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时事八卦天天评 之 做葛优好难

(2006-05-07 03:29:34)
分类: 时事八卦天天评
(2006.5.6)
自从秃哥为建设节约型社会而节约了洗发水以来,三次与葛优沾边:

一是去冬,在京城之金源燕莎Mall里撮饭。一抬头,对面一伙子食客健步而入,走先一位长者,正死盯着秃哥。定睛一看,葛优他爸。秃哥虽无礼帽却有礼貌,报以一句“您好”。葛老爷子打完招呼后在旁落座,研究过马尾巴功能的深邃慧眼,一直在继续从侧面研究秃哥的光头。料他是想念他家的戛纳影帝了,睹人思人。唉,父母在,不远游。

二是前秋,秃哥造访伟大邻邦越南。在美丽的下龙湾海滨,秃哥撞入一处网吧,准备给远方人发送一封来自胡伯伯身边的伊妹儿。秃哥正在没有中文平台的越南新浪上奋力操作,忽听背后几个越妹儿叽叽喳喳。觉得粤语越语全像鸟语的秃哥,只听懂了她们在不停地念叨:葛优葛优。带着中国人民的友好微笑回过头去,那几个椰香喷喷的越妹儿全羞红了脸。她们当然是看得出真假的,但中越友谊及葛优魅力皆魔力巨大,临走,N多越南盾的帐单竟然获免,且越妹儿十八相送到吧外。呵,远游时,扮葛优。

三是今春,沪上某报邀秃哥参与博客PK。聪明不绝顶的沪上小编在标题里说,秃哥是“博客界的葛优”。看到这称谓,光头眼前金星乱冒,连呼完了完了。对京沪文化之对比研究水平仅次于杨东平的秃哥,知道京味文化之饭夫走卒老葛的名号,在伟大邻邦可以将错就错地借用,在黄浦江畔那海派文化的老窝里却是不可乱搞。好在同上PK台的洪晃、小精子与木耳妹,都是来自京城的老少靓女,一男敌三女,虽眼下胜负未卜,但最终输亦当赢。哈,葛优名,莫乱使。

做一个葛优好难。观N年来葛优之行事为人,不是简单的“低调”二字可概括完整。据说葛优成名成家以来,很少游走南方,不拍戏时就在北方土炕上盘腿打盹,以确保能愉快舒心地活着。葛优主演的电影,也每每在北方独占鳌头,到了南方就退居鳌脖。今年春晚引入南方小品,效果如预料般乏善可陈,盖因为晚会小品的欣赏氛围早已归顺北方语系。那些南方小品的包袱太蔫儿,笑料中见不到赵氏的忽悠,冯氏的刻薄,以及葛氏的冷峻,故虽惊艳于本地,却难以播撒梦想于全国。

葛优之聪明,不仅体现在他绝了顶,还体现于他知道良禽择木而栖,在自己的地盘上呆着最舒服。于是做葛优之难,并不体现在剃出他那样的发型,而是体现在诸禽总罹患流感,失去真实的嗅觉,从而辨不清可栖身之木的正确方向,错把异乡作家乡,误把客座当主座。

比如办报,京沪穗三地,自民国以来就各不同流,其中异同,一言难尽,也从未有人穷尽之。虽然都号称国际化大都市,但三地办报人的往来流窜,多以失败或失意告终。

比如在体制内单位呆惯了的人,乍一到体制外闯荡,一方面觉得处处不再论资排辈,人人活力四射,另一方面却觉得满眼散兵游勇,动辄流寇习气,以至于自己的根基到底在内还是在外,常常难到糊涂。

人生一世,难免糊涂,难免一时站错位置。有时候,错亦是美,错位的艺术与人生,虽瞎耽误了些工夫,却往往邝美如云,戚美如珍,许美如静,潘美如辰。好在现在各个城市、各种文化、各处地盘的包容性越来越强了。否则上海的办报人不会把四个北京男女整到几十万上海读者面前去搞PK,伟大邻邦的葛丝也在给秃哥免单之后,印证了葛氏的确已是国际范畴的文化符号。

文化的地域差异,与现代文化日益强烈的包容,总是同生同衍。我们总会隔三差五地发掘一些新的噱头,来搅动各处封闭的自我欣赏循环,从而形成文化交杂的崭新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葛优同志虽功成名就,虽老父想你想得猛盯别人家的儿子,但也要不断挑战自我,有空的时候,协同冯氏班底的其他同僚,到诸如上海这样的码头上去闯一闯,既丰富一下沪上友人的谈资,也接受一些新鲜庞杂的气息。

做葛优好难,但上海人是欢迎你的。他们已经在五一期间新开业的蜡像馆里,造了一个比秃哥更像你的你,以示对你永远的期待,和一贯的冷处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