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时事八卦天天评 |
(2006.9.3)
香江风雨起苍黄,百多明星站大街;道德谴责声势猛,狗仔依旧百战多。激起香港各界公愤的八卦杂志《壹本便利》,看来快要寿终正寝了。但一本万利的偷拍与窥私,仿佛那老资格的爬虫蟑螂,人人喊打,却生命力极强,尚不见灭绝的苗头。阿娇很漂亮。被偷拍的阿娇既不是第一个,也注定不是最后一个。
内地将红未红的艺人陈紫函,就被同一期的《壹本便利》“骗拍”了。按下葫芦浮起瓢,笑骂皆由八卦生。从陈紫函在镜头前的姿态看,那骗子相当高明,因为被骗的人似乎相当配合,除了底线守着,其他都露得相当好。无良八卦供给不绝,源自对这类八卦的需求绵绵不断。只要在底线之上,它们就是明星、读者与狗仔的阳光、空气和水。
可能对八卦爱恨交加的香港朋友们都忙着去构建娱乐底线了,所以《疯狂的石头》转战到那里,就票房平平,没疯起来。这跟郭德纲在南方遭遇哑火是一个道理,跟冯小刚冯导的《夜宴》一亮相就毁誉参半是一个规律。热可燃腚的石头,能把重庆烤得连续月余40多度,可以在大江南北席卷千万票房,却无法成为随时随地振兴国产电影的救世主。冯小刚可以带着讲故事的天才本领踏上好莱坞式的大片之路,却也不免步陈凯歌与张艺谋之后尘,被残酷的银幕放大了自己的软肋。
顺便问一句:谁知道那个叫郭德纲的同志现在干什么呢?好久没见他翻腾了,看来艺德见长。
曾有人断言,只要李宇春或周笔畅主演了某部电影,“玉米”和“笔迷”就会把电影院挤爆,国产电影的又一个春天就会来到。时下,新的春天尚在来年,张国立的《第601个电话》却秋收不佳。所谓票房专家曾坦然预计,只要每个“笔迷”去连看三遍,笔笔主演的任何一部影片都可以成为全国票房冠军。今天,“笔迷”们的疯狂,终于脱去了神话般的外衣,露出了那些有壮志没兴致、有决心没恒心的小身子板。刚刚开幕的威尼斯电影节上,三位华人导演齐争金狮,但国内舆论和受众的注意力,已经不太为遥远的金狮而兴奋。靠一两座奖杯、靠一两部电影就振兴一个文化行业,这是痴人妄谈,亦或是落后者的梦呓,是井底院线经常上演的寂寞蛙跳。
明星与狗仔,就像笔笔和笔迷,就像地球和月亮。如果海选之风蔓延到天文界,太阳系里到底有几大行星,恐怕要在全球分N个赛区,一轮轮淘汰而生。如果海选之风呼啸抵达月球所在社区,生活在那里的牛郎和织女,就会主办一场名为“何处是故乡”的大型选秀活动,评委由嫦娥、吴刚、玉兔、月下老人及王母娘娘担任。鲁晋陕冀各地,据说已经涌现出N个自称牛郎织女故乡的县市,正争得不亦乐乎。从屈原般的故人,到牛郎织女般的神人,都是文化资源整合与开发者眼中的强人。但是,再强的人也怕强人所难,也消受不了有N个故乡。资源有限而期待无限,赶场的评委有限而利益的迷局无限。闰七月的年份里有两个七夕,那牛郎织女诸多个故乡的人们,恨不得一年里有N个闰七月。
可惜,从来就没有那么多闰七月,也从来就有不具备娱乐精神的人儿。苏童的《碧奴》重写了孟姜女的故事,新书刚面市,声势便已沸腾了初秋。但愿那只是对陈年旧泪的善意旁解,而不是试图让孟姜女在长城脚下破涕为笑的流行性恶搞。庆幸的是,苏童其人其行其言,目前尚未露出自我娱乐化的征兆。而那误批了某出版社的刘心武,以及携带了乙肝病毒的刘德华,近日也都以实情面对公众,放弃了信手拈来、欲盖弥彰的炒作。相形之下,香港演艺明星们对无良狗仔的集体声讨,虽入情入理,却失之于自省不足;虽声势浩大,却费而不惠。狗仔们的两只脚,一只踏在明星们的商业策划书里,一只踏在受众装着钱包的口袋里。要想免被狗咬,先要敲断狗腿。
可是,愤怒的声讨者们,你又舍得哪一条腿呢?
