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负责博客的编辑打电话给我说,“5.4青年节”马上就要到了,是否可以围绕这个主题写点什么。这令已近不惑之年的我有些为难,毕竟早已过了激情燃烧的岁月,所拥有的不是记忆就是回忆,而那个时代的东西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早就被划入“代沟”之类了。
对我而言,步入青年时代的那一年正逢我参加全国高考,但真正令人记忆犹新的并不是高考本身,而是高考之前戏剧性的变化。
说起来有些不可思议。18岁那年虽然最终踏进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专攻英语,但从初中到高中,我的英语着实差得可怜。进入高中在选择文理科时,因为对历史、文学很有兴趣,我选择了文科。而且打算靠文史类的大学进一步深造。在文科班中,我的英语不算最差也可以说是较差的,每次英语考试一般都是勉强及格或者及格以上,考75分以上几乎没有可能(满分为100分)。在语文、数学、历史、地理、政治和英语六科中,每次中考或终考,英语总是“拉后腿”导致总分不高,自然排名也不可能很高。
随着毕业的临近,为了应付高考并希望考上大学,我只能硬着头皮突击英语,想着:反正就高考这一把,考完就完了。这一突击还真有效果。在高考时,居然考了88分!当我拿到最终的分数时,连我自己都不敢相信。但是,就是这样的突击和这样的分数,改变了我的一生。
与现在先考试、后填志愿不同,那个时候是高考前先报志愿、后考试。之所以选择军校,乃家境之故。坦率地说,我的家庭条件可以说不太好,父母都只是普通的工人。一旦考取高等院校,以当时的家庭条件很难供我读完四年大学,而且,我的姐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没能去上大学。高中毕业填报志愿时,我没有选择我心仪的学校,第一志愿填写了军校。因为我了解到,军校除了提供吃穿住外,还提供每月3元钱的补贴。这样既可以不让父母为难,也可以帮助父母缓解一些压力。
说实话,在填写军校时,我根本就没有设想过自己会进入大学都英语。但就是因为高考中考了88分,结果,负责招生的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的英语系主任见到我的成绩后,直接就提档将我招入了该校。于是,大学四年与英语为伴……更令我感觉不可思议的是,如今从事足球报道工作,相比同行,我最大的优势居然就是受益于会英语!而且,在大学毕业的那一年即1991年,教委第一次组织全国外语类学校进行专业八级统一考试,我顺利地通过了。
在现在的足球记者中,我即便不是英语级别最高的一位,也可以说是最高之一。在这些年来的实际工作中,英语成为我最好的工具,也是竞争最有力的武器。
这,或许是我18岁那年步入青年时代时根本就未曾预料到的。
2009年4月30日于北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