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论》中谈到了日本、澳大利亚选帅时都强调在一线队执教的重要性。一名教练赋闲在家大致有“主动”与“被动”两种,“被动”下岗的教练在丢掉“饭碗”之后很少甚至没有再受邀执教。“主动者”则指他在长时间执教后也需要休整。像德国的希斯费尔德从拜仁慕尼黑辞职后就没有再出山,即便德国足协2004年欧洲杯赛后邀请其出山担任国家队主教练,也遭到拒绝。而且由于与拜仁有长期合同,现赋闲在家也可从俱乐部领到不菲的薪水,一旦去其他球会执教,反而领不到分文。再例如,原国际米兰队的阿根廷籍主帅库珀“下课”后也能从国米俱乐部领到不菲的年薪,后来是在自愿减薪的情况下,应邀去的西班牙马洛卡队。这些“主动”赋闲的教练其实根本不愁找不到下家。
最好教练在欧洲俱乐部
中国足协在四年前以及这次选帅中都曾遇到过这两类赋闲教练。02世界杯后,中国足协先后会晤了多位候选人,像荷兰的阿德里安塞迟迟没有得到中国足协的答复,直接签约荷甲的AZ阿尔克马尔队;法国的勒梅尔同样也没有待足协作出选择,直接就去了突尼斯队。在今年6月份的“面试”中,德国人兰尼克颇为中国足协官员看好,但他选择了德国丙级队奥芬巴赫队。
在欧洲足坛,身望最高同时也是身价最高的教练,绝大多数都是那些在俱乐部任职的教练,只有在俱乐部“混不开”的教练才去国家队执教。像切尔西队主帅穆尼里奥年薪700万英镑,是当今世界上身价最高的教练(英格兰队前主教练埃里克森的年薪才400万英镑)。无论英格兰队还是葡萄牙队邀请其担任主教练,穆尼里奥都会拒绝。而阿森纳队的主教练温格已在海布利球场呆了10年,期间法国足协曾两次邀请其出任国家队主教练,但都遭到了他本人的拒绝。
同样,像刚刚签约皇马的意大利教头卡佩罗几乎完全就是一个“冠军”教练,尽管带队踢球的风格并不是那么令人喜欢,但他每带一队总能够拿到冠军。他同样也不会考虑去执教意大利国家队,尽管意大利足协之前曾邀请过他多次,可全部遭到了他本人的拒绝。
但凡能够在欧洲任何一支球队找到工作的教练,都不会轻易离开欧洲这个世界足坛的中心而去亚洲或非洲等足球落后地区执教。除非对方“砸”出重金,让人不得不心动。例如,希丁克当初到韩国队执教、这次到澳大利亚国家队执教,都与对方开出重金有关。澳大利亚在本届世界杯1/8决赛之前曾给希丁克算过一笔帐:希丁克因身兼荷兰埃因霍温队的主教练,在澳大利亚所呆的时间前后累计没超过两个月,参加世界杯之前就已从澳足协挣到了250万澳元,平均每指挥一场比赛就能挣到30万澳元(合17.9万欧元)!而希丁克愿意放弃埃因霍温队的主教练去俄罗斯国家队任全职主教练,也是因为年薪高达200万欧元,奖金还另算。
兰尼克不是“傻子”
我们总是习惯于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所了解的那些有限的知识来进行评判,但这样的评判标准在欧洲是行不通的,这就是中国足球和欧洲足球、中国球迷和欧洲球迷之间的差异。尽管我们对08国奥队看得很重,但国奥这一级别的球队在欧洲足坛根本就属于青年一级的球队,而且在那些注重自己声望的欧洲教练看来,执教这样的球队甚至有“掉价”之嫌。最典型的就是这次选帅小组在6月中旬会晤的德国教练兰尼克。当被问及执教08国奥队事宜时,他就直截了当地指出:“我没有兴趣去执教一支青年军,更愿意留在欧洲发展!”因而兰尼克宁愿选择一支德国丙级队也不愿意到中国来执教国奥队。
按照我们中国人的观点来看,兰尼克就是一个“傻子”,放着08国奥队主教练位置这个“香饽饽”不坐,偏去一个德丙的业余球队当主教练。可放在德国足坛,人们却认为他很有眼光,因为奥芬巴赫俱乐部的老板是一位IT行业的富翁,被德国媒体成为“德国的阿布”,因而奥芬巴赫俱乐部绝对不会满足于长期滞留在德丙行列。这恰恰就是中国足坛和欧洲足坛评判事务的差异所在。
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那些之前长期在欧洲足坛任职的教练突然很愿意甚至很热心到中国来执教,几乎肯定是那些在欧洲足坛已经找不到“饭碗”的教练,或因执教理念跟不上欧洲足球的形势发展了、或因为遇到了其他什么问题。所以,我们首先不是对他们有兴趣到中国执教盲目地表示欢迎。而且,我们必须看到,由于东西方的理念差异,这些老外对中国08国奥队感兴趣,肯定是有中方经纪人在其中反复游说,让他们确信08国奥队在中国未来两年的意义实际要超过国家队。
所以,在接触这些教练、作出最终选择之前,在中国足协不可能像韩国、澳大利亚那样开出高价的情况下,我们就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们不再继续留在欧洲足坛发展了?他们缘何突然如此热心来中国执教?其真实的动机究竟是什么?
教练只有在欧洲证明自己
特鲁西埃、邦弗雷雷同样也对中国08国奥队感兴趣,但这与成名于欧洲足坛的福格茨、范哈内亨完全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情况。特鲁和邦弗雷雷属于“援外教练”,声望是在足球不发达地区靠成绩而获得的。因而,这些“援外”教练很难在欧洲足坛得到认可,这也就决定了他们更乐意到亚洲或非洲去执教,只有在这些地方才能得到承认、找到归属感。
事实上,2002年世界杯后,特鲁之所以与中国队没有牵手,完全是因为特鲁更希望去欧洲发展、以便能够得到欧洲足坛的认可,更何况当时他也被法国足协列为新国家队主教练的四位候选人之一。在2004年11月份,尽管当时的马赛俱乐部情况并不是很好,球队成绩也不理想,但特鲁受邀后还是义无返顾地接手了球队,原因何在?特鲁很清楚:能在欧洲俱乐部找到一个位置并不容易,这也是试图证明自己的一个绝好机会。但最终,特鲁在赛季结束之后还是被解职了,俱乐部老板也因贪污而受到法国法院的调查。也恰恰是在那个时候,特鲁西埃重新给自己定位:他就只适合在亚洲或非洲执教。而且,他也曾表示自己最渴望的还是去东亚执教。
同样,济科这次世界杯后签约土耳其费内巴切队,目的也是希望能够在欧洲证明自己。之前,济科就明确表示,希望能够到欧洲去执教,因为长期以来,无论是日本国内媒体还是巴西国内媒体,都对他执教水平不认可,济科就是希望能在欧洲执教成功来证明自己完全可以胜任日本国家队的工作。
在了解清楚了什么样的教练才是真正的高水平教练、好教练之后,在这次选帅过程中,像福格茨、范哈内亨等这些几乎没有什么海外执教经历的教练都很热衷于到中国来执教,我们就必须首先打上一个问号,多问几个为什么,作为决策者尤应如此。只有这样,才是真正对我们的08国奥队负责、对其本人头上的那顶“乌纱”负责。在目前中国社会的现行体制与机制下,我不反对当官者想方设法去保住自己头上的“乌纱”,可如果连如何才能更好、更有效地保住头上的那顶“乌纱”都不会了,岂不是可悲到了极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