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写作不再是作家、学者、名人的专利,百姓也不再对他们顶礼膜拜。因为我们每个普通人只要你愿意都可以写,写自己,写他人,抒胸怀,话休闲,悟人生……,这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啊,所以我也有了写一写的愿望。写作不仅可以充实我们的暮年生活,还可以愉悦身心,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有许多想写的,一个一个慢慢来吧,这次写的内容就是梳理一下我这辈子读过的,并且自认为是对人生重要的书。读书是我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成为我一生的习惯,能够读一本我喜爱的书是我感觉最享受的一件事。
我写随我心,我不会给自己任何压力。有时间有心情时我就写一段,有时会一连几天都在写,有时一个月也不写。写的时候有许多细节需要回忆,所以写成一篇文章要花费很多时间,但我却愿意写,为什么呢?因为写读书就是写曾经的岁月,它可以使你触摸到过去,重新体会一次逝去的岁月曾经带给你的快乐和痛苦。
写读书这其实不是一个新题目,因为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读书,只不过有人意识到,有人没有意识到。
我理解的读书是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的,一个是必读的,这种读书是在学校里由老师主导,有的时候还是强制性的,比如说九年制义务教育。因为没有哪一个孩子天生就会读书,就喜欢读书。我们从幼儿园开始,小学、中学、大学,每天都要读书,读的是做人的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我们学习写字,学习汉语拼音,学习语文、学习数理化,背古文,背公式,背单词等等。
另一种读书,也是我们泛指的读书,是指读课外书,读文学的,历史的,地理的,天文的,哲学的等等。这不是强制的,完全是自由的,自觉的。这两种读书会一直伴随着我们的人生,所以我认为回忆读书的经历就是在梳理我们人生的经历。
读书不在数量而在质量,读一本好书会使人受益终生,我以为的好书,首先是要有兴趣,能读的下去,其次才是感悟其中的道理,最终找到和自己内心契合的东西,把它变成自己思想和精神。
我们这一代人崇尚理想,有责任意识,有家国情怀,而人生又有很多的挫折和坎坷,但历经磨难,痴心不改,这是我们的选择。从个人的角度讲会有怨有悔,但放在时代的大背景下,能够让祖国在我们困惑、挣扎、艰辛的奉献中前行,我们无怨无悔。
在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我们曾经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受到挑战,甚至被否定,但并不说明当下的一些价值观就是对的。虽然我们已经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性,但是要改变它却很难,可是无论多难都要改,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用活到老学到老鞭策自己吧。我也很庆幸,别管对错,至少我们有信仰,虽然比起我们的前辈来我们又差得很多。
我经常接触一些年轻人,他们受到过良好的教育,他们的工作和收入也很不错,但他们说不知道为什么做,他们总是在发问,难道人生就仅仅是为房子、为车子、为挣大钱吗?
当年的我们只知听党的话,跟党走,今天的他们不知听谁的话,跟谁走,他们也不想听谁的话,只想跟着自己的感觉走,所以他们很迷茫,很苦恼。仅在这一点上他们很羡慕我们有信仰,但他们绝对不愿意重复我们曾经的生活。
我知道,这样的思想冲突,在很多家庭的两代人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我们没有权利指责他们,每个人的人生都要靠自己走,何况我们自己的人生走的很一般,有时还感觉很失败,而他们在很多方面活得比我们真实。
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一切向钱看的价值观肯定是错的,我总想告诉年轻的孩子们,不要只想挣钱,那只能让你活着,人生是多层面的,要想好好生活,要想少些烦恼,还是要多读一些历史,多读一些哲学,多读一些名著,从先人、先哲那里去寻求智慧吧。

图片来自网络,谢谢作者!
博文链接:
乡居小记(1-9)
1_照顾母亲 2_感受乡村 3_采野菜 4_土地
5_种菜
6_圣果树 7_秋收
8_树叶落地的声音
9_疑是地上霜
浪花里的生活(1-4)
1_序
2_母亲给我过六十岁生日
3_国庆感怀
4_祝福母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