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耀华中学80周年纪念同学聚会
我刚开始自己生活时,人生地不熟,内心充满了不安和恐惧,一天无意中碰到静兰,我才知道静兰和我住的很近,我的心一下子就踏实了很多。在中学和静兰很要好,经常在一起谈心。课外活动时,我俩总爱一起在操场上玩,练习翻越障碍,玩单杠、滑滑杠、走云梯,在云梯上胆战心惊的感觉,我到现在都记得很清楚,那是很久远的事了。现在我们经常一起喝茶,谈天说地,她把她写的诗和文章给我看,我会给她改诗,我们共同欣赏她拍的风景照,我们有很多想法在很多时候都非常一致。

在生活中她给了我最真诚、最直接的帮助,我们经常一起去菜市场,她会告诉我,哪个菜摊的菜好,哪个肉摊的肉好,豆浆在哪里买好,她还会带我去专卖店买利达的面条、馒头。孩子回来了,她炖了小排骨给我送来,她还时不时的给我送些小蒸食、蔬菜等等。厕所的灯坏了,她陪我一起去买,回到家又登高爬梯地帮我安装上,看到我的阳台窗户下的水泥脱落了,她又拿来水泥和沙子把它抹好……。这就是我的同学,她帮助你就象做自己家的事一样,细致周到,自然平和。亲姐妹又能如何?
蔡葳是公务员,退休后仍然热心公益,她居住的社区成了我们这些同学的中心,每周大家会在这里见面,除了说说话,还可以学些技能,如制作丝网花,用各色珠子编小动物,蔡葳编了很多东西,她的手都勒破了,编了又都送给大家。我就有蔡葳编的葫芦、小兔、小狗,还有巧玲编的幸运球、雪人、小鸡。这些玲珑剔透的小东西令我爱不释手,放在家里最显眼的位置。蔡葳还是做家务的百事通,烹饪、裁剪、编织上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向她请教,她还身体力行地帮助同学做被子、做衣服、炖肉,并且有求必应。今年端午前夕,我正琢磨着到哪买几个粽子过节时,蔡葳亲手包的粽子就摆在了我的面前。蔡葳生性乐观,好象没有愁事,她爽朗的笑声经常会感染周围很多人。

光瑜是电脑高手,应该说在同学中没有几个人能比过她。所以,她在网上浏览能够下载很多好东西,她发给我兰花的幻灯片,真让我眼界大开,世界上不下几十种的珍贵的兰花,争奇斗艳,美不胜收。而“意外人生”和“在心最微妙的地方”的幻灯片又促使我思考人生。“假设一下如果上帝不存在,就算送我整座城市整个国家,也不能安慰我失去的一切,可是上帝赐予的安慰和平安却保守了我,经历了漫长的痛苦,更觉悟了那绝不是能以金钱购买的,而且真的无法用任何东西交换,……因此我天天感到非常幸福。”
“我的生命应当为上帝的喜悦,上帝造就我百分之八十,其余百分之二十靠我自己成全,这就是恩典也是使命。”我喜欢这种近似于宗教般的语言,它能穿透人的心灵。

光瑜的生活象计算机程序一样准确。她每天都有条不紊地做事情,她织毛衣,做十字绣,她缝制外套、T恤,她用不同颜色的旧毛线钩小毯子,她自己设计制作大床罩,她做的每件活都可称为是精美的工艺品,她的作品足可以办一个小型展览,她给红丽即将诞生的孙子做的有卡通造型的补花小被子,人见人爱。她还经常做一些家常穿的小背心、短裤之类的小件衣服送给同学,看我笨手笨脚,光瑜也做了一套送给我,短裤穿在身上很凉快,我的心里感到很温暖。
光瑜总督促我和她学做针线活,我知道她是为我好,就是让我每天都有事情可做,有个精神寄托。可我最没有兴趣做的就是这些,我告诉光瑜你虽有耐心教我,但我就像一个学习不开窍的笨学生,估计怎么教也不会,做针线活我是朽木不可雕也。不过,最近我又下了决心,先从织小袜子学起。
我和力平在中学经常一起上学,一起回家,后来各奔东西。力平是重点中学的老师,同学们的孩子有关学习的问题,凡是求到她,她都会全力帮助。我的孩子没有麻烦她,我妹妹的孩子可没少麻烦她。孩子考上大学走了,可能又几年不联系。前不久收到她的邮件,她说,“……看到你写的文章如同见到你本人,我们有共同的思想。这两天闲来写了几句感想……,也是对你写的文章的回应”。


