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发现 SCIENCE & VIE》2007年6月号(总第21期)

(2007-11-15 13:56:01)
标签:

科学/原创

分类: 杂志简介

《新发现 <wbr>SCIENCE <wbr>& <wbr>VIE》2007年6月号(总第21期)

 

目录

 

卷首语

论坛

报刊浏览室

消息树

 

封面故事:

四季: 行将终结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原本泾渭分明的四季全都乱了套,而且季节紊乱还不仅仅体现在气温上……对于季节的这种新变化,植物、动物,还有人类都必须加以适应。

全球变暖,季节紊乱

动植物面临严峻考验

人类健康,备受影响

 

 

探索:

气泡变身小太阳

就连美国国防部也被它们惊动了!据说这些在声波穿越液体时出现的小气泡个个都是微型核电站。这使有关核聚变的争论重起波澜。

 

植物第六感

最近有实验证实:植物对磁场有一种特别的敏感性。这是一种真正的第六感。

 

细胞王国,神秘之旅

亲眼目睹前所未见的景象——新一代显微镜将引领我们进入细胞的王国,到活生生的机体里拍下这些精细得令人瞠目的图片。

 

当“看见”的时候

当海底的软体蠕虫们不堪忍受在黑暗中摸索的痛苦,进化出视觉的时候,需要一个伟大的转化,担任这项任务的是光感受器细胞。

 

印度尼西亚:高悬的禽流感之剑

致命的H5N1病毒仍未灭绝!随着它在印度尼西亚的飞速蔓延,全世界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

 

 

专题:

是谁开启了大门?——LSD发现简史

LSD发现、发展的过程,将使你看到:科学家们失去控制的激情,足以摧枯拉朽、扫荡心灵。

 

 

人物:

地球是个生命体!

詹姆斯·拉夫洛克是“盖亚假说”的创立者;他曾因把地球看作一个生命体而在数十年中备受嘲笑,但科学界最终却接受了他的观点;他论述了保护地球调节系统的必要性,这一主张启发理论家们提出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技术:

让飞机回归环保

严重的污染,致聋的噪声,全球变暖的帮凶……飞机开始给我们添麻烦了。而生产商们则保证在未来的20年中,制造出噪声和污染减半的飞行器。让我们来个解决良方大盘点!

 

 

健康:

致命苗条

当减肥成为一个萦绕脑际、挥之不去的念头,一种致命的疾病可能将接踵而至,那就是——神经性厌食症。

 

砷,免疫类疾病的克星

这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中的一场革命:以砷剂治疗,患有不治之症的小鼠得以康复!原来,砷究竟是药是毒,完全取决于它的使用剂量!

 

 

专栏:

《周髀算经》里那些惊人的学说

奥斯卡奖的助力

东方神秘主义和物理学

 

 

读图:

生物趣味吉尼斯

这里有“举重力士”金龟子,不同寻常的“大鼻子”夜蛾,臭味远播的奇异花卉……请随我们来一探究竟吧!

………………

 

 

卷首语:

    全球变暖的故事仍在延续,情节变得越来越复杂迷离。这一期的封面故事又换了一个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四季:行将终结》告诉我们,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原本泾渭分明的四季全都乱了套,而季节紊乱还不仅仅体现在气温上。大自然的节奏一旦被打乱,对植物、动物、还有人类会有什么样的影响?我们能够适应吗?我们如何去适应?
    我们都至少应该读一读文章中提到的那个“夏栎、毛虫和山雀”的故事。从前,夏栎新叶发芽生长、果园秋尺蛾幼虫孵化和大山雀雏鸟出生都在初春。时间上的同步将这些生命行为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使得食物链上的这三个物种都能够继续生存下去。
    突然,亿万年来生物进化所形成的良性循环发生了变化。秋尺蛾幼虫孵化的时间越来越早,早到幼虫赖以为生的夏栎叶还未发芽,而以秋尺蛾幼虫为食的山雀雏鸟也还未破壳而出。结果,秋尺蛾幼虫和小山雀只能在饥饿中夭折!
    万物有时,岂能等闲视之!读过一个叫该丘斯的音乐理论家写的名著《音乐的构成》,里面提到音乐的灵魂是节奏,而节奏是怎么来的呢?来自于心的跳动、日月的运行,四季的转换。事实上很多音乐家都写过以四季为描写对象的作品,最有名的是维瓦尔第和柴可夫斯基的《四季》。真有点替我们未来的孩子担心,他们还能从这些绝世名曲中听出冬的清冷、秋的芬芳、夏的热烈、秋的金黄?也有点担心,当语文老师问起李白“燕山雪花大如席”这一诗句的修辞手法时,孩子会不会真诚地爆一句,“老师,什么是雪花?”有一点是肯定的,当恋人们爱得死去活来,他们是再也不敢发那个千古的誓言了:“我愿与君长相知,长命勿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乃敢与君绝。”
    关于四季的故事,也可以与本期介绍的“盖娅假说”的创立者拉夫洛克的最新观点参照起来看。这位老先生是科学与环保运动中一个真正的特立独行者,87岁高龄却依然活力四射!当年我初次接触到“盖娅假说”,也曾嗤之以鼻:这不是科幻小说中的老生常谈嘛,还有些神话和奇幻的色彩。现在看来是有些冤枉他了。不是他抄科幻,而是科幻学他。拉夫洛克把地球看作各个部分互相关联的整体,强调生物和非生物的共生性,很有点我们中国人老早就说的那个“天人合一”的意思。从盖娅的角度,我们应该更能听出四季失衡中的悲音和警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