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 |
春节期间,在电视里看到赵赵的《结婚进行曲》,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那是赵赵的东西吗?怎会拍成这样?我看了一半儿,实在看不下去,便叫我爸帮我往下看,然后讲给我,但我爸也没看多久便偷偷换台了,没什么可说的,若是导演不行的话,再好的剧本也没戏,看来这帮笨蛋联手儿把老赵写了十几年写红的牌子给砸了——还好,还有一本小说儿。
实在对不起,我不得不把赵赵本人儿的“结婚进行曲”给写出来,怕二十年后她给忘了,或是又能凭借人到老年脑子不好使的优势,想出美化自己的新主意。
我认为这话从一个减肥未遂的人口中说出,无法服人,接下来,两口子办了一个夫妻店,一起拍了一部戏《动什么别动感情》,赵赵红了,婚姻也巩固了,以前只有他老公一个人打击我,现在这夫妻俩加一起,变成双簧,聚会时你一言我一语的,如果我不小心真的相信他们对我的描述,那么我非得一下子娶了他们一家子才能上岸。
接下来,赵赵成为我最敬佩的中国女性之一,一下子写了两个剧本两本书,他们家就在赵赵的努力之下,快速致富,成为朋友们的聚点儿,我们在那儿聊天,喝老牛泡的功夫茶,谈艺术宗教以及八卦,喝完就坐到老赵花八十块买的劣制麻将桌前输钱,边输边喝老赵买的大桶可乐,这种一条龙服务差点把我和老颓一家的经济给搞垮了,而老赵作为老牛甜蜜的肥娇妻,则天天眉开眼笑,谁要是斗胆点了她的“七小对儿”,那么她便推倒牌急匆匆冲到老牛身边,妩媚地一笑,一把抱住老牛,用讨好的语气说道:“瞧你媳妇多好啊!”
接下来,令我大跌眼镜的事情发生了,随着他们的婚姻越来越幸福,老牛却越来越迷佛教,幸福得直惦记着出家,就在这种状态下,这两口子搞起了艺术,拍了一部小电影,名叫《青春期》,记住,导演佛教徒,编剧已婚中年妇女,为了把片子拍好他们还往里搭了私人收入——我心里直嘀咕,这种组合像青春期吗?能成功吗?
接下来,老赵写了《结婚进行曲》,一般来讲,老赵是按自己心目中的白马王子找男一号儿的,前面一个张涵予怎么看也挺男人的,梦中配老赵差不多吧,现在这一位就有点可疑了,光头,肉脸,我不理解!这演员怎么挑的?这白日小春梦怎么做的?看不懂。
拿到小说后,我从头至尾往下看,比电视剧强多了,流畅,传神,还有点小细腻小深度,挺好看的,故事讲的是一个卖马桶的上海白领男与一个拉大提琴的北京小资女结婚的故事,他们属于正常生活正常结婚,但却别别扭扭地总是想搞出一些不正常的事情,结果却仍属一切正常,赵赵的真本领,在于把人物在结婚过程中内心微妙细腻的颤动,通过一种有点夸张的行事态度展示出来,从而隐隐勾划出社会及环境对人的影响,这是第一次,赵赵从人生的角度不失冷静地审视世俗生活,她的叙事有时犹如一组跟拍镜头,有时又停住,以长镜头的方式将环境的影响交待清楚,我认为,比她的《动感情》写得更加熟练,人物开始有了一种小深度,目光也较为冷静,美中不足是在小说中把上海马桶男写得有点不讨人喜欢,俗得平淡了点儿,虽然这样的人物更加真实,但也有可能不会激起读者兴趣。
建议大家持有小说,把深套的电视剧割肉,劝老赵以后有机会把小说名儿也改一改,同电视剧划清界限,这样下去,不仅不能通过小说挽回电视剧的坏影响,还得反被它拉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