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福拉多的思路选人、训练,用杜伊的思路指挥比赛,这不是“怪胎”是什么?
●中国足协扯不下那层“面子”,导致国家队这个“怪胎”从一开始就不可避免!
●正是中国足协高层指挥体系的混乱,中日之战加剧了国足衍变成一个“怪胎”!
●面对中澳之战,根本问题在于中国足协领导必须统一思想,国足中的主帅与执行教练统一思想,中方助理教练与管理人员必须与外教统一思想!
●足协、杜伊、福拉多和中方这四方的思想不统一,国足这个“怪胎”还将继续下去,中澳之战也就没有希望!
0比1!中日之战以中国队的“完败”而告终,十年“不胜日”的历史依然在延续着!而更令人受刺激的是,日本队主帅岗田武史在赛后称“今天比赛比我预想的要赢得轻松,本来我以为会赢得很艰难!”难怪临近比赛结束,全场球迷高喊“谢亚龙下课”、“国足解散”等口号来发泄心中的怨气。
杜伊在错误的时间上错“位”
中日之战比赛后,我就注意到了这样一个细节:之前一直在比赛中坐在替补席上一言不发的杜伊居然不是坐在教练席上,而是始终站在场边,倒是福拉多不再像之前的比赛那样直接进行指挥!从那一刻起,我就感觉到似乎发生了什么。而在赛后新闻发布会上,福拉多在被问及缘何不像前几场比赛那样站立进行指挥、甚至到比赛后期更是坐了下来时,更是直言:“大家都知道我是执行教练!”这更激起了我的好奇心。等回到酒店了解完情况之后,我才知道:杜伊在这场比赛之前已经被要求直接“上位”。杜伊在赛后也承认:因为这场比赛的特殊性,他临时走到了前台!于是,这场中日之战也就成为了杜伊在国家队中的“首秀”。
杜伊缘何被要求“上位”?我想,不用我多说,大家也都可以想象:如果不是中国足协的领导人直接发话,杜伊断然是不会这么去做的。这就好比在今年年初国足惨败迪拜四国赛之后,杜伊本人曾希望提前从法国返回、直接提前介入国家队的工作,但在足协领导的劝说下,杜伊才不得不收回这样的念头,而且此后说话也显得谨慎了很多。
不过,对于这样的做法,我想说的是:杜伊“上位”得不是时候!何出此言?
因为曾跟过杜伊的国奥队,也跟过福拉多的国家队,因而对于两支队伍之间的训练方式、训练强度等还是比较清楚的,两队的差异也很清楚。最大的差异就在于:国奥队的训练节奏之快、强度之大要远远胜于国家队!一个最简单的事实就是:去年12月份,三名超龄球员李玮锋、杜震宇以及孙祥等曾先到国奥队参加训练与比赛,这几名超龄球员普遍谈到了一点,就是跟着国奥队训练“太累人”,训练中的攻防转换速度也很快!而且,他们还表示在跟完国奥队的训练之后再回到国家队里,体能肯定不会有问题。
尽管杜伊来到了国家队,而且国足方面也在中伊之战后表示:国家队的训练计划、比赛指挥等由杜伊拟定、福拉多就是执行。但实际情况却远非如此!此番国足重新集中重庆后,杜伊指挥球队进行了一趟训练课,而且是按照自己的技战术指导思想进行,但自那以后,也许是杜伊顾及福拉多的“面子”以及兄弟间的感情,还是让福拉多指挥训练,自己只是偶尔参与其中。
杜伊福拉多战术思想差异甚大
中韩之战中,中国队排出了442的阵型。很多人都说,这是杜伊的战术打法,实质却不然。杜伊的442是中场菱形站位,而中韩之战中的442却是平行站位,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队在中韩之战上半时如此被动的根本原因,因为两名中场球员刘健和周海滨大部分时间里都是在防守,使得两名前锋朱挺和曲波身后缺少衔接者。
只有中日之战的442,才是杜伊的真正战术思想,即周海滨担任防守型中场(后腰)、王栋担任攻击型中场(前腰),杜震宇和刘健担任左、右两个边前卫。
于是,问题和矛盾也就由此而生:杜伊的这种战术和体系在国家队的训练中从没有练过。虽然这样的中场菱形站位打法在1月27日中国队与叙利亚队的热身赛中也曾采用过,但毕竟还不完全是杜伊所要求的那种战术打法。而且,我们不能忽略这样一个基本事实:日本队的战术素养在整个亚洲范围内是遥遥领先的,叙利亚队根本无法和日本队在整体战术方面相提并论。
在国奥队,杜伊可以作出这样的安排,因为在日常训练中,国奥队员们天天就是这样练的。而且,在人员选择、配备方面,杜伊也是按照这样的战术体系去挑选的。可是,国家队的人员选拔是福拉多根据自己的战术体系需要而进行的。用福拉多战术体系下选拔出来的球员、按照福拉多战术体系进行训练,却用杜伊的战术思想进行比赛,这不是“怪胎”是什么?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即国足在上半时表现尚可,而到下半时,则完全是在“胡踢”!为什么?一个原因在于国脚们上半时还有充沛的体能来支撑,而等下半时体能消耗殆尽之后,又何以来贯彻杜伊的这个战术?想想国奥队中超龄球员所说的“累”,就可以想象到国奥队的体能储备以及平时的训练强度。再想想去年国足与科特布斯队的比赛后,杜伊所说的“国家队的训练强度必须加大、训练节奏必须要加快”,中日之战下半时出现那种情况意外吗?
