写作,更加贴近读者。

在博客热潮中,各种各样的博客网出现在网络之中。我试着在各种各样的博客网上注册。我发现,有的博客网设计不错,每篇文章独立成为一个单页,不像有的博客把几十篇、上百篇文章拥挤在一个页面上;也有的博客可以通过Google搜索到这些文章,不像有的博客只挂在那个网站内部。

就在我已经在博客网上建立自己的“基地”的时候,我受到新浪网读书频道编辑毕建伟先生的邀请,加盟他们的“新浪博客”。2005112日,我欣然在他们那里也建立我的博客“基地”——“叶永烈的BOLG”。

我“新浪博客”刚刚与网友们见面,短短三天内,点击率就有二千多。于是,我的名字便出现在“热点博客”专栏里。然而,想不到,我的出现才三天的“叶永烈的BOLG”,马上引起注意和争议。(未完,请见下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