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 |
不过我发现他这么想问题也有好处,因我可用一个词来满足这他的“好看”,那就是“没见过”,他认为这场戏不好看,我可换一个方式再写一遍,写成一个一般戏里没见过的方式,我会笑着说,“他们见过谈恋爱的,但没见过这么谈法儿的!”,于是,他也不提这戏是不是好看了,反正观众没见过,就会有新奇感,定义成好看的估计也没什么问题。
至于他的“戏感”,也被我充分地利用了,因文学手法在电视剧中很少出现,我用上了,我们可以用情绪接啊,呵呵,且一场场戏接起来也会具有与一般戏不同的戏感,不仅有彩儿戏,还有余味儿呢!这使我可让彩儿戏更灵活地出现,观众以为是彩儿戏,但不是,下一场,还不是,最终,彩儿戏出奇不意地出现了,向南与杨晓芸最终突然离婚那一组戏可做一个例子——饭桌上,离婚后的杨晓芸的父母说向南好话,她嘴上很烦,暗地里却请向南吃饭,向南以为可与杨晓芸重修旧好,却终于翻出华子的事儿,不仅离了婚,还给了华子一耳光,每场戏都压着,都可能是彩儿戏,却不是彩儿戏,直至向南离开华子开车时痛哭时才是爆彩儿,他爱情友谊双失败后的眼泪终于击中了观众的同情心。
与赵宝刚讨论的结果是,首先,我从他身上学到了一些最牢靠的电视剧编剧技术,以前我脑子里尽是电影。其次,他的风格慢慢融进《奋斗》,这使《奋斗》更好看,更有意思。他提出发展向南与华子两条线,使整体结构更加平衡与结实,商业上更有保证。
创作过程中,赵宝刚偷用的功,我没有清楚地察觉到,但我的直觉告诉我,他一定在干着些什么。因他像我一样努力,一天只睡四五小时,其实时间全部用在戏上,他是五十多岁的人,且导演技艺很娴熟,为何会如此?即使为了钱,依他的身价,一千多万我想也不至于使他如此玩命吧。我觉得我们俩之间的比拼并不是斗小心眼儿,而是看看谁更努力,看看谁能为这部戏添些新东西,这其是创作上的比拼,它多半会导致一个较好的结果。在剧集中,团队十分重要,孤胆英雄没有用,众人拾柴才能火焰高。
顺便说一句,当一个编剧,你必须找到一个像你一样努力的导演才有机会成功,有的导演只是压榨编剧,他自己一点点子也没有,就会说行与不行,这样导演其实是没有才华,与他们合作,成功机率较少,当然,演员也是,好演员会非常关心他们的角色,并且会为角色提供新意,破演员却只会认好本子好导演好班子,其实暗里只想坐享其成,他们不知道,其实他们本身也是创作的一股力量,而且是最强劲的力量之一。十年前,我们的演员们参与创作,那时的条件很差,但大家在一起,有时反倒有一种搞艺术的感觉,但现在,演员们只是饰角色后匆匆离去,成功的演员以走马灯儿的演戏为荣,他们中的成功者也只好成为明星,他们非常难以击中观众的心灵,因他们过于匆忙与慌张,事实上,即使算笔经济账,演好一个能被记住的角形象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不知为何大家那么急功近利?其实那样很不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