是的,我们有共同的思想,一语中的。象纯洁,我们彼此心里都惦记着,象惠龄,在兵团四十年聚会上,我们畅谈到夜里两三点,还意犹未尽,我也见到她的弟弟友龄感到非常亲切,因为在兵团友龄就象我们大家的弟弟一样。还有德静,我们初中就在一个班,她聪明学习好,她会吹口琴、弹钢琴,现在她开博客,写小说。还有一点别人不知道,我总结的,她是我们班的活字典,记忆力绝好。班里发生的事,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她都能记得很清楚,象去绒毛加工厂劳动,象步行串联等等。还有在北京的同学马馼、李珉,我和他们俩之间也有很多故事,我就不一一细说了。
我们很多同学都是这样,一年都不一定见一次面,但每次聚会见了面又有说不完的话,可能这就是君子之交吧,外表很淡,内心很热。
我喜欢珊瑾,从上高中分到一个班就开始了,其实喜欢一个人不需要理由,何况喜欢她还有很多理由。她讷言敏行,踏实肯干,胆大心细,她不像一般的女孩子,夏天她不穿裙子而着短裤,她能负重跑800米,她能骑车带人,在学校的工厂劳动时,搬合页箱,六七十斤重的箱子我们两个人抬都费劲,她一个人抬起来就走,每天她仿佛有使不完的劲,风风火火象个男孩子,所以大家都叫她“嘎子”,其实“嘎子”只是表象,很多年后我才悟到,在她粗犷的外表下,有一颗最细腻、敏感而脆弱的心。她总是无私地帮助同学,班里很多同学都曾得到过她真诚的帮助,她是班里最受大家信赖的人。“嘎子”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青春记忆。我日记中多次提到她帮助同学,有一篇记述较完整,她的助人为乐略见一斑。全文如下:

1965.6.4
星期五
我们去水上公园进行测量,我们的知识真不过硬,书本上头头是道,一接触实际全完了,测孤岛,最高的亭子和河宽共用了六小时,但我们知道自己不行就要下苦功,几乎要放弃划船,每一个都进行计算直到都测完。
我们上船十几分钟就起风了,湖面上雾蒙蒙,我、李惠珍、潘红丽、马素琴、任力平划着船往回走,看见付珊瑾在岸上喊我们,她要帮我们划,我们努力靠岸,可是船不听使唤,这时她一个猛子扎进水里向我们游来,我真担心极了,因为她今天身体不好(倒霉了)。上了船她满身湿,脱了衣服就划,当我们划到拐弯处,又看见三条船,那是因为起风,划船人害怕,他们上岸丢下船,船是国家财产,我们不能丢,于是六个人划起四条船,我自己划,也划不动,船在河里打转转,付珊瑾又跳下水给我们并船,看她力气很小了可还坚持着,在她鼓舞下,我胆怯心情早没有了,风浪劲真大,我的捆船的皮带都断了,最后我们还是把四条船接到一块,汽艇给我们接走了。付珊瑾真有股“嘎劲”我从心里佩服她,同时我又体会到,在大风大浪里锻炼多么重要。


几十年过去了,我们从终点又回到起点,当我听说珊瑾开了个人博客,我马上建议她把她的博客变成我们大家共同的精神家园,我说,技术问题你负责,我们都不懂,你先按你的思路办起来,根据情况随时调整。这是我们自己的心灵家园,怎么办都好,你不要有顾虑。我们不期望这个博客面面俱到,也不期望它能解决多大的问题,它只是我们这些人倾诉心灵的空间,能让我们的心灵彼此支撑,这就足够了。
我写了“我们这一代人”希望能以此为开篇词,抛砖引玉,珊瑾采纳了这篇,我们大家的博客终于诞生了。还是那样不事张扬,还是那样踏踏实实,当年的“嘎子”又回来了,她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和努力,我注意了一下,有好几篇文章上传的时间都是在午夜或者在凌晨。现在,我们的精神家园里已是百花齐放,姹紫嫣红。是珊瑾实现了我们的愿望,我们的心灵有家了。

