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全职妈妈不容易!
(2012-07-04 19:27:32)
标签:
教育兰海全职妈妈杂谈 |
她的先生是德国人,现在他们有三个孩子,而她从哈佛商学院毕业后就一直在家不再工作。
如今,中国的全职妈妈也越来越多。有些是被全职,有些则是主动的,而由此带来的家庭关系的变化、亲子关系的变化也会带来社会的变化。全职妈妈这个新新群体的出现是中国这个阶段较为显著的社会现象,需要引起关注,自然我会把关注的重点放在家庭教育上。
中国家庭中对于“全职”的认可度高吗?换句话说当女性不再承担经济责任或有经济贡献的时候,在家庭中的地位还被认可吗?
在中国家庭结构中把经济价值视为家庭价值最重要的部分,甚至是唯一部分。所以挣钱的那一方是老大,掌握了绝对的权威。经常听到的语言是:“我在外面辛辛苦苦的挣钱,你连这点事都做不好。”又或者听到长辈们说:“你看她找到我儿子多享福,班都不用上,就在家里把孩子带好就行” 。这些语言中既认为经济价值的绝对优势,又透露出认为“养”孩子实在是一件简单而轻松的事。所以在家庭环境中,大多数的全职妈妈没有获得尊重,不仅仅是情感上的尊重还包括了价值上的尊重。观之国外,用德国举例。当女性回归家庭后她给家庭也做到了很大的经济贡献,直接的就是会降低丈夫每月上缴的税率。收入越高获利就越大,这个政策的出台为女性提供了有效的经济支撑,也在家庭中挺直腰板。而现在国内请月嫂或者家政服务员的成本极高,但有意思的是当女性回归家庭后自己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却很容易被忽略。当丈夫说:“你照顾家里,我出门挣钱。”然后推门而出的那一刻,他已经把家抛在身后。
当全职妈妈的价值不在被认可,当教育人力成本一再被低估。妈妈们则把孩子的教育结果视为自己的绩效考核。而家庭其他成员的潜台词则是:“你都在家不用上班了,居然连个孩子都教育不好。”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家庭都这样。但是中国女性的传统会让妈妈认为“我都不用上班了,居然连个孩子都教育不好。”于是,孩子成为了妈妈们的分数。而孩子的好坏用什么来衡量呢?孩子又能承担多少平衡夫妻关系和夫妻价值的责任呢?
教育一定会反映社会现象,而社会状况也会影响教育的各个方面。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如何做一个健康积极的全职妈妈是一个需要全社会来关注并提供支持的话题。
这个社会需要进步,思想需要进步,对价值的判断,都需要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所以,全职妈妈们需要自己首先坚定不移的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对家庭创造的价值,然后平等的对自己,平等的对待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更重要的,每个人能掌握的只有你自己,所以,积极的学习,让自己保持和社会的接触和良好的积极心态才能产生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