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叶永烈:俄罗斯的物价

(2005-11-04 20:40:40)
分类: 叶永烈·人在旅途

俄罗斯的物价

 

 

每到一个国家,我总习惯于比价,也就是把那个国家的物价跟中国的物价相比。

一九九二年来到俄罗斯的时候,正值苏联解体不久,俄罗斯经济一团糟,物价飞涨。

一个小小的细节,给我留下难忘的印象:在商店里,我见到一把钢的扳手,居然把价格铸在上面!

这把扳手,其实是斯大林时代计划经济的缩影。那时,苏联物价长期不变。正因为这样,把手的价格可以铸在把手上!

俄罗斯朋友指着扳手上的价格对我说:“这已是历史的陈迹,那样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现在的价格,比原先涨了几百倍、上千倍!”

其实,俄罗斯朋友所说的物价涨了几百倍、上千倍,是跟斯大林时代比较而言。在俄罗斯物价飞涨的同时,卢布大幅度贬值。这样一来,如果按美元折算,俄罗斯物价的涨幅就没有那么大了。

那时候的俄罗斯给我的印象是,不仅物价飞涨,而且商店里货架空空。

这一回到俄罗斯,我看到的情况大不相同,商店里的商品非常丰富,只是价格不菲。俄罗斯现在的平均工资每月为五十至一百美元,低于中国的工资水平,但是许多商品的价格明显高于中国。

虽然美元与卢布的比价每日每时都在变化,但是按照我在俄罗斯那段时间的美元与卢布的比价再折合成人民币对卢布的比价,大致上为一元人民币兑换三卢布。当然,现在所说的卢布,是指新卢布。一元新卢布等于一千旧卢布。

俄罗斯菜馆是相当昂贵的。正因为这样,在俄罗斯,家中来了客人,大都在家里吃饭,很少到饭店请客。

俄罗斯的烟酒,一般略低于中国的价格。

俄罗斯的巧克力雪糕,512卢布,跟中国差不多。不过,在旅游景点,那就要翻了一倍至两倍,专斩外国游客。

夏日,俄罗斯流行的饮料是“KBAC”,即“格瓦斯”,俗称“土啤酒”。据说,是用面包发酵制成的。“格瓦斯”通常装在椭圆形的钢筒里,一拧龙头,就流出淡黄色的液体。“格瓦斯”甜甜酸酸的,略带酒味,四个卢布一杯。在街头巷尾,“格瓦斯”小摊前,总是围着一群畅饮者。

莫斯科高档商场里的进口商品,贵得出奇。我与妻曾经来到位于俄罗斯外交部大楼斜对过的“БИЗАЙН ИНТЕРБЕР”商场。大约由于漫长的严冬过于寒冷,俄罗斯的商店不像上海的商店门面敞开。这家豪华的商场,只有一个并不起眼的大门。推开玻璃门,一进入商场,我看到灯光下锃亮的地面,看到上上下下的一部部卷扬电梯,我才意识到这是一家高级商场。

这家商场共五层。每层的营业面积都在三千平方米左右。商场里商品琳琅满目,内中大都是进口商品。不过,如此宏大的商场里,顾客却寥寥无几。

我见一件短皮大衣,标价为“37500卢布”,相当于一万二千元人民币。另一件皮夹克,则标价六万卢布,相当于二万元人民币!

妻见到一件小小的、薄薄的牛仔马夹很漂亮,一问价,三千五百卢布,也就是一千一百多人民币!妻说,在上海,花一百多元人民币就能买到。

这里的皮鞋,大都是六千卢布上下一双。在中国,这样的两千元一双的皮鞋并不多见。

我见到一只美国生产的牛津小拉杆箱,标着一百五十美元,相当于一千二百多元人民币。即使在美国,也用不了那么多钱。

这家商场商品如此昂贵,大约是专门针对外宾的——正因为这样,开设在俄罗斯外交部对面。

在莫斯科高尔基大街,我见到一家小型的男士理发店,踱了进去。理发店里的设备陈旧,那些理发椅全是老式的。我试着问,“全套”(BCE)理发——即剪、洗、吹,要多少钱?理发师告诉我,要二百四十卢布,也就是八十元人民币。

后来,我与俄罗斯社会科学院布洛夫教授聊天时,问他理发要花多少钱?

他指了指自己的头说:“四十卢布。”也就是十三元人民币。

当我说起高尔基大街理发店的价格时,他说,因为那是市中心的理发店,再说他们把你看成是外宾,所以价格也就高了。

我不由得记起,在参观俄罗斯工艺品展览会时,售票处门口写着:“学生票一卢布,成人五卢布,外宾十六卢布。”

看来,在俄罗斯我成了外宾,样样收费都高了——中国在开放初期,也实行这种“内外有别”的政策,比如外宾乘飞机票价要比中国人高一倍。购买商品房,外国人只能买价格较高的“外销房”……在中国,这种“内外有别”的政策如今基本上已经取消,而俄罗斯还在延续。

俄罗斯三星级、四星级的宾馆,双人标准房每天的价格为五十至六十美元。普通宾馆的标准双人房,也有每天二、三十美元的。

在俄罗斯参观各种博物馆时,除了收门票之外,还要收所谓的“照相费”和“摄像费”,可以说是“标新立异”。

法国巴黎的罗浮宫,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宫殿。那里任你拍照、摄像,从未听说要收“照相费”和“摄像费”。

俄罗斯的旅游景点在想方设法“创收”。比如,在圣彼得堡冬宫,如果你用照相机拍照,要收“照相费”一百二十卢布,相当于四十元人民币;如果你用摄像机摄像,则要收“摄像费”二百五十卢布,相当于八十多元人民币;如果你带着照相机又带着摄像机,都要拍摄,那就既收“照相费”又收“摄像费”,总共三百七十卢布,相当于一百二十多元人民币!

这一回,我从俄罗斯归来,多了一项收藏品——各种各样的用俄文印刷的“照相费”、“摄像费”收据!

不过,俄罗斯剧场收费很低。莫斯科大剧院上演芭蕾名剧《天鹅湖》,票价也不到五美元!这一“优良传统”始于彼得大帝。在圣彼得堡修建为广大公众演出的公共剧院时,彼得大帝下令把票价定为三戈比这样一个普通百姓都能承受的低价格。这一好传统一直沿袭至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