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疆游记(8)_吐鲁番

(2009-08-22 08:01:32)
标签:

吐鲁番

高昌古城

火焰山

葡萄沟

坎儿井

西游记

千佛洞

土艺馆

分类: 风景篇

    从喀纳斯回来后时间不多了,姐妹们商量一番,决定参团去吐鲁番地区一日游,包含高昌古城、火焰山、葡萄沟、坎儿井等地。那天一早到集合地,都是散客,三五结伴,坐上大旅行车就出发了。

 

新疆游记(8)_吐鲁番

在火焰山下

 

    高昌古城,维吾尔语称亦都护城,即“王城”之意。高昌古城在吐鲁番以东的火焰山南麓,这座驰名中外的西域古都,曾先后为氏高昌王国和回鹘高昌王国的王都。明初随着回鹘王国的灭亡,这座历经1500多年的庞大古城逐渐废弃。高昌古城也和在吐鲁番的交河故城同为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两座古城堡。
  我们是坐驴车进的古城,早上进古城的人特别多,车子一辆跟着一辆,把路面积得厚厚的尘土,搅翻得尘土纷飞。远远望去这是一片宏大厚重的古迹:这是一座废弃久远的古城。古城周长约5公里,分外城、内城和宫城三部分。外城城垣高大,大部分犹存。内城的部分城垣和王宫“可汗堡”也历历在目。

 

新疆游记(8)_吐鲁番

 泥土夯实而筑的古城   新疆游记(8)_吐鲁番

留存较为完整的佛寺   新疆游记(8)_吐鲁番

菩萨像残存的遗址 

新疆游记(8)_吐鲁番

古城昔日的繁华和辉煌

 

    古城出来,便奔名扬天下的火焰山而去,这要归功于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相传唐僧取经受阻于火焰山,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火焰山位于吐鲁番盆地中部,当地人称“克孜勒塔格”,意即“红山”。沿公路边望去,有百多公里蜿蜓起伏的红色山峰,平均有500米左右高度的褶皱低山,由中生代的侏罗纪、白垩纪和第三纪的赤红色砂、砾岩和泥岩组成。山体雄浑曲折,主要受古代水流的冲刷,山坡上布满道道冲沟。山上寸草不生,基岩裸露,且常受风化沙层覆盖。

 

新疆游记(8)_吐鲁番

    在火焰山下

 

    车停靠公路边,一下车我们感受到,我国最炎热地区的盛夏。在灼热阳光照射下,红色山岩热浪滚滚,绛红色烟云蒸腾缭绕,热气流不断上升,红色砂岩熠熠发光,恰似团团烈焰在燃烧,名副其实的火焰山。据说夏季气温高达47度,山顶气温可达80度。
  之后带我们参观新疆大漠土艺馆,又称万佛宫,它坐落在火焰山脚下。进了门有几座下方上圆的穹窿建筑,具有维吾尔族建筑风格,仿照吐鲁番晾房而设计的,很有西域的气息。宫外部和内部的佛像壁画都是由泥筑的,四周墙壁上绘的都是大大小小的佛像。

 

新疆游记(8)_吐鲁番

新疆大漠土艺馆

新疆游记(8)_吐鲁番

泥筑的佛像

 

    导游告诉我们,离这里不远的有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坐落在木沟河谷西岸的悬崖峭壁上。始凿于南北朝后期,历经唐、五代、宋、元朝,始终是西域地区的佛教中心之一。随佛教渐衰、异教冲突中毁坏到本世纪初屡遭洋人盗劫破坏,面目全非。尽管如此,劫余的佛座华丽精致,残余的壁画内容丰富,多采多姿,仍不失为一座规模宏大的文化艺术宝库。可惜路况不好大车上不去,看不到千佛洞的真迹。


    经历了“火“的考验,我们过了火焰山,来到闻名遐尔的“火洲清凉世界”-葡萄沟。它位于火焰山峡谷中,南北长8公里,东西宽约0.5公里,最宽处方可达2公里。一条小溪流贯其间,沟侧沿隙中时有汩汩泉水渗出。沟内,溪流环绕、水质纯净、绿荫蔽日。满沟全是层层叠叠的葡萄架,花果树木点缀其间,村舍农家错落有致,山坡高处还有许多空心土垒砌专门晾晒葡萄干的“晾房”。

 

新疆游记(8)_吐鲁番 新疆游记(8)_吐鲁番

                  葡萄沟                                  泉流溪涌曲径通幽  

 

新疆游记(8)_吐鲁番

浓荫蔽日铺绿叠翠 

新疆游记(8)_吐鲁番

晒葡萄干的晾房

新疆游记(8)_吐鲁番

下方上圆的穹窿房屋      

新疆游记(8)_吐鲁番

西部歌王-王洛宾纪念馆

 

    临走前我们还是给家人,采购了来自真正的、地道的新疆吐鲁番葡萄沟的葡萄干。选择有著名的无核白葡萄、马奶子、喀什哈尔、黑葡萄、比夹干、梭梭葡萄、紫葡萄等不同品种,鲜绿晶亮,酸甜可口。
  离开了葡萄沟,来到吐鲁番坎儿井博物馆。在这里了解到吐鲁番盆地气候极端干燥,为什么会出现大片的绿洲?其中的奥秘就是分布在这里的坎儿井群,它犹如人体的血脉,延展到茫茫戈壁,灌溉了吐鲁番盆地大片的土地。奇妙的坎儿井,成为生命之泉,常绿之源,浇灌着吐鲁番的葡萄和甜瓜。

 

新疆游记(8)_吐鲁番

吐鲁番坎儿井博物馆 

新疆游记(8)_吐鲁番

坎儿井群犹如人体的血脉 

 

    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吐鲁番的坎儿井总数近千条,全长约500O公里。坎儿井的结构,大体上是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涝坝”(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的喀拉乌成山,春夏时节有大量积雪和雨水流下山谷,潜入戈壁滩下。人们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创造了坎儿井,引地下潜流灌溉农田。坎儿并不因炎热、狂风而使水分大量蒸发,因而流量稳定,保证了自流灌溉。
 

新疆游记(8)_吐鲁番

清凉甘甜的坎儿井水 

新疆游记(8)_吐鲁番

坎儿井的暗渠

 

    昔日丝绸之路、戈壁大漠中的王国高昌古城;红光耀目,烟云蒸腾,颇似熊熊燃烧的火焰山;参天白杨、层层叠叠的葡萄架,晶莹夺目的串串葡萄,是久负盛名的葡萄沟;高山上雪水和夏日雨水,成为奇特的坎儿井流水,使吐鲁番这块土地充满生机,装点着吐鲁番这个古老却仍青春焕发的地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