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发现 SCIENCE & VIE》2007年11月号(总第26期)

(2007-11-27 15:26:30)
分类: 杂志简介
《新发现 <wbr>SCIENCE <wbr>& <wbr>VIE》2007年11月号(总第26期) 

 

卷首语


论坛


报刊浏览室


消息树


封面故事

数从何来?

神经生物学家的最新发现表明,我们的大脑对数字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认知能力。而这种认知能力在我们的祖先身上同样存在!然而问题在于,对真实世界做出如此完美描述的数学是否仅仅是人类大脑想象的产物呢?
1. 人脑对数字有先天意识
2. 人与数学20万年前已经结缘
3. 数学是对真实世界的描述还是人类大脑的创造? 


银河系诞生新说

银河系很可能不是由矮星系聚集而形成——这是最近甚大望远镜(VLT)今年公布的一条爆炸性消息。消息一出,迫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现行的理论。


星际高速公路

几乎不用携带燃料就可以在宇宙中遨游,这个梦想正在成为现实……这还多亏了化学家们的参与!


土卫二的庞大间歇泉

土星的小月亮正上演太阳系最壮观的景象之一。巨大的水蒸气柱从地下深处喷涌而出。凭着好奇心,我们情不自禁想一探究竟!


大脑,爱因斯坦对科学最后的贡献

即使在逝世之后,“伟大的阿尔伯特”仍是无法避免的话题,或者不如说,他的大脑无法避免。它到底有什么异常之处?它是否带着智慧的钥匙?自从这位学者被解剖,他的天才大脑被取出之后,各种回答就层出不穷。


与动物交流的机器
人们开发了一些能模仿动物动作和姿态的机器,有望在不久的将来解开动物语言之谜。


动物们的超能力

一线悬高空的蜘蛛侠只能让真正的蜘蛛嗤之以鼻,而猫女郎的一蹦三级跳不过是任何一只小猫都会玩的游戏罢了。其实,这些小动物根本不需要去羡慕那些拥有超能力的英雄,因为恰恰是它们自己那些令人难以想象的能力赋予了连环画创作者以灵感


治蚁新方

这群来自阿根廷的蚂蚁真是肆无忌惮,它们屠杀其他蚂蚁同类,在果园里发动战争,甚至潜入我们的碗橱作案。不过现在,美国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方法,可以利用这种昆虫自身的体外信息素——信息素来击溃它们。


科学竞赛 谁将获得百万奖金

赞助商们掏出几百万美金,向整个地球发出挑战。比如说,制造一驾可以在太空飞行的飞机。想不到吧!还真的成功了!2004年,太空飞船一号研制成功,太空旅行不再遥不可及。


你吃得安全吗?

近年来,随着食品贸易范围的扩大,食品安全已成为全球性的热点问题。为此我们采访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魏益民教授。让我们来听听食品安全专家的看法,了解一下他们所做的工作吧。


专题

为什么人类还值得拯救?
——刘慈欣 VS 江晓原
《新发现》编辑部邀请到两位嘉宾: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和著名科学史家,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江晓原,就科幻、科学主义、科学与人文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一场面对面思想交锋的精彩对谈。


技术

太阳能空调进入千家万户

冬天,我们能利用太阳光线取暖,那么夏天能不能利用太阳光线降温呢?随着家用太阳能空调上市脚步的临近,利用太阳能制冷这一梦想即将变为现实。一场绿色革命已悄然开始


太阳能涂料:刷出来的电流

利用塑料的感光性能,这种涂料可以将任何一种表面改造成光伏转换元件,真是太奇妙了!


健康

器官再生:美梦不再遥远!

研究人员正在进行一项看似疯狂的尝试:激活人体的自发再生能力,使断指复原!


专栏

科学外史


假如详谬


惯性参照系


生活

未来

十大发明,改变生活

20年后,10年后,甚至从现在开始,这些发明就将为人类带来更美好的未来。


读图

致命的美丽


测试

你是个二氧化碳排放大户吗?


值得一看


解惑

 

卷首语

    这一期里,我们向大家献上一场激烈的论辩。一方是刘慈欣先生,中国现今最优秀的科幻作家之一(加上“之一”也是出于某种不得不遵守的行规);另一方是江晓原教授,著名的科学史家,也是我们《新发现》的专栏作家,读者们早就领略了他深厚的学养和功力。两位都是各自领域的顶尖高手,对这个世界的核心问题,他们都有敏锐的观察和独到的见地,其视野既有不同又有交叉。这场碰撞的结果,火花四射,精彩纷呈,非常让人过瘾。
    刘慈欣的旗帜很鲜明:“我是一个疯狂的技术主义者,我个人坚信技术能解决一切问题。”在全世界敢这样直接亮出底牌的人不多,在中国就更少。他举了一个例子,假设人类将面临巨大灾难,在这种情况下可否运用某种芯片技术来控制人的思想,从而更有效地组织起来,面对灾难?江晓原教授认为脑袋中植入芯片,这本身就是一个灾难,因为这会摧毁人的自由意志,带来人性的泯灭。如果是在过去,作为一个饱受人文主义思想影响的人,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站在江晓原教授的一边,对刘慈欣的科学主义倾向大加张伐。但是,经过《新发现》的不断熏陶,我现在有点吃不准了。
    《新发现》的读者是否还记得2005年第12期上的一篇名为《自由意志  大脑先于我们作出决定》的文章?那里面提到2004年在里昂进行的一项实验中,科学家要求参与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在任何时刻按按钮,一些脑电仪器详细记录了脑电波细微的变化。结果表明,脑部活动先于主体对“行动”的意识!当然,这个实验还不足以推翻千百年来被神圣的自由意志观念,但也足以让笛卡儿这样的伟大哲学家吓出一身冷汗了。
    本期“消息树”中的《自由意志之争》,也在另一个领域引出了同一问题。早就有很多人想从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原理中找到自由意志的科学证据。但是诺贝尔奖获得者Gerard’t Hooft最近提出在量子力学中也有确定性。这就麻烦了。普林斯顿大学的两位数学家指出,如果’t Hooft的理论成立,那自由意志就立马变成梦幻泡影。
    大家不要担心,因为上述问题远未成定论。科学家正为此进行无休无止的争论。这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重大转折:精神、人性、道德、信仰,这些原先是哲学家、伦理学家、神学家的专属论题,如今被科学家拿到了手中。看到这里,你是否会对刘慈欣看似极端的观点有了新的同情、感悟,甚至是理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