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艺术在历史流变中的角色寻变(A)

标签:
欧洲绘画古典主义绘画印象派抽象主义行为艺术郑锦周 |
绘画艺术在历史流变中的角色寻变
一、从六万年前到印象派时期,绘画艺术的质变和历史跨越
郑锦周
比较一下小说散文诗歌、音乐舞蹈、摄影绘画在社会角色方面的历史流变路径很有意义。
散文小说:现在的散文小说,是人类自文明诞生以来,对社会施加影响力最大的时期,目前全世界正式出版的出版物数量达到了历史最高峰值,仅中国每年的出版物就达30万种之多,其中散文小说通过正规出版社出版的最少在数万部以上,其次小说、散文和各类其它文章,每年登陆网络平台的数量,更是以海量计量,其点击阅读量多的无法统计,保守估计有千亿左右的阅读量;
诗歌:现在的诗歌,影响力虽然远不及唐宋时期→五四时期→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但是,你会发现诗歌的触角,现在依然能伸到许许多多普通人心里,不管是不是诗人,许许多多的人依然在写诗歌,读诗歌,这种现象尤其体现在网络上;
音乐舞蹈:时下在电视、网络上随处可见,而剧场、体育馆之类演唱会也基本达到了人山人海、山呼海啸般程度;
摄影:自从法国人达盖尔发明银版照相法以来,不断以快速逼真的写实功能,蚕食绘画的地盘,而自1975年数码相机发明,直到手机设置相机功能后到现在,摄影更是以摧古拉朽般的势头,侵入社会生活,地球人个个成为摄影爱好者,几乎无须怀疑了;
绘画:与上述几个门类比起来,绘画面临的问题相对多一些,一是绘画在写实性方面的优势,一直不断被摄影技术→数码技术→3D技术→喷绘技术蚕食,一直在客观上不断被改变原有的社会角色。
绘画在摄影机没有出现前,它复原物象的写实功能可谓独步天下、无谁比肩,整个社会,不管皇族贵胄神衹僧侣,还是殷实人家寻常百姓,都会无比热情地拜托画家们,用画笔将他们崇拜无比的神佛神圣的形象,将神的神迹和故事绘制于金碧辉煌的教堂,或者将镶了精美画框的画,挂在高堂庙宇,挂在家里,后来,随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兴起,绘画专属于表现神的角色被打破被解放,表现平常人的形象,描绘风景和静物,成为绘画的应有目的,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至现实主义绘画时期鉴定为绘画的黄金时代,将那个时期界定为画家的黄金时代,一点不为过,因为,那是个没有照相机的时代,描绘人,描绘风景,使之凝固于永恒,这个角色唯有绘画唯有画家来担当。
可是,狼来了,照相机蚕食了或者说弱化了绘画原有的社会功能和价值,不能不说照相机在还原具象的能力要比绘画强且快速,同时其投入的时间成本、制作成本、人工成本要比绘画低,这使得绘画原本的写实优势一夜蒸发。
那个时期,不甘言败的画家们,开始了给绘画艺术赋予新的社会功能的开拓探索,印象主义,立体主义,抽象主义和行为主义,就是这种开拓行为的结晶体(当然,这种说法只是大略概括,如果按照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的思路分析,就远远不会这么简单)。
从天水大地湾遗址发现的6万年前的绘画作品算起,截止十九世纪中叶,在复原自然风貌、描绘人文社会方面,绘画长久处于独步天下的环境,也就是说在这6万多年间,绘画一直承担了满足人类造就和复原万物形象需求的社会功能,可是,这个社会功能随着照相机的出现开始削弱,这使得画家们不得不开始给绘画寻找新的出路。
同时我们发现,绘画发生六万多年来从未有过的历史巨变的表象背后,其实是和人类从农耕文明度向到工业文明的内在的历史逻辑紧密联系的,工业革命催生了照相机,同时又把色彩学和与工业时代相适应的人文主义思想送给了人类。
