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sciencevie
sciencevie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333
  • 关注人气:62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发现 SCIENCE & VIE》2009年9月号(总第48期)

(2009-08-26 14:55:07)
标签:

科学

杂谈

分类: 杂志简介

《新发现 <wbr>SCIENCE <wbr>& <wbr>VIE》2009年9月号(总第48期)

 

目录

 

卷首语

论坛

报刊浏览室

消息树

 

封面故事:

达尔文不知道

DNA、干细胞……进化论发表这150年以来,科学从未停止过前进的步伐,新发现层出不穷。尽管这些科学发现都受到了达尔文理论的启发,但它们反过来也促进了这一理论的发展。

 

 

探索:

星系是怎样诞生的

大爆炸后的137亿年间,星系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它们如何诞生,如何演化?天文学家曾一度认为,目前的大型星系是原始的小型星系相互融合的产物,但如今,一种新理论推翻了一切。

 

重返生命之源

40亿年前,地球上最初的生命细胞是如何产生的?泛生论认为氨基酸来自太空,论据是从陨石里发现了氨基酸。其他观点倾向于地球自身的化学变化,1953年,美国人斯坦利·米勒(Stanley Miller)对此进行了实验。今天,当人们再度分析他的研究材料,意想不到的结果令人惊讶不已……

 

盗火80万年

考古学家们一直认为,直立人在距今40万年前才学会了人工取火,因为他们从未发现过时代更早的火灶遗迹。然而最近,通过对燧石碎片的研究,一个以色列考古团队对此论断提出了质疑。该研究将这一对人类进化具有重要意义的发现的历史上溯至近80万年前……

 

当幻觉令我们着魔……

要使我们的感官上当受骗,其实再容易也没有了。你可以和幻觉大师们谈这个主题,他们对此了如指掌。你也可以和图像魔术师们谈,他们能欺骗最精明的眼睛。而对于科学家们而言,能通过错觉这一领域,用另一种方法了解人类的大脑,这无疑是一个天赐良机。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只大猩猩

2009年为国际大猩猩年。据国际自然保护联合会(IUCN)的红色目录记载,在大猩猩的4个亚种中,有3个是濒危灭绝最高等级的IA类。威胁大猩猩的主要原因是狩猎、森林采伐、薪炭生产和采矿破坏栖息地及武装冲突等。

 

高难度爱情

在意大利和法国科西嘉岛的森林里,生活着一些鼻涕虫。它们长有硕大无朋的阴茎,甚至必须爬到树上才能进行交配。

 

 

专题:

她发现了艾滋病病毒!

日前,法国和美国科学家相继宣布发现HIV新变种及首次破解HIV全基因组结构,曾因疫苗开发失败而略显低迷的抗HIV斗争又闪亮地回到了公众视野中。《新发现》有幸对因1983年发现HIV而获得2008年诺贝尔医学奖的弗朗索瓦兹·巴雷-西诺西女士进行了越洋专访。

 

 

技术:

    向尾气要能源

汽车尾气是一种潜在的能源,可惜此前一直无法利用。而今,研究人员终于取得突破,甚至可望达到20%的节能效率!

 

 

健康:

公众DNA测试有意义吗?

只需你的一点唾液,就能为你绘制出个人基因图谱,并对你的多项体征和健康状况进行评估。这项由一些私营公司提供的个人基因测试服务,如今方兴未艾。然而,尽管这些公司能科学有序地进行DNA测试,但它们对测试结果的解读靠得住吗?

 

 

专栏:

科学外史:再谈日食:从科学到狂欢

惯性参照系:爱因斯坦的望远镜

庖丁解龙:见龙在莲

 

 

社会心理:

无辜也招供

给无辜者安上莫须有的罪名,然后运用若干审讯技巧进行审问。即使面临牢狱风险,他也多半会俯首招供。

 

 

读图:

未来水世界

有朝一日,假如美丽的滨海地带被海洋无情吞噬,我们该身处何方?最后的希望之光来自于一位年轻有为的设计师,他为我们勾画出一个百分百的生态之城。

 

 

生活:

头发的秘密

浓密的头发,是人类的特征之一。在头发的生长、死亡和变色之间,到底藏着什么秘密? 

 

创意

值得一看

解惑

发生

 

 

卷首语

    我曾经在以前的卷首语里说过,在每一期《新发现》杂志中,都能听到对达尔文的颂歌,进化论是我们一以贯之的线索,是我们大力弘扬的主题。本期的《达尔文不知道》,是达尔文诞辰200周年和《物种起源》出版150周年之际,我们对达尔文的一次比较集中的纪念。这纪念有点独特,因为侧重的是达尔文的局限、盲点和进化论在他身后的发展。进化论并不是永恒不变的真理,而是通过不断适应新的科学发现,成为不断发展进化的理论框架。进化论也要进化,这不是对进化论的否定,而恰恰体现了进化论最深刻的精髓。现在我们常说“与时俱进”这句话,如果与进化论及其发展参照起来看,也许会让人有更深的感悟。
    艾滋病已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根据最新统计,中国艾滋病感染者为27万余人。但是据专家估计,实际的感染者可能在70万以上,其中经性途径传播的比例加速上升,疫情仍处于上升阶段,并呈现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的趋势。
    本刊越洋专访了26年前首次分离出艾滋病病毒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弗朗索瓦兹·巴雷-西诺西教授,请她谈谈艾滋病的现状和防治方向。医院并非与疾病作战的唯一战场,艾滋病的防治更是广泛牵涉到各种社会文化因素,亟须得到全社会的共同关心和了解。法国知识分子有着关心政治现实的深厚传统,在西诺西教授的访谈中我们对此有深切的体会。
    《无辜也招供》读来让人惊心。美国数项研究显示,有15%到20%的无辜犯人存在起初被逼供的情况。为什么有人会对没有犯下的罪行供认不讳呢?心理学家认为,这是因为警方使用的审讯技巧使之发生了心理崩溃。更可怕的是,如果善于利用人的心理弱点,能够让无辜者最终坚信自己犯了错。脆弱啊,你的名字叫人类。邪恶啊,你的名字叫利用!小心啊,无论你是被审讯者,还是审讯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