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到四十

(2008-03-14 03:40:50)
标签:

文化

 

    谈生意一直谈过夜里十二点,中间还接受两个电台采访,收到短信,发觉四十生日已到,谢谢祝我生日快乐的人,我知道你们对我有感情,从三里屯回到家里,坐到灯下,我长出一口气,在深夜祝你们健康快乐。

夜色中的北京已能闻到春天的气息,只有寂静的声音,坐在书桌前,有时会忽然感到置身夏季,也许因为闻到潮湿的空气吧。

手边有几十件必须去做又没有做的事情,必须约见的人,必须谈定的事,都是必须的,犹如启动的列车,串成一串儿,无法停止,也许得请一个助理了,哪怕帮我回一回手机短信也好,或是帮我去寄一寄邮件,不过,这事儿对我却是一个挑战,我从小得到的信念是,只要自己能做的,就绝不麻烦别人,只要自己还能动,就绝不允许帮助,这信念令我独立,但若理性地想一想,人要把精力用在最该用的地方更为合理,我现在多半是错了。刚刚拉了一个单子,看一遍心里都发怵,我能一件件做完吗?约见的人,要谈的事想起哪一件都让头脑发涨。此刻,我便在靠写字椅上,闭上眼睛,感受眼珠在眼内跳动,忽然,春节的某种图景跳入脑海,同样是坐在这里,窗外花炮飞扬,震耳欲聋。

春节期间的北京,犹如一个战争之地,硝烟弥漫,爆炸声不绝于耳,白天是零零星是的,上街走走被吓一跳那是家常便饭,十五元宵节晚上,上演最后的疯狂,那些手里有剩货的人把烟花爆竹奋力点燃,我因有事晚上从南城到北城,又从北城回南城,开着车也能被震得直晃,有的地方会响起连续不断的炸裂声,犹如激烈巷战,记得晚上七点半,我下了车,走过南城的一条街,响声连成一片,且颇为立体,从天上到地下,从近到远,我感到自己完全可以想像自己走在战场上,因此连走路姿式都有改变,我走得曲曲折折,走走停停,忽快忽慢,就像在躲着什么,只是爆炸声无处不在。

被放到天空中的烟花很美丽,不过细数一下,也只是二十来个产品罢了,那天夜晚,北京正巧薄雾无风,空气中全是硫璜的味道,灯火昏暗,若是把烟花看作鬼火的话,北京立即叫人疑为地狱。

然而那一切转瞬即逝。现在,四周那么安静,令人就像悬浮于无声的宇宙之中。

四十岁,我成为生意人,我有了一些生意上的朋友,我将开豪华车,穿真名牌,将支配大额货帀,我的目标是想验证在中国创意的价值与价格,利用价格杠杆撬动一部分不合理的制度,我将看一看,我是否在货帀里腐败,我将看一看,当我拥有一些权力的时候,我能否做到公平而有效率。

记得九二年,我初识朋友唐大年,那时我面对几条生活道路,里面也有成为生意人,我问他:“生意与艺术哪一项更有意义?”

唐大年毫无不犹豫地回答我:“艺术。”

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历史上有那么多生意人,他们都永远地消失了,但却有很多艺术家的作品留传下来。”

我认为他说得对,艺术值得人们为之尽全力,就连最大最好的生意都是短暂的,而很好的艺术却有机会存活得更久,从长远看,人类所开创的精神世界也许更需要艺术创意,因它会长久地对人类的想象力与道德能力提供启示。

然而中国恰遇商业社会,生意却是我们无法绕过的,无论我们个人是否愿意,我都身处生意之中,达成好生意往往能使人生的效率得到提高,而高质量的艺术在我眼里却是那么艰难。在我们这个世界上,生意尽管具有风险,在一定程度却是可以掌控的,社会制度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工具,使生意在某种程上变得可以计算与预测,而艺术却是极大的冒险:哪一本书可以成为名著,哪一部戏可以永远演下去,我们谁也不知道。创作中的作者除了信心,往往一无所有,当他努力一生,终于死去,他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作品能否击碎时间与信息所组成的垒壁,更是无法知晓,他创作出的信息能否更长久地为人类所需要,也许他死去后一年,他的作品就会纷纷下架,在互联网上被删除,这真令现代人羡慕人类历史初期的艺术创作,它们因为少,或仅仅因为少,也有机会能被永久地保存。

然而目前情况却是艺术太多了。

就我们目前所知,搞艺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捕获信息的能力,我们的创作便是对信息进行整理与加工,创作从一开始便成为一种长期而深刻地了解与学习,无人知道如何从信息深渊中捕获人类最需要的那一部分,艺术家的冒险便成为一种战略与战术上的权衡,即使做出战略上的某种决定,艺术家也需要捕获巨量信息,这无疑是对艺术家智力的可怕考验。

好了,我现在的理想是,当我五十岁时,可有机会重拾艺术。我现在仍认为老唐说得对,艺术有机会为人类更长远更深刻的帮助,它值得人们为之倾尽一生而冒险。现代生活使贫穷艺术家的机率变得更小,因他捕获信息的效率受到影响,有志于艺术的人,除了打磨艺术技艺,还要挣得货帀,以便打磨得更快,现代艺术在更大程度不是对过去的回顾,或对现今的准确描述,它被撕开一个大口子,具有空前的开放性,艺术不得与人类发现的其它类别的领域展开竞争,加入面向未来的猜测,而未来步伐却已越走越快,使得艺术家猜对的机率远为降低。人类至今拥有无数个故事去讲述过去,那些故事已被证明令人满意,但人类却没有敲对一扇通向未来的大门,我希望艺术有机会能做到。

这便是我四十岁时想到的。事实上,我感到时空的压力,我的未来成为可计数的,且越数越少,只有提高效率,才更有机会完成我为自己找到的工作,人类史上,有一些才智杰出的人,在二三十岁便有雄心为全人类而工作,我四十岁了,却仍无自信产生这种信心,真是水准够低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创业报告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