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山的风 迷惑了心》
锦周
徐家山全名为徐家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兰州市区黄河北岸盐场堡,地处兰州市北山柏树台一带,距市中心仅3公里,徐家山森林覆盖率达80%,有树种76种,约30多万株,曾多次出土马家窑型彩陶器,专家由此推断这里曾经是先民聚落地。马家窑文化是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年代距今约5000年-4000年。
今天,岁月的烟云门扉訇开,曾经的兰州十四中学十班的11位同学走向徐家山,聚集于徐家山国家森林公园里的沁园。
古老的黄河,在徐家山南塬默默奔流,黄河南北两岸的兰州城,托起的不再是古老的城墙和城楼,不,这些凝结了秦代以降无数工匠心血的古老城堡和庙寺依然存在,只不过大部分已随了历史烟云而消失,遗存了的极小的建筑,只安卧在高楼大厦的夹缝下,虽然其史牒的份量、文化的魅力、信仰的续力,依然绵醇重厚地发轫于无形之中,却挡不住现代楼厦的风势,它们密密麻麻、鳞次栉比,彩色的森林一般铺盖了整座城。
而徐家山上,森林蔽日,茶苑星罗棋布,有两条通向山顶的路,一条路是小路,在山南侧,被茂密的树林、低矮的灌木所掩隐,另一条路是大路,汽车由此可以盘旋到山顶。同学们选择的是小路,走啊走的,走在幽暗的小道上,登了不知多少级台阶,拐了不知多少个弯,真是树重林密疑无路,柳暗花明又见路,就这样来到了目的地——沁园。
其时我们登上了山的又一个台塬后,来到了汽车公路,咦,路对面立着的一个木质牌匾吸引了我们的眼球,那上面写着沁园二字,呵呵,心里立时放松下来——目的地到了,木牌旁边有个十几级石阶,依然陡峭,狭窄,大家不由分说拾阶而上。
那是个五六个篮球场大小的台子,中间砌了个池塘,不清不明的水面浮了些水草,靠台子南侧,撑开了许多一间房大小的四方形巨伞。大家选择中间的两个巨伞下坐下来。
两张硕大的华盖撑起在头顶上方,两张大桌摆满了同学们自带的二十几种菜肴。
清凉的山风徐徐吹拂,菜肴的香味萦然于口,大家侃侃而谈。
我由此怦然心动:同学们坐定在含衔数千年历史底蕴的徐家山,也坐定在彼此生命历史中短暂的中学时代给予的回忆中,真是,一长一短的历史画影,交织翻卷,萦绕脑际,迷惑了我,又感动了我心,其情其景真是令人百般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