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螺丝桥记忆

(2009-08-16 23:09:21)
标签:

拖板车

洼坑

人生幸福

知足常乐

螺丝桥

上新河

杂谈

分类: 人生感言、性情文章

螺丝桥位于南京河西,紧邻江堤,得名于一个悠久的历史传说。我曾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此作过短暂而有人生意义的停留,所以至今无法忘怀。

那时候去螺丝桥,可乘的公交车只有唯一的7路,出水西门后直往西,经过水西门大街、上新河大街和螺丝桥大街,终点站便是。名为条条“大街”,实则窄得仅能容两辆车勉强相会,而且路面坑坑洼洼。那里有一所新建的学校,校园美丽整洁,建筑典雅,学生青春年少,来自全国各地。在这里,我与师大毕业的她,相恋相爱,成家落户,并降生了可爱的女儿。

那时候,我的工作单位远在鸡鸣寺附近,骑车需要一个小时。每天上班迎着朝阳东去,下班追着晚霞西行。因为加班频繁,常常深更半夜回家,叫醒守门老大爷时,心中布满歉疚。遇到刮风下雨下雪天,来回路上很是艰辛。汽车经过坑洼地时,无法躲避,泥浆水溅洒一身。记得那年冬天大雪,第二天早晨路面结冰,上班路上摔倒三次,后来几乎是推着自行车一瘸一拐地走到单位的。那时,我多么奢望有辆汽车或摩托车!

螺丝桥江堤外是木材仓库,堆积着长江上游水运而来的木料。这些木料大多是靠劳力用板车拖到水西门附近的木材加工厂。学校大门旁边住着一户人家,家中只有老两口,老头就是拉板车的。他每天一大早出发,拖着装满长长大木头的板车,脖子上挂着一条毛巾,弓着身子,迈着沉重的步伐,来回于螺丝桥江边到水西门之间。有一次,他的板车轮子陷到洼坑里,怎么也拉不动,碰巧我骑车经过,就主动帮他推了一把。他直起身子,右手用毛巾擦擦汗,左拳则在背后捶捶腰,冲我憨憨一笑,啥也没说。晚上,我下班回来时,看见他家门口刚刚泼过水的空地上,放着一张小方桌,桌上是一盘盐水鸭、一碟花生米和一小碗松花蛋,还有一台正播放着京剧的收音机。老头赤着膊,肩上仍然搭着那条毛巾,坐在小板凳上,端着小酒杯,随着京戏唱腔摇摆着头,一付怡然自得的神情。老太婆在旁边手摇着芭蕉扇。那场景在夏天,我不只一次看见,就象一幅歌颂劳动快乐、生活美好的版画,深深地镌印在我脑海里。

后来,我在城里分得房子,上班不再那么路途遥远,工作条件也越来越好。每当我感到生活艰辛,感到心力交瘁,感到世事不公、心存抱怨时,脑中就会浮现出螺丝桥那个拖板车老头的身影,他那憨憨一笑的神态,怡然自得的神情。于是,内心就格外的平衡、平静、平和,就会反问自己:“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现在的螺丝桥已完全城市化,再也找不着当年的桥、路、板车和拖板车的人了。前不久,读到一首诗:“他骑骏马我骑驴,仔细思量我不如;回头观看推车汉,上虽不足下有余。”这简直就是我当年螺丝桥生活体验的真实写照啊!人人追求幸福的生活,其实,幸福就是一种感觉,一种自我满足的感觉。这古已有之的人生道理,并不复杂,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怎就那么不容易呢?

(载《金陵瞭望》2009年9月20日第23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河堤旧月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