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现 SCIENCE & VIE》2009年6月号(总第45期)

标签:
科学/原创文化 |
目录
卷首语
论坛
报刊浏览室
消息树
封面故事:
当人类撼动地球
人类能够诱发地震?这听上去像个笑话。然而,筑坝、采矿、钻探、地热应用等人类活动对地壳产生着深刻影响,有时甚至会引发毁灭性的反应。这样的例子已经屡见不鲜……
探索:
麦田怪圈
2008年6月,一个奇特的圆形图案出现在英国的一片乡间麦田里。一位天体物理学家认为,这个图案或许隐藏着一条秘密信息。它的内容是什么?又是谁留下的?
追踪红色精灵
“红色精灵”是高层大气中的一种神秘发光现象,科学家们也只是在20年前才确定了它们的存在,但对它们的成因一直迷惑不解。最新的研究终于解开了谜团,在“精灵”的诞生和雷雨云系的形状间找到了关键的联系。
生命成就多彩矿石
长久以来,矿物学家已经知晓一些矿物的形成和有机生物的活动息息相关。但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能够详细地阐明地球上的生命对于矿物种类多样性的深远影响。所幸事情总算有所改观,美国地球物理学家的一项研究为我们描绘出地球形成45亿年来,矿物与生命协同进化的宏伟画卷。
狂飙在白垩纪碧空
头顶高耸的脊冠,翱翔在炼狱之海的上空,这就是恐龙时代末期最神奇的飞行家——夜翼龙!
DNA拉链
细胞在分裂或是复制某段遗传信息的时候,必须为DNA双链解旋。生物学家对这一过程已了如指掌,但对解旋后的单链如何再次完美粘合却未作深究。最近,研究人员意外地发现了执行这一任务的“去解旋酶”,勾勒出细胞机制中不为人知的一面。
传大脑出庭作证!
法庭上,大脑成像技术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大有成为梦想中永不出错的“测谎仪”之势。但问题在于,就算大脑“不会撒谎”,要对其活动进行解释仍是一项棘手的任务。
绿叶海蜗牛
人们早在19世纪中叶便已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机制。极少数动物也能运用这种机制满足自己的能量需求,但都属于一种短期行为。唯独一种名为Elysia chlorotica的海蜗牛做得比较彻底。它们一生只需进食一次,随后仅靠阳光便能饱食终日。
种子方舟
在挪威斯匹次卑尔根岛腹地,隐藏着一个庄严的殿堂。一年多以来,代表着世界农业遗产的无数农作物的种子从全球各地源源不断地运到此处!面对单一化种植带来的威胁,这座全球种子库将承担起为人类备份农业生物多样性的重任。
专题:
极地不存,城市陆沉
曾任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冰川学研究室主任的康建成教授,穿梭于极地与上海之间。他给我们讲述了这看似截然无关的两个空间息息相关的命运。
技术:
全息摄影走出象牙塔
激光专家伊夫·让泰发明出一台便携式全息照相机,它的问世使全息摄影术真正走出了实验室,进入普通人的生活。
指纹的高科技革命
为了获取犯罪分子的指纹,科学侦查人员现已拥有多种高科技手段,并能从指纹很快推断其人的特征。
健康:
让癌症休眠
为了击倒癌症这个强敌,研究人员们提出一种全新的治疗策略。他们试图借助一种免疫疗法使癌细胞进入“休眠状态”,从而阻止它们引发致命后果。
早老症的希望
儿童早老症是一种可怕的疾病,它侵害着全世界50多名儿童的健康。不过,法国和美国的科研人员已经研发出相关药物,有望改善这些儿童患者的健康状况。
专栏:
科学外史:望远镜在中国的早期谜案和遭遇——纪念天文望远镜400周年
惯性参照系:普朗克卫星,不谈普朗克
社会心理:
考你没商量
如今世界上,以各种名目开展的考试遍布世界各地,每年都要造就不少人间悲喜剧,如中国的高考。
读图:
奇趣植物
几年中,为了寻寻觅觅那些奇形怪状的植物,摄影师米里埃尔·阿藏的足迹踏遍了世界各地。现在,就让我们一同来欣赏她用镜头捕捉到的奇特景致吧
值得一看
创意
解惑
卷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