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一个风景区的偷渡(一)》

标签:
成县杜甫草堂汉代摩崖碑刻《西峡颂北宋时期的光祥寺郑锦周 |
分类: 散文 |

山的娃,是大山深处的庄稼人。
我和山的娃,蹲在他家敞得比山门还开的大门前,那是个山坡的顶端,干打垒的土墙,旧木杆扎的摇摇晃晃的大门,一条小路,甩着村姑般既娥娜又憨朴的腰肢,在我们的面前亦行亦下,没入深不可测的密林之中。
山的娃嘴里啣着个细长杆子的烟锅,眯缝着眼,砸吧砸吧地慢条斯理地吐烟圈,我嘬着纸烟卷儿,慢腾腾地吞吐云雾,我们面对的是个巨大的山谷,重重叠叠的青山在远处轻舞。我们聊着山,聊着山的娃的生活,就几袋烟的功夫吧,我离开了那里,也没问他叫什么,他呢,也没问我来这干什么。
这是我平生第一次到成县。
我有个习惯,凡是到一个陌生地域之前,会做两样功课,一个是搜集业务必需的当地各种资讯,另一个是对当地人文历史、地理风貌做必要了解,前者是为了工作,后者是为了填塞一点“私货”——没办法,撑在心里的那块地太柔弱,太容易撂荒干涸,不掺点含情脉脉的文字,大概会枯死,尤其是每走一地,人生地不熟,一颗心更容易失了根基似的七晃八摇,令魂儿不安,所以每到一地,我都会对当地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知识备备课,以给写作提前备下些实实在在的佐料,使写的东西在自己这里能看得过去,离假大空的套路远一点。到成县前,自然照此备课了。
早先对成县知道个大概:它处在甘肃陇南地区,山大沟深,草木丰润,历史悠久,别的就不大清楚了。查看资料后,认知具体了点:成县古时称成州,西魏置成州,明朝降州为县。在县城东南方向的飞龙峡口,有座杜甫草堂,被称为杜公祠或者杜少陵祠,在国内现存三十七处“草堂”中历史最悠久,有“天下草堂多,同谷第一家”之说。在县城西南十五公里处,坐落了4A级国家森林公园鸡峰山,山上有座建于北宋时期的"光祥寺"。在县城以西十二公里,有山名曰天井山,4A级国家森林公园西峡颂在此处,天井山山势崔巍,峡谷壁立,其中在鱼窍峡间的一个殿堂内,珍藏有保护完好的汉代摩崖碑刻《西峡颂》。
杜甫草堂,来成县没几天就去了,因为距离我们的项目不远,就五六站路程,它顺陡峭山势而建,古木参天,庭院幽静,走时,看时,想时,无不感到杜甫忧郁而深邃的眼神窥入了魂魄。至于鸡峰山,站在县城西,南望,常常能看到云雾缭绕之间,鸡冠状的雄峰冲决而出,依天啼鸣,因为前往鸡峰山的路正在翻修,景区一直关闭,所以无法成行。那西峡颂呢,则是我最想去的地方,那里有汉代摩崖碑刻《西峡颂》嘛,尽管是最想去的地方,也一直没能成行,因为工作忙,因为天不作美老阴着,老下着雨,加上路程较远,一来一去太耗时,就暂时搁着没去,心想放一放也好,等攒个最佳时机,心无挂碍地前去,美美的享受那山那景那碑刻,不是很好嘛。
到达成县一个星期后的某一天,上午,连绵了一个星期的阴雨天,终于出现了松动,云不再密不透风,云开缝了,露出大片小片的蓝天,阳光也犹抱琵琶半遮面地顾盼了县城,看来一时下不了雨了,于是放下手里一切活计,当街拦住一辆出租车,一个人赶往西峡景区。
山路,在怒放在山谷间山脊上的林木之间,柔软地伸展,车子欢实地前行,大约半个小时吧,车子来到一个巨大的山门前,司机说到了,于是我下了车,可是越往前走,心里越犯嘀咕,怎么四周冷冷清清的不见人影?售票处的窗口也紧闭不开,咋啦,难道景区不开门迎客?
这时,路边一个出租车司机从车里探出头,神秘兮兮地向我招招手,我走过去,反正要回去,正好,坐他的车。可是他呢,说的却不是这个,他压低了嗓门,轻声说:我知道有个小路可以进到景区里去,去不去?
我拉你去,20块钱,怎么样?
我并没有言语,拉开车门,一猫身坐了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