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马骅的诗》序

(2006-04-10 10:05:39)
分类: 我的文集

  最早知道马骅这个人,是在一次飞行中——当然不是什么浪漫的探险飞行,而是纯粹的商务旅行。厌倦了窗外一成不变的蓝天白云,我随意地翻了翻飞机上提供的杂志,然后,看到了马骅这个名字。

  知道了马骅这么一个人。

  当我看完他的事迹,他张扬不羁而诗意盎然的大学时代;他对文字、灵魂、自我与精神自由的坚持;他在城市与城市,人群与人群之间的漂泊与寻找;以及他如何在梅里雪山脚下净化着自己的生命与精神……当我放下杂志的时候,再度看向窗外,我看到了云层之上未被污染的阳光,看到了远离尘嚣的纯净无瑕的蓝天,它们在我眼中焕发出了新的意义,那被大多数人们长久忽视甚至遗忘的意义。

  我想,那是一种属于精神、属于灵魂的东西。马骅的事迹之所以感动了我,是因为在我自己的心灵深处,也一直有一个像他这样的人。只不过我和大多数人一样,把这样一个人藏在了心底,让他在俗世和俗事的侵扰下渐渐模糊、甚至消失。也正因为如此,看到还有这样一个人,能够坚持以这样一个自己在世上生活,能够如此珍惜又如此鲜明地张扬这种生活,并日复一日地将这种精神锻炼得更加纯粹,更加完整,人们无法不为他所感动。

  在那时,我就想要更多地了解这个叫作马骅的年轻诗人,看看他的诗,甚至和他谈一谈。没想到几天之后,就从报纸上得知他遇难的消息。原来就在我了解到他的事迹的那天晚上,也就是6月20日,马骅因车祸坠入澜沧江,消失在滚滚波涛中。

  这样不幸的巧合,让我感慨万千。

  马骅出事之后,很多人都在为他祈祷,虽然明知幸存的几率几乎为零,但人们久久地不肯放弃最后的希望。就像网上有一篇文章所说的,人们期盼能把一个理想主义诗人生还的希望,继续留在这个被日常生活所浸染的世界上。
而我得知消息的时候,希望已经消失了,那个理想主义的诗人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这个“被日常生活所浸染的世界”。但我想,一定还有一些东西,是死亡所不能带走的,是滔滔江水所无法冲刷的,一个诗人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的痕迹,应该远远比他的生命要长久。

  就像普希金的诗里写的那样——
  不,我不会死去,
  我的灵魂将在珍贵的诗歌之中,
  比我的骨灰活得更久长,
  躲避了腐朽和灭亡;
  直到还有一个诗人,
  活在这月光中的世界上!

  的确,马骅虽然离开了,但是他的诗还在,那么,他的灵魂中、精神里的某些东西,也就仍然在这世界上,仍然和我们在一起。

  以一种虔诚的纪念的精神,我们为他编辑出版了这本遗作。但我不想将之称为“悼念”,我更愿意将之称为一种纪念,纪念那个远去的理想主义诗人,纪念我们心目中那个和他一样的人,纪念我们所有人心目中,那属于心与灵魂的感动——虽然它们好像已经被世俗所磨灭,但我知道,那是永远不会被真正磨灭的东西,那是属于精神本原的东西。

  我相信,当你看到这本诗集的时候,正是它们重新被点燃,并且照亮你的生命的时候。

  是为序。

  2004年8月18日
  注:《马骅的诗》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