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我的文集 |
国庆没去度假,被天泰集团的王若雄拉到了青岛,和王明贤、史健、包泡、陈大阳、隋建国一起参加了《建成∕未建成——矶崎新建筑艺术展》。
在“电器迷宫”
里面,矶崎新先生说这是他1968年米兰三年展的作品,这使我非常惊讶,这种跨领域的多元混合的表达,正是“观念地产”试图努力的语境。看着转动的屏风上用日本浮世绘风格描绘的种种地狱的情景,以及墙上闪烁的广岛原子弹毁灭后的废墟和膨胀着贪婪和欲望的现代城市,我不得不回味矶崎新先生35年前给这个作品的定义——“城市的未来是废墟”。
走在北京的街头,随处可以感受到现代化的呼吸,爆炸般的消费信息无孔不入地困扰着你的眼睛和身体,心灵越来越麻痹。留存在街道和四合院的昔日生活情境,也在推土机声中消隐。
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陌生的城市,一个空洞而失语的城市,一个看不清面容和心情的城市。城市和我们的心灵越来越相去甚远。有时候瞬间的时空错觉会使我们恍惚,不知道这个城市是真的还是我们是假的。总之,你和这个城市失去了默契,失去了基因的亲密,甚至于华丽的街灯下也很难找到自己长长的影子。
我们是在创造财富还是制造废墟?
天上的蓝色在消褪,草地和树木正在成为城市的奢侈品。
我们有很多话想说但又不知如何说起,所以我们用“观念地产”在城市和建筑间游戏。在读图时代,我们不愿绕很多推理的圈子。
我们一直以为艺术离我们很远,因为灵感和观念是个稀缺的资源。我们也一直以为地产是个很俗的东西,因为地产的口袋里除了“玛尼(money)”还是“玛尼(money)”。
城市是什么?是一段物化的传说还是图像的历史?不管怎么延绵,我们希望:城市的未来不是废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