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一斑
医院对我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因为医院是看病拿药的地方,陌生是多年没有与之打交道。我们原单位每年将医保的最低门槛的几百元达到卡里,超了再报销,这么多年都是有病到药房买药,基本没有登过医院的大门。
近两年这个制度也取消,不给现金了,药统统到医院去开,回来再报。最近因先生做手术住院,我跟着前前后后的忙活了一通,这才明白一点现在医院里的门道。
《护工》
医院里的护工,在我的印象里是病人家属,请来帮助护理病人的。想不到现在的医院,除了穿白大褂的医生、护士、管理人员外,有一支庞大的护工队伍,由他们所属的公司管理。她们有统一的着装,分粉色、蓝色、绿色的帽子、大褂和裤子,还有一些勤杂人员是工装式的,他们的分工不同,因此权力和义务也不同。
刚踏进医院,我什么也不懂,见到医院大厅门前、各层楼、关键点,都有穿粉色衣服的在导医,我也询问过就医问路,她们态度不错,给人以温暖的感觉,体现了医院服务的窗口。开始我以为是医院的工作人员,后来才知道是护工。
住院后在病房那里,看到了穿天蓝色衣服,有管开电梯的、打扫卫生的、有管收发床单被罩的、送发每日药费清单的,后两者就有了自己工作范畴的权力,记得十几年前病房,病床每周换洗一次,而现在要等染上脏才肯换。
那天先生手术后,是由穿绿色衣服的,推出来的,到了病房,原来靠边墙的加床,推到中间,三张床并列,中间过道特别的窄,要把病人从手术床移到病床上,我们都没有立足的地方,没法使劲,这时穿绿衣服站在旁边不动的说,没有个有力气的人?这时儿子站到了床上,把老爸给扥了过来,事后才知道这也是护工,够厉害的。
《床位》
病房每天一早上班,头等大事是主任、主治医、医生们,后面跟着一群护士的查房,一圈巡视下来,便是给病人做检查,或者安排手术等等,接下来护士们忙着给病人输液及其他治疗。。。我所看到的接触到的医生护士,都是尽心尽职的,态度也是和蔼可亲的,体现了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
与护士站打交道却不尽人意,当我们拿着住院证,来到病房护士站,好像挺不愿意接待似的,嫌没有人管?安排了加床,住下后,听同房的病友讲,新来的都先给加床,手术后转正式床位。加床的位置冲着门口,关键是没有床头柜,只有一个凳子,病人的主要用具,杯子水壶没地方放,其实两者的床位费仅差30元。
再看看房间的原配置就是3个床位的,现在搞成2个编制,可外加1个加床。交涉几次,希望给个床头柜,哪怕加钱呢,回答坚定:“没有”。后来同房一病友转到单间,原以为我们能升级,结果让新进来病人住下。
在知道手术时间后,又去找护士站,希望调一下床位或者是去单间(看到有空的),结果碰了一鼻子的灰:“我说没有就没有!”可巧被分管我们的主任听到,叫我们到一边,安慰道说到时一定想办法调。结果到最后出院一直就是加床,我们也就不想搞明白啦。。。
《果篮》
到医院看病人,不论是亲戚、好友、同事都会带来一些慰问品,以示关怀。医院门口及周边,派生着许多的小店,吃的用的,还有礼品,鲜花、果篮等。以前也听说过,送给病人的礼品,又会廉价卖给小店,在那里巡回周转。
退休多年的我们,没联系什么人,已经是术后几日,一天先生在病房门口,巧遇原单位的同事和他爱人,来看望他们的部下,于是他们打电话叫司机,也买一份慰问品送来。之后鲜花转送给了护士站,当时果篮外面是有塑料袋包着的,下午先生特意打的,将果篮带回家。之前已经有亲戚送了一个果篮,先生术后是不能吃这些东西的,我们还想着是否送人,弃之可惜了。
不料打开塑料袋,就看到塑料膜包着的水果,已经发霉了,再打开薄膜,看到大大小小的果子,都是烂的,没法看就别提吃了。。。惊呼小商贩是否太缺德了吧,果篮周转的都烂了,还不罢休,实行的欺骗啊!再感叹买果篮的司机,大概因为是用公款,而不顾东西的好坏。。。于是打开第一只果篮,那个大的柚子里面也变质了,这还是自己挑的。。。
真应了那句话“买的不如卖的精”,事情虽小,却伤害了情感,让你有口难言,特别的堵心,还不如不送!!!小商贩也知道,收礼的绝对不会,对送礼的讲这个故事。。。今天正好是一年一度“3·15”打假日,得到的教训就是,不能在医院门口买礼品,即使一定要买最好现场挑选水果包装,挑选水果时,则要撕开表面的标签或保鲜膜,查看其是否完好。

"探病果篮"卖得俏,看似光鲜"心"却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