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传》里的佛陀被我看作是一个生于古印度的同情心异常强烈的人类,无疑,他是当时知识分子中的一名令类,贯穿在他求道期间的痛苦主要来自于他的精神上,他好像是在为一个较抽象问题而痛苦,那就是那生死问题,这问题抽象成一个哲学问题,叫做二元对立,二元对立是很难调和的,尤其是那种二律背反问题,非常难于解决,生与死便是其中一例,我可以想象青年佛陀曾痛苦地追问:“若是叫我出生,为何又叫我死?若是让我必死,为何又叫我出生?是谁控制着这一切,他为何如此这般设计?为什么在一个时间单元内,人类只能在生或死里二选一?为什么生死就不能同行呢?我生前是什么?死后又是什么?中心问题是——我怎样才能离开这个该死的破问题?”如何拆解,一定叫他煞费了一番苦心,他曾向很多成名圣人请教过,但结果都叫他不满意,其实那些圣人的答案在当时多被称为是终极究竟答案。
我认为,佛陀在精神上的痛苦虽然比较特殊,但也说不上特别怪异,是可以理解的,从他成道前的行为举止看,非常像我在患上抑郁症之后的表现,佛陀被二元对立问题搞成抑郁症太正常了,中国古人里还有一个因担心天会掉下而抑郁的呢!当然我可没有经历过佛陀那样一种苦行,(真感谢中国文化里没有苦行的传统,不然弄不好很容易出事),佛陀多半也没偏好去欢场与朋友一起娱乐,他只能在古印度的文化范围里寻找他的答案,他一半是“求治”一半是自己探索,结局还是比较令人欣慰的,依靠瑜伽术以及思考感悟,佛陀终于摆脱了他的痛苦。
说佛陀了悟了生死或二元对立得给他限定一个时段,我想他只是了悟了他自己两千年前的生死,并用外推法认为这生死问题的答案普适于所有人,并且坚信自己不再会痛苦了,你若说他获取了最终的彻底的自由,这话不可信,因当时有人问佛陀是否像其它几个当时的圣人一样可预知未来?佛陀回答说,他去往一个陌生的地方时还是要问路的,这表明佛陀与我们一样是受限制的,不过在佛陀的了悟里,包含一种存在主义的观念,而“存在”在当时的具体语境,便是六道轮回,我们可以理解,佛陀很自然地做了一个形而上外推,可以说,人类痛苦的原因便是“他们存在”,也就是六道轮回,或是人类依靠感官所知晓的整个世界,或是灵性学里所说的被污染的心,佛陀的发现便是在精神上超越那存在,也就是离开六道轮回,离开“那个有着感官与意识的自我”,或是使受到污染的心重新变得纯净,但离开后去哪里呢?这不仅涉及宗教神秘体验,在思想意义上,仍是一个形而上的问题,而当时社会所提供的解决方式只能是一种神秘体验:涅磐——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