牛顿利用三棱镜,发现了太阳光的秘密,原来沐浴人类生生不息的阳光,其实是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组成,由此绘制出了著名的七色光谱。至1860年,英格兰麦克斯威尔创立了色盘中间混合色原理进行绘画创作,而后德国化学家W·奥斯特瓦尔德(1855~1932)和美国画家A·H·孟塞尔(1855~1918)通过进一步研究分析,第一次系统化解释了色彩原理,这样色彩学诞生了。
古典主义绘画,是以素描为基础,进行单色的明暗变化下的对象刻画,用色遵从的是自然主义,画家们受制于光谱知识和色彩学的不发达,画画时只能认识到万物的色彩变化只是单色的明暗变化而已,比如画家们画红色的垂帘、蓝色的衣袍时,所能看到的不过是黑红、深红、中红、浅红,以及蓝黑、深蓝、中蓝和浅蓝的自然性的色彩过渡,不能认识到红色垂帘和蓝色衣袍呈现的色彩,在自然光和环境光的折射作用下,会呈现更多的色彩,同时,古典主义绘画的画家们一直是在画室内进行。
http://s9/mw690/001iEX8kzy7ezchzIkod8&690
以莫奈为首的一批具有革新精神的画家,开启了绘画色彩的新的历史之门,他们开始注重表现对象的色彩在自然光和环境光的作用下,发生的微妙变化,为此莫奈们史无前例地提出到室外去,到大自然中去画画的主张,面对自然界的万千景象,去研究描写对象的光影变化和色彩变化,去研究、描绘随着时辰的变化、环境的变化、光影的变化,景物所呈现的不同光色。因为这批画家主张把画架由室内挪到户外,到野外去作画,就被人们称为了外光派,后来保守的学院派们来了,他们俯瞰着外光派的画作,以充满讥讽的口吻说,他们哪里是作画,分明是在画印象嘛,以此形容外光派画家们的画很烂很糙,由此,外光派很少有人提了,一个带有贬义的名词:印象派,在带有贬义的指称中传遍天下。
不承想这个当年充满贬义的词汇,成为了光耀后世的闪光名词,在绘画史上,印象派的代表性画家们,无一例外地被后人们奉为开启现代主义绘画的伟大先驱。
自从印象派开启绘画革新之门以后,野兽派、立体派、抽象派、梦幻艺术、超写实绘画等,沿了一条历史的纬度线先后诞生,而野兽派、立体派、抽象派、达达主义、象征主义、超写实绘画的思想性,又无不是工业革命以来的各种思潮的反映,我们知道,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是人文领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思想焰火大迸发时代。
绘画的历史演变过程就是这样,塑造具象人物和景物,本是绘画走了6万年的路子,在6万年间,人类的写实绘画从幼稚走向了成熟,走向了巅峰,谁承想半途杀出个程咬金,照相机在工业革命如日中天的时代诞生,一下子夺走了绘画在塑造写实形象方面的霸主地位,在这种新兴技术的异变压力下,绘画开始在写实的历史功能之外主,开始新探索,于是,印象主义绘画诞生了。
http://s14/mw690/001iEX8kzy7ezckW1NXcd&690
随着摄像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并由黑白技术发展至彩色技术,随着黑白电影摄影机的诞生直至发展到色彩摄影机,随着彩色印刷机的诞生,绘画在具象写实领域里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式微,也就在这种角色的变力要求中,绘画开始与哲学结盟,什么是哲学?是揭示宇宙真理、梳理社会万象于一律二律之内,解剖人生意义,既是哲学,也是自古以来(现在还是)的哲学家、宗教家和思想家们挣得口粮、教诲天下、开启民智的事业,况且,在十八世纪中叶以前,绘画的属性,在西方一直是置于神学、宗教家、帝王贵胄、哲学家、思想家之下的工具定位的。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