中国足协领导人“心太急”
中韩之战后,我写了一篇题为《足协,请扯下“脸皮”让福拉多退居二线!》的博客。之后,国足内部以及足协的不少人都对我说:“什么事情都不能急,在中国,不管办什么事情都需要慢慢来!”我很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但我没有想到的是,足协的某些人其实比我还着急。这不,中日之战赛前就让杜伊“上位”了!
要让杜伊真正“上位”,首先就是要让杜伊完全按照他的战术体系与思想,选拔符合其要求的球员进入国家队,然后按照他的战术要求进行强化训练!只有这样,才可能真正做到这一点。尽管杜伊和福拉多同是塞尔维亚教练,而且也都出身于红星队,属于“兄弟”关系、相互照应。但是,事实和实践已经明确告诉我们:杜伊和福拉多两人之间的战术思想差异太大,选拔球员的标准和要求也相去甚远!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在召入的多名国奥队队员中,最能够体现杜伊战术思想、也最受杜伊喜欢的,恐怕要算沈龙元了。但在最终提交23人名单时,沈龙元并不在名单中,很重要一点,就是杜伊要给福拉多“面子”。在中日之战中,刘健依然出现在首发阵容中,改任右前卫。但在杜伊的战术体系中,右前卫应该是边路突破、完成传中、为中路球员创造得分机会的,但刘健没有一次右路的突破与传中,倒是张帅在上半时传中不少,而当日本队有针对性地遏制张帅之后,中国队的右路几乎瘫痪了。直至蒿俊闽登场之后,才有过两次传中!假如(这样的假设毫无意义)是沈龙元而不是刘健出现在中日之战中,中国队的右路会是怎样的情况?
所以,为什么我说杜伊是“在错误的时机与场合”“上错了位”?进而,我们也就不难看出关键还是在于我们的领导“心太急”,把问题想得太简单了。杜伊真正“上位”,其实应该是在东亚四强赛之后,届时,国足肯定要公布集训名单,准备3月1日开始的昆明集训。那时,正好是一次很好的机会,即杜伊根据自己的战术思想和体系,大范围地选拔符合自己战术思想的球员,然后再到昆明按照这个战术思想进行训练,并最终走向前台、全面指挥比赛!
国足最需要的是统一思想
可以这么说,“国足”这个“怪胎”在中日之战中得到了更进一步的真实体现,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是完全暴露在众人面前。但中国足协碍于“面子”,迟迟不愿意扯下那块“遮羞布”。当然,我也很理解中国足协眼下的难处,就是与福拉多之间所签订的合同——合同中清楚地写着国家队的第一责任人是就是福拉多!
我还是那句话,就是现在已经不是什么“面子”与否的问题了,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实践,足协明明知道:如果国足还是继续这样下去,世界杯预选赛小组赛出线的可能性很少或者说根本没有可能的,否则也不会这么急着就把杜伊推上前台!既然已经知道可能性很小,缘何还要考虑那个“面子”、让国足这个“怪胎”继续生存下去?
中韩之战、中日之战失利之后,其实真正可怕的在于让国脚们好不容易通过中伊之战树立起来的那么一点点可怜的自信心再一次遭到沉重打击,使得整个外围的舆论界重新回到中伊之战赛前那种消极、悲观的状况之中!
距离中澳之战还有30多天的时间,和迎战伊拉克队一样,这么长的时间,对于准备一场比赛(而不是像亚洲杯这样的锦标赛),应该说是时间足够了!现在的关键问题在于:中国足协的领导们能否首先统一思想?而杜伊和福拉多两人之间能否真正统一思想、真正体现出“兄弟连”的情谊?进而,中方能够和外教之间真正统一思想?
否则,国家队这个“怪胎”根本就不可能在3.26昆明之战中创造出奇迹!
2008年2月21日凌晨于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