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儿童节成长礼物教育兰海 |
客观的来看所有出现的极端事件原因都是伤人者用极端的手段释放自己的情绪。如果有机会探求他们的个人成长过程,我相信有很多拐点,让我们能够靠近他们的内心,能够让他们有情绪释放的机会,能够帮助他们认识自己和他们,能够帮助他们学会用更好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首先,我们需要反省自己是否给予孩子们表达情绪的空间。先别着急回答,这个问题的关键不在你是否“想”给孩子空间,而是你是否“能”。你平时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吗?他回家的表情,他的情绪出现高涨或者低落,学校最近发生什么事情了?他和朋友们的关系如何?当孩子回到家抱怨老师不好的时候,你的第一句话是“老师怎么可能不好呢?”还是“发生什么事情了?”前一句话时候大部分人的下意识选择,因为害怕孩子的不良情绪会导致他不喜欢上学,所以我们企图制止孩子的感受。当孩子看电影出来说害怕,你的反应”这有什么可怕的?”,那是因为你站在成年人的角度产生的正常反应。或者是你发现了他的害怕,但是不知道如何面对他的害怕,你也会下意识的回避孩子的感受。
其次,我们有什么办法能够让自己成为孩子释放情绪的安全空间。
第一, 我们需要排除自己内心的恐惧。孩子的感受是独立的,是客观存在的。我们无法把自己的感受强加给他人,不管我们是否“看见”或“感受”到,它都存在那里。
第二, 关注孩子的变化 。
个体的情绪变化时候针对发生的事件和与他人的关系。孩子们会表现在回家情绪低落或激动,会不愿提及周围的人或回避父母的询问,会进房间把房门关上或者提出不参加原来常规的活动,会强调身体的不适。父母也需要有了解学校日常事件的途径,比赛考试评选都是让孩子情绪产生变化的原因,或者是孩子们的朋友圈的一切变化。千万不要认为我提问,孩子回答就是了解孩子的唯一途径。很多时候,孩子的情绪需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和官感受。
第三, 建立孩子的安全屋
如果你有时间,那么可以回忆一下第一次孩子向你表达自己的情绪时,你的反应是什么?抗拒、回避、制止,或者是孩子满怀期待的向你描述了自己 的情感,而你却把关注点放在事件的对错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这一切都会造成孩子和你之间的壁垒。所以,当孩子向你表达情绪的时候,你需要安静耐心的倾听他的情绪表达并且尽可能的让他把内心的各种想法都表达出来,哪怕是一些他所设想的听起来很荒谬的解决方法,我们也需要不动声色的听完。然后我们可以表达自己的看法,这个看法不是建立在他的想法或感受不对之上,而是你的想法和感受是什么,每个人都有独立表达自己的权利,孩子一样,成年人一样。
第四,方法
大脑科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人的右脑负责感受内心,而左脑则负责通过语言、思想等外在形式来释放情绪。如果右脑和左脑能够协调配合,那么我们就能通过语言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和释放出来。这样不仅对孩子的大脑发育有帮助,也能更好的调整孩子的情绪。
现在更多媒体平台的自由开放,也意味着孩子们获得信息的渠道也会更加多元。当我们肆意的调侃事件和同学关系时 ,别忘了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孩子,他们只能接受只言片语的结论,比如和同学保持距离,比如对同学要有防备。他们有可能分不清楚成年人的玩笑和调侃,他们也不知道有些结论是偏激的甚至荒唐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