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格尔木的怀念之五: 太阳人印象

(2006-07-30 11:13:48)
分类: 散文

 格尔木的怀念之五: <wbr>太阳人印象     
    汉字/文
      
      心中有幅三台阶的地貌图:
      第一台阶是和海平面差不多一样高的绿色平原:多透着灵气, 
  论是水土,还是人,都透着灵性,尽管这灵性已和本土的文明创
  造和众多的文化古迹一道,被簇密而拥挤的文明引进,物欲的泛
  滥,挤成面目混浊不清的角色;
    第二级台阶是黄土高原:因为人口和城市和黄土高原相比相对稀疏,

   就使人在城市的拥挤中,思绪还会有黄土地或黄土山脉的轮廓指
  引,触到秦始皇兵马俑,大雁塔,华清池给予的历史联想,想到
  古老
  的玉门关嘉峪关以及丝绸之路给潜意识添的古韵;
  这印象的版图里,绿色平原上的阳光和人的精神,就都有了被繁
  荣和锦绣吞噬了光线和友情的嫌疑;黄土高原却有一半繁荣锦绣
  一半黄土地的对峙,使阳光和人的精神,有了半赤裸半暧昧的意
  味。调侃地说,这些都可能因地势低造成的,使人性最终挤在了
  一起,彼此看不清彼此的面孔,只看见人的肩头像海的波折,默
  默的上下攒动,默默的滚滚向前,向前的方向仍是茫茫一片白光;
  无数的脸转过来,也是无数上下攒动着的蓝西装上插着黄色椭圆
  形的队伍,以难以察觉的表情从身旁海一样飘过,飘向的彼岸仍
  然陌生。
  这是内地,经历过的尔虞我诈和真诚相待的经历,不成比例的压
  斜了心理天平,让人们在彼此的碰撞中彼此隔阂。
  第三级台阶是离太阳最近的青藏高原,我叫它太阳高原。这个名
  讳可不是拍着脑袋杜撰出来的,而是此生惟在青藏高原看到的最
  明亮的阳光最清澈的蓝天,起给心里的名字。因这阳光,山的轮
  廓,草原的轮廓,戈壁的轮廓,人们五颜六色的服饰轮廓,还有
  人们显得黝黑的面庞轮廓,犹展开了一幅风格迥异的给视觉以有
  力冲击的风情画轴:既然高原的色调那么热烈有力,或明或暗的
  色彩那么鲜明跳耀,崎岖百转的线条那么粗狂奔放彪悍;那么格
  尔木人的精神,个性和作风就不受其印象?不说戈壁,大漠和昆
  仑山给了他们怎样的影响,只说他们在大漠太阳下一千年不死,
  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毁的胡杨树身边的生存,就应该受
  到某种影响吧,胡杨树身上具有的高原太阳所赋予的生命秉性,
  应该在格尔木人身上或多或少一样存在,因为人和物,毕竟是天
  籁暗奏的万物秩序共同胎生的子弟嘛!
  

   格尔木的怀念之五: <wbr>太阳人印象

   我正是持着这种先入为主的看法,站在了一个或许有点主观的观
  察视角,一边和格尔木人打交道,一边看格尔木人在阳光下的笑
  谈举止,就真的看出了他们和这苍凉的时空,和让人吃惊的色调
  和棱角分明的轮廓起伏,在秉性上的某种暗合。
  虽然格尔木人在格尔木城里一样容纳了人的纠葛和争吵,容纳了
  现代文明的一切符号,包括新颖别致的建筑,机器;有和内地的
  消费时尚基本同步的消费时尚,在格尔木城的各个角落,你随处
  可以看到和内地一样的餐厅酒店,商厦铺面,酒吧网吧和歌厅劲
  舞。格尔木人也恰当的平衡了其细致的环境布局和豪放秉性的关
  系,毋庸赘言格尔木的城市建筑风格,在格尔木不将卡拉OK厅叫
  卡拉OK厅却叫做歌吧的歌厅里,在高级茶社里,也处处看得到对
  园林化休闲化的细致刻画,这比内地来更显得急迫和尽心,但从
  歌厅里飞扬出的歌,多半会是或悠扬或奔放的藏歌,处在那样一
  个环境,一个外地人的内心就难以平静的沸腾热血和激情,而且
  这是种体验在内地是无法体验到的。
  但是,总体而论,广袤的地理还是让格尔木城成了凸立于草原荒
  漠群山峻岭之中的,还不能用水泥建筑,机器,农庄,农田,以
  及消费时尚占领整个草原荒漠群山峻岭半壁疆土的一座小小的城
  邑而已。文明人和文明一样,在青藏高原面前显露的还只是一个
  小小的追随者的角色,人和城和文明,在广大的草原,石峰,荒
  漠,河流湖泊的土地上,最终还是一支比例很稀少的成员,尽管
  人们用公路铁路在青藏高原的上开出了几道漫长的文明线路,也
  将蒙古包和牧歌和羊群撒在草原上。于是,在这抬头见昆仑,扭
  身走戈壁,阳光清如海的宽广而苍凉的自然环境的熏陶下,生活
  于此的人们自觉不自觉地会于本能中,切入青藏高原赋予的太阳
  秉性,这使得格尔木人在挥发其人性的善和恶时,就像高原的阳
  光一样,既清澈透明,又锋芒毕露:在和他们的交往中,我就感
  到了他们比较坦诚,透明,率真的一面,又看到了他们像阳光般
  锋芒毕露的一面,有时在外地人看来真有点惊心动魄。
  囊括这些印象,就自然的给了格尔木人以“太阳人”的命名。
  格尔木人有些是解放前就生活在这里,不过这些人在现今格尔木
  人口中只占极少比例,因为解放初期这里仅有817人嘛;有些人是
  六十年代响应国家开垦荒漠的号召,抱着向荒漠进军的战天斗地
  的青春激情,从青海富庶之地从全国各地来到这里的,从而在格
  尔木城以北,查尔汗盐湖区以南的地区开垦出7.44万亩农田,在
  格尔木我就遇到过不少老农垦;有些是近二十年多年来随着格尔
  木的经济建设发展,在此安家落户的人;也有冲着这个矿藏宝地
  前来淘金的人;还有极个别的逃犯——我将在下面讲述和一位逃
  犯交往的经历,这是使我久久难以忘怀的一次特殊的交往,应该
  在公安和逃犯的之间进行的人类社会猫捉老鼠的游戏,竟如此逼
  近了我的生活,这使我感慨,格尔木既展开了宽广的胸怀拥抱奔
  它而来的所有人,也将逃犯和追捕者的故事延长到这里,以至延
  伸到我生活面前。
  -------------------------------------------------------------

请看格尔木的怀念之六:挖矿人让繁华的夏日抖了一下http://blog.sina.com.cn/u/470a73b0010004p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