在写我的心路历程中,我告诉她,我写的是灵魂的挣扎过程,也是灵魂的自救过程。她告诉我,四年了--1460天的心路历程,“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能解其中味”,你走过的路,你的抗争的经历,告诉我们你已经做得够多、够好的了!我觉得文秋说的好:“你把心里想的写出来,也许就能做一个了结,心就能放下了…”。我们都愿意陪伴你,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衷心希望你能在经历完暴风雨之后,内心能逐渐平静下来,坦然面对自己的遭遇,靠自己的力量坚强地走过来”。是的,以后无论还会发生什么事,我都要坚强地面对。
我感激每一个同学对我的关心和帮助,每一点每一滴我都铭记在心,不敢忘记。同学们帮助我做的每一件事都饱含着真情,这份真情无价!同学们的友情给了我巨大的精神支撑,让我觉得生活还是美好的,我有责任好好活着。因为当我最亲的人离我而去时,我感觉生活对我已经没有什么意义,而过去我是不耻有人因受挫折而失去生活信心的,我曾经有过短暂的失忆,这对我打击也很大,因为我曾自认为,在任何时候,我的思想都能支配我的行动。在绝望中,是家人和同学的帮助,才使我一步步走出来。
现在,我每天都是怀着感恩的心在生活。我把同学对我的情意装在心里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写出来,看起来好像在为他们歌功颂德,在取悦他们。没有必要,我不会那样做。我写的都是我最亲近的同学,而且我觉得我和很多同学都有契合点,都能找到共同话题。同学们都步入老年,他们没有权,没有钱,也没有再创造价值的能力,何况,老年人本身就是一个被社会边缘化的群体,我对他们能有什么功利的目的?这也不符合世俗社会的逻辑。
我遵从我的内心,我是用一颗虔诚的心去写,我写我的同学给我的纯真友情,我写我感受到的温暖,我写我的感动,我要用我的文字把这温暖传递开来,让更多的人体会这份真情,让更多的人享受这人世间最纯美的感情,以此激励自己也去更多地帮助同学,更多地做有益的事情。因为我觉得,感恩别人的帮助,这还不够,还应该表达出来,我们不应该吝啬赞美,我们应该学会赞美,发现别人的美好,赞美别人的美好,会使自己的心灵更美好,从医学的角度讲,这应该是一种最积极的情绪,这种情绪能使我们的身心更健康。
我们老了,生老病死是我们经常遇到的问题,一位网友,我虽不知道他的名字,但我知道他是我们的同学,他说,“在这人生突然变故到来时谁都得调整。不幸是事,怎么看是理,我们常说明事理,事已经过去不可扭转,但活着的人为了完成故人的遗愿和责任必须理智,要活得更好,……我们同学已经开始进入老年,你遇到的问题是养老中的一个问题,对生、老、病、死如果我们早有些理性的认识可能要好过渡些。”他说的特别好,实实在在,又富有哲理,让人信服。我们从现在起就要做好思想准备,以平静的心去对待可能发生的一切。

不畏困难不惧压力有强大生命
现在金融危机有一句时髦的话叫“抱团取暖”,我想借用过来,我们可以“抱团养老”虽然我们有孩子,但我知道,我们谁也不想依赖孩子,现在社会竞争这么激烈,社会保障机制又这麽不完善,孩子的未来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孩子生存的压力之大,已和我们年轻时不能同日而语,我们帮不了孩子,但我们绝不能给孩子增加负担。尤其是我,我对孩子没有要求,只有歉疚,我唯一的希望就是孩子能健康平安。我们要靠自己,这是需要有一点精神的。要靠自己,在自立的基础上,大家互相帮助,一个人有了困难,大家一人帮一点,这个问题就解决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样形成一个良性互动。
那以后呢?我不想想,也不敢想,但有一点我是明确的,当我自己都不能靠自己的时候,就只有听天由命了,随它去吧。这不是宿命,也不是悲观,这是现实,我们这一代人的养老现实是很残酷的,像我这种情况的人,养老现实更残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