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 / 心灵雨露

坐在大巴车内追拍的日出,已经很高了
海南岛之行第二站便是海口,慕海南省会之名而来。海口地处热带,椰子树是最具海滨特色的景象,因此又有“椰城”之称且琼花为市花。海口发展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自北宋开埠以来,海口随着海南的发展而形成相应的规模,1988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海口为省会,到2002年琼山市并入海口,海口的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
沿途风光 —— 田野、椰林、槟榔树林、远山、白云
在海口停留了三天,只能走马观花,在市中心和近处的景点转转。想去石山火山口、东寨港红树林自然景点看看,也因时间紧迫,未能成行。
下午我们走过了繁华中心的商场,观光了马路边上的街心公园,穿过了老式的大街小巷,直奔海淀河边的长堤路,去找南洋骑楼海口老街。

市中心 —— 商业繁华区、过街天桥、榕树、椰树

街心公园
到了河边看到有些过去的老式的建筑,再往远望去,看到了像教堂一样的建筑,走近了才知道是海口钟楼。有着历史的悠久,最早是为适应对外通商航运而建立,如今的钟楼是1987年政府,依照旧钟楼原貌拨款改建的,现已成为海口的最重要的标志性与象征性建筑物之一。

钟楼位于海口市区北部长堤路海口儿童公园内,面向入海口,南面中山横街与中山路相对,
北临海甸溪,依街傍水,姿影绰约,景致十分幽雅。

海淀河边的风景
经人指点钟楼对面就是著名的骑楼老街,大多是上世纪初一批批从南洋回来的华侨所建。骑楼外表乍看斑驳古拙,细看时发现那些建筑上,大多布满优雅细致的雕塑和洋派的装饰,很有些巴洛克的味道。骑楼楼层都不太高,两三层的居多,有些还保留着早前的商号,和凭栏、门窗等处的精美雕花。

海口老街主要分布在市区得胜沙路、新华南路、中山路、博爱路及解放路一带

海口老街两旁是近百年历史的充满南洋建筑风情的骑楼。

楼房一层居室前加建走廊,这种“外廊式建筑”称为骑楼。 以前上海淮海路上也有,
但早已经消声灭迹了,现在只有海口保存的如此完整,虽然有点破烂不堪的。
骑楼小知识:
骑楼作为一种外廊式建筑物,其渊源可追溯到约2500年前的希腊“帕特农神庙”(ParthenonTemple),那是雅典卫城的主体建筑,供奉着雅典娜女神。18世纪下半叶,英国殖民势力侵入印度等南亚国家,难以适应热带的炎热与多雨天气,他们在居室前加建走廊,用以遮避狂风暴雨和毒辣的日光,创造舒适的居住环境。这种“外廊式建筑”很快被印度等南亚、东南亚国家所重视并纷纷仿效,后来逐渐从南亚、东南亚、东北亚传至我国,在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及台湾等地分布不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