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活素质是一道坎

(2013-09-06 00:40:24)

   “生活在德国,希望这二十天,孩子们能从生活中学到更多。”策划会议时,大家都把这次旅行定义为“生活”。

      生活意味着我们每个人,老师和孩子都需要在二十天中管理好自己的衣食住行。于是,从五月份开始,我们每个人都在做准备。而孩子们的“德国生活”也是从那一刻就开始的,他们收到德国之行的介绍手册,上面介绍了德国的地理位置、气候、时差、生活习惯的基本情况,以及我们建议带哪些行李。所以很多家庭开始这次旅行的时间并不是我们离开北京的时候,而是从五月份就开始准备。其中,我们特别强调了青年旅舍的两个特点,自助和社交。自助主要是要求孩子们自己更换床单和被套,而设备的使用基本都是自助,比如自助贩卖机、桌上足球、洗衣机等等。社交则是德国青旅都配有娱乐设施,希望孩子们能够自己玩和别人玩。总之,青旅的一切都渗透着独立的味道。

  任何一种独立都意味着孩子们需要掌控自己的时间,而我们需要放权。

从柏林的最后一天开始,我们逐渐的让孩子可以掌控自己的时间。最明显就是每天上午的集合时间。上午孩子们需要两个时间,一个是早餐时间,一个是集合出发时间。和其它营地不同的是,青旅的自助早餐供应时间很长,于是我们把这个时间留给孩子们自己控制,而只要求上午的出发时间。说实话,这是一个有风险的行为。因为德国人对时间的严苛程度是众所周知的,如果我们迟到,估计帅气的司机叔叔意见最大。不仅如此,晚出发就意味着很多时间节奏就要被打乱,这个时候就会特别考验团队的配合能力,总指挥是否能根据情况做出调整,顾问们是否能迅速的对调整做出反应。

不过,风险大也就意味着机会大。这个风险是教育者需要承担的,而孩子们则需要逐渐在被要求中学会自己如何规划时间,哪怕仅仅是二个小时。于是,这帮担心的老师们会第一个到餐厅,装着不在意的一边吃一边看着三三两两来餐厅的孩子们,其中心里都在默默的数着自己营的孩子有哪个没有下来,有哪个没有吃饭。到了第八天,基本上老师们也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安排时间了,因为他们能把这自由的两小时管理的很好。

  从生活的角度来看,孩子们适应“吃”和“玩”是极具天赋的。他们适应了各种食物,青旅丰富的早餐、中国菜、意大利菜、土耳其菜、德国菜,奥地利菜,这一路的美食让孩子们赞叹不已。最后一周,我们几个老师对着黑面包、牛奶、酸奶、各种肉类和奶酪一筹莫展的时候,孩子们却仍然吃的兴致昂扬。玩,就更不用说,从篮球到桌上足球,从兵乓球到慕尼黑英国花园的足球赛,孩子们通过玩开始了和当地人的沟通。在柏林的第二天,他们克制不住心中对篮球的渴望,鄙视的看着我们不提供帮助的老师,顺利的从只会讲德语的青旅工作人员手里成功接到了篮球,然后器宇轩昂的从我们身边走过。

 

那么最让我们发愁的什么呢?

“丢东西,房间里弄得乱七八糟,不愿意洗澡,身上都是味儿,不知道换衣服……。”凌晨时分,五个老师开会的主要内容是关于生活。 这个片段发生在旅行的第五天。

 离开柏林之后我们的行程有非常紧张的五天,需要在四个城市更换三个青旅。于是,刚刚在柏林形成的习惯很容易就被打乱了。有一天晚上我推开一个男生房间的门,我发现根本找不到下脚的地方,打开的箱子横七竖八的躺在地上,干净的床单被罩被整整齐齐的放在桌子上,原来他们根本就没有铺床单!而有一种混杂着各种味道的异味扑面而来而来,被各种环节袭击的我直往后退。

 从斯图加特出发的那天早上是我们唯一迟到的一次,原因是很多孩子的房卡都找不到了。在我陪着孩子返回房间找房卡的时候,我居然同时又捡到了四个在奔驰博物馆购买的汽车模型,最惊讶的是当我拿着四个车模回到车上的时候,失主还一个劲的说车模就在自己的行李箱里。

以上的状况几乎都发生在男孩子身上,相比较男生们的混乱,女孩子们则顺畅很多。无论在哪里,她们的房间总是香香的味道,也收拾的很整齐,在丢东西的名单上也几乎没有出现过女孩的名字。

那么,这样的差异是怎么形成的呢?

细细观察后我发现产生这样的差异的原因有三个:第一是自己的重视程度,第二是家庭的重视程度,第三是在重视的基础上是由别人替他完成还是他独立管理自己。

女孩子自己的重视程度比男孩子高,而男孩子中青春期的孩子们肯定会在意。几个大男孩不仅每天洗澡,还讲究发型和衣服的搭配。而那些不太在乎的男孩子通常情况下会流露出男孩子嘛,本来就可以这样,臭点又能算什么?这种性别差异的认知也许和父母的观念有关系。但是我也发现了那些父母很重视但是孩子还是在生活能力有距离,通过观察发现在家里可能更多的是父母让他们做,监督他们做,甚至替代他们做。所以,平时很好,一出门就露馅了,孩子们也想自己好好的,但是实在没有能力让自己好起来。

 

而我们需要做的让他们不仅有意识,更要有能力来完成对自己的期望。

所以,我们开始下手了。每天都会让他们自己检查物品并且记录丢失情况,每天都要求洗澡然后来找我检查,每天晚上的查房除了睡觉以外还增加了对房间味道和物品摆放的检查。当然,我们会和孩子们一起聊为什么个人卫生和形象是重要的。

慢慢的,孩子们开始变化,只是遗憾二十天时间太短,还没等形成习惯。我们就回到北京了。

生活素质非常重要,它会帮助个体进入好的生活状态,同时也为自己打造了很好的外部环境。当年我在德国读书时候就发现德国朋友晚上聚会通宵,就算再累也要回家换件衣服才开始第二天的生活,原因就是这个对自己的尊重,对别人的礼貌。一个干净健康的人会让和你相处的朋友很舒服,会让自己的一切井井有条。

有些人曾近问过我,生活和教育之间有什么关系?你们帮助孩子提高能力就行了,至于生活那不是教育的范畴,而且也不应该由你们来完成。但实际上,如果父母也认为孩子成长中重要的是学习,或者学习带有唯一性,那么孩子就失去了作为“人”最基本需要掌握的内容。人首先需要学会生活,这是学习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这趟旅行很短,但人生很长,生活素质是一道坎,也是一个没有办法回避的问题。旅行中的点滴都在渗透着每个人的生活素质和能力。

无论我们生活在哪里,孩子们,生活是你们自己的,需要学会,需要自己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