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时事八卦天天评 之 马季是被张艺谋气死的

(2006-12-20 16:21:13)
分类: 时事八卦天天评
(2006.12.20)
大师之死,有两种方式。有的人死了,但却活着,比如马季。有的人活着,但却死了,比如张艺谋。

马季走得突然,没有遗言。对于一位相声大师来说,他一生之创作,就是最好的遗言。马季留下N多作品,旗帜般伫立在顶峰的,当属《宇宙牌香烟》——那段把1984年春晚带入经典境界的单口相声。那是现实主义的杰作。此后22年来,游荡于我们面前的各式小品、段子、反串、忽悠、恶搞,都无一例外地循着《宇宙牌香烟》的轨迹,虽花样翻新,却跃不过大师那看似偶成的一段轻松叫卖。

侯派高徒不算少。马季师承侯宝林,学到的恰是侯大师百般功夫中,那最有别于同代中人的一部分——把传统相声艺术推向现实主义化的胆识。后来,姜昆师承马季,又把这一样攥到自己手里,才使自己于同辈中脱颖而出。

姜昆之后,相声界曾一片黯然。除了流派之辩、利益之争等俗界是非的干扰,单从艺术角度看,相声界在驾驭现实主义题材上,比之马季,比之鼎盛时期的姜昆,相差了至少50里地。这差距,并不是指涉及现实生活的创作从数量上少了,而是体现在,对现实生活的捕捉流于低俗,对生活素材的归纳缺少见识与境界。而马季的《宇宙牌香烟》和《五官争功》,以及姜昆的《虎口历险》等等,来自于生活却高于生活,至今听来,仍一针见血,清新脱俗,荡气回肠。

马季走了,宇宙牌香烟却余香不绝。现实主义,历来是各种艺术形式之中最具张力的一个组成部分。马姜之后,但凡还有点作为的相声后辈,哪个不是靠一两部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而红火过三年五载?可惜,持之以恒并境界高远者,不多。郭德纲十年摸索,一朝走红,虽然以炫耀相声传统技法为套路之一,但其走红的根本,还在于掌握了把富有时代感的新鲜素材和语境,加以艺术化的创作手法。而更多的相声界后辈,既因为不够敬业而参不透相声之传统神脉,又因为缺少生活和归纳生活的见识,而与现实绝缘。而“不深入生活”,“不够敬业”,这两条,正是马季生前对相声界后辈现状的忧心一指。

《宇宙牌香烟》并非标准的相声之作,而是因应春晚之需,带有一定小品痕迹的一段单口。但在遥远的1984年,它的一夜勃兴,艺术化地指明了相声发展的方向。那是一个现实主义万马奔腾的年代。1984年,黄宗英的报告文学《小木屋》风行一时,刘亚洲那部《恶魔导演的战争》令人击节,梁晓声的《今夜有暴风雪》正刮遍大街小巷。1984年的陈凯歌、张艺谋在干什么?他们一导一摄,正将《黄土地》奉献给整个时代。

22年过去了。春节晚会上那个收放自如的50岁的马季,驾鹤西去。此时,那个1984年的陈凯歌还活着么?活着,和陈制片人一起,活得好好的。但他的现实主义血液,在有了《霸王别姬》那一小段奔涌后,日渐萎靡,终于干涸在《无极》中。此时,那个1984年的张艺谋还活着么?活着,和张制片人一起,活得爽爽的。他关闭了自己与现实生活之间的闸门,早已沉浸到一个武侠迷对功夫的梦想中,沉浸到一个美术人对色彩的偏执中,沉浸到一个艺术匠人对形式感的狂热崇拜中。

马季,并非相声史上的万能战士。但他高扬起的当代中国相声的现实主义大旗,还没有找到称职的下一位旗手。旧人已安于回忆,新人如郭德纲者,也不过是个敲边鼓的小角色。在这个猝然而至的告别之日,马季走得决绝而安详。遗憾当然很多。其中至少有一个莫大的遗憾是——在马季离去的日子里,全国的电影院里,正连篇累牍地播放着那眩目至极的《黄金甲》。那是一个匠人充满匠气的匠心之作,传达着一种病态的价值观,一种被异化的审美,一种对商业文化真谛的扭曲,一种对现实和生活的逃避。

张艺谋,一个电影界曾经的现实主义大师,还有那些曾经现实过的陈凯歌与冯小刚们,这些曾经在1984年为《宇宙牌香烟》而发出由衷笑声的人们,这些曾经与《宇宙牌香烟》一起在现实主义路径上并肩战斗过的艺术家们,就是用这样的方式,为一位现实主义相声大师送行。

也许,这几位匠人还觉得没玩够呢,他们还有不少奇淫巧技没发挥出来。与马季相比,他们终归只是个缺少知识分子风骨的匠人。而那个体温不再却笑声长存的马季,没有读过太多的书,却更像是一个能够驾驭时代的知识分子。每一个民族,都诞生过自己的现实主义大师,法国人有巴尔扎克,俄罗斯人有托尔斯泰,英国人有狄更斯,美国人有马克·吐温。一段举重若轻的《宇宙牌香烟》,并不会让相声这门中国传统艺术,简单地与其他文化形式构成类比,但它足以,让马季的艺术生命永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