香江风雨起苍黄,百多明星站大街;道德谴责声势猛,狗仔依旧百战多。激起香港各界公愤的八卦杂志《壹本便利》,看来快要寿终正寝了。但一本万利的偷拍与窥私,仿佛那老资格的爬虫蟑螂,人人喊打,却生命力极强,尚不见灭绝的苗头。阿娇很漂亮。被偷拍的阿娇既不是第一个,也注定不是最后一个。
内地将红未红的艺人陈紫函,就被同一期的《壹本便利》“骗拍”了。按下葫芦浮起瓢,笑骂皆由八卦生。从陈紫函在镜头前的姿态看,那骗子相当高明,因为被骗的人似乎相当配合,除了底线守着,其他都露得相当好。无良八卦供给不绝,源自对这类八卦的需求绵绵不断。只要在底线之上,它们就是明星、读者与狗仔的阳光、空气和水。
可能对八卦爱恨交加的香港朋友们都忙着去构建娱乐底线了,所以《疯狂的石头》转战到那里,就票房平平,没疯起来。这跟郭德纲在南方遭遇哑火是一个道理,跟冯小刚冯导的《夜宴》一亮相就毁誉参半是一个规律。热可燃腚的石头,能把重庆烤得连续月余40多度,可以在大江南北席卷千万票房,却无法成为随时随地振兴国产电影的救世主。冯小刚可以带着讲故事的天才本领踏上好莱坞式的大片之路,却也不免步陈凯歌与张艺谋之后尘,被残酷的银幕放大了自己的软肋。
顺便问一句:谁知道那个叫郭德纲的同志现在干什么呢?好久没见他翻腾了,看来艺德见长。
曾有人断言,只要李宇春或周笔畅主演了某部电影,“玉米”和“笔迷”就会把电影院挤爆,国产电影的又一个春天就会来到。时下,新的春天尚在来年,张国立的《第601个电话》却秋收不佳。所谓票房专家曾坦然预计,只要每个“笔迷”去连看三遍,笔笔主演的任何一部影片都可以成为全国票房冠军。今天,“笔迷”们的疯狂,终于脱去了神话般的外衣,露出了那些有壮志没兴致、有决心没恒心的小身子板。刚刚开幕的威尼斯电影节上,三位华人导演齐争金狮,但国内舆论和受众的注意力,已经不太为遥远的金狮而兴奋。靠一两座奖杯、靠一两部电影就振兴一个文化行业,这是痴人妄谈,亦或是落后者的梦呓,是井底院线经常上演的寂寞蛙跳。
明星与狗仔,就像笔笔和笔迷,就像地球和月亮。如果海选之风蔓延到天文界,太阳系里到底有几大行星,恐怕要在全球分N个赛区,一轮轮淘汰而生。如果海选之风呼啸抵达月球所在社区,生活在那里的牛郎和织女,就会主办一场名为“何处是故乡”的大型选秀活动,评委由嫦娥、吴刚、玉兔、月下老人及王母娘娘担任。鲁晋陕冀各地,据说已经涌现出N个自称牛郎织女故乡的县市,正争得不亦乐乎。从屈原般的故人,到牛郎织女般的神人,都是文化资源整合与开发者眼中的强人。但是,再强的人也怕强人所难,也消受不了有N个故乡。资源有限而期待无限,赶场的评委有限而利益的迷局无限。闰七月的年份里有两个七夕,那牛郎织女诸多个故乡的人们,恨不得一年里有N个闰七月。
可惜,从来就没有那么多闰七月,也从来就有不具备娱乐精神的人儿。苏童的《碧奴》重写了孟姜女的故事,新书刚面市,声势便已沸腾了初秋。但愿那只是对陈年旧泪的善意旁解,而不是试图让孟姜女在长城脚下破涕为笑的流行性恶搞。庆幸的是,苏童其人其行其言,目前尚未露出自我娱乐化的征兆。而那误批了某出版社的刘心武,以及携带了乙肝病毒的刘德华,近日也都以实情面对公众,放弃了信手拈来、欲盖弥彰的炒作。相形之下,香港演艺明星们对无良狗仔的集体声讨,虽入情入理,却失之于自省不足;虽声势浩大,却费而不惠。狗仔们的两只脚,一只踏在明星们的商业策划书里,一只踏在受众装着钱包的口袋里。要想免被狗咬,先要敲断狗腿。
可是,愤怒的声讨者们,你又舍得哪一条腿呢?
后一篇:秋色撩人一宁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