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主义
(2008-08-27 18:46:39)
标签:
奥运中国人高密度弱者士兵文化 |
中国的历史遗留问题,首先是人口问题,我们的文化是一种高密度人口聚集的文化,是一种资源不足的文化,在这一种文化中,我们总是只能让少数人得利,而更多的人必须以他们为希望及梦想。
我常常喜欢把中国人看成一个一点三亿人口的国家,用这种方式,很容易解释中国的很多现象,从过去到现在,我们几乎是一直是以十个人为一组,这十个人不管是家族还是商业团队都一样,由他们来组织成一个同质化的个体,十个人中,有一个人会成为其余九个人的梦想希望或代言,他成功,另外九个人沾点光,当然啦,是沾一点面子上的光,他若是失败了,那么剩下的九个人就更颓了,我们总是有一种趋向,那就是把十个人的劲儿使在一个人身上。
在这种文化之中,我们比较讨厌个性,因我们每个的空间窄到无法再窄,因而无法宽容别人,而且我们的个性很少是创造性的个性,绝大多数是乐天知命,活在当下。我们也并不因自己的无能与软弱而羞愧,我们对个人信誉也无更多要求,我们具有一种高密度人口聚集时不得不形成的集体主义基因。
在我国,借钱不还是理所当然的,说了话却不做到也不被当做说谎,因我们对于个人信誉并无要求,我们本能地一直生活在集体之中,我们见便宜就往上冲,偷鸡不成蚀把米就痛苦不堪,也许全世界只有中国人才不把个人财富或产权当回事儿,以致于全体人民至今都同意不把产权界定清楚,因我们本能地隐约知道,一旦产权清楚了,凭我们那一点不足挂齿的努力与能力,有可能终身只能过不幸的生活。
我们始终认为,中国只是模模糊糊地称为我们的,越不具体越好,我们不想知道哪一块地,那一种知识,哪一个错误,哪一个耻辱,哪一项罪恶、哪一个荣誉是属于我们的——我们极其擅于分享,丝毫也不顾及分享不成功产生的困惑。(若干年前的一天夜里,我曾到天安门广场,可是巡逻的士兵不让我走进去,说是戒严了,我对士兵说,现国家挺和平挺好的,我也不想去搞破坏,这广场不是公共领地嘛,这么空我去转转怎么了?我是一个中国人,而据说是这个国家属于每一个人中国人,为何不让我无害地到广场中转一转?那位士兵的回答也干脆,说,我也是中国人,在这站岗,我也不能去,你就家走吧。)
事实上,我们的分享怪异到我很难解的程度,最抽象的民族主义我们也能分享,在我国,即使有些人一辈子走不出自己所在的小村子,也能认为“中国是我们的”,即使是一个很坏的人,也能认为“中国人是好的”,即使一个完全不为中国贡献力量的好吃懒做的人,也会认为自己在“为中国加油”——加水还差不多吧。
这种文化有点好处,那就是表面看来,挺有凝聚力的,我们嘴硬不肯承认,凝聚我们的是利益,是试图占便宜的心态,而不是什么利他精神。但若是让凝在一起的这一国人民真的干点儿正事儿,那就几乎如同白日做梦——因我们尽忙着去分享了,而那些努力,那些只属于个人的孤独的努力,我们一般都不愿去承受,即使承受了也没有什么好处,我们永远在指望着别人——中国人的健康及积极向上的精神指望着五十一个奥运金牌,我们忘记了,我们恨不能是十个人一组去与别人一个人拼,我们的取胜完全是在情理之中的。
目前,中国的经济腾飞指望着世界货币的流入,中国的生产能力提升指望着发达国家的科技与生产管理制度的引入,中国的八九十后的现代生活方式指望着父母的那一点苦命钱的投入,中国的女性指望着找到一个好老公来提高生活质量,中国男性指望着时来运转去赢得成功——这种指望已形成一种可悲的民族文化,它使得强者更坏,弱者更弱,且使强者与弱者都更多地不顾及别人的感受,我们永远地生活在自我的感受之中,非常缺乏同情能力,以至于我们的人民很难形成道德上的自我完善,更难企及所谓的幸福——因幸福的基础首先是建立在真实与努力之上,而我们的文化一直就视不清不楚不明不白蒙混过关为已任——事实上,我们的文化已用“活着是福”这一类名言把幸福这一积极的人类开放性的概念变成了与动植物同一个标准,这种荒唐的思想完全令我几乎不忍心听下去。
朋友们间流传一个小小的数字游戏,贴出来——中国奥运会的 金牌51 银牌22 铜牌28 也就是,512228,就是今年地震5月12号 2点28分。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