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看常青藤之一:常青藤是一个世界概念

(2011-04-01 11:42:38)
标签:

常青藤

教育

兰海

杂谈

     你知道常青藤吗?  “常青藤”这三个字能让你联想到什么呢?

     大多数人把常青藤简单的和“好大学”之间划了一个等号而已。人们想到了是好学校、精英教育、难申请、好工作、高工资、体面等等。我们中有多少人能想想为什么常青藤大学是好大学的代名词,为什么是精英教育,为什么如此难申请? 为什么毕业生能有好工作高工资?为什么能有受人尊敬的社会地位?

     国人的思考的惯性是看到结果, 究其原因的事不太愿意去想。可作为教育者,最让我关注恰恰是原因,只有找到了达成结果的奥秘,才能让我们进步。正如薛涌在他的《一岁就上常青藤》中写到: “在当今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常青藤也不再是一个美国的概念,而且是世界的概念。”

    所谓“常青藤”或 “常青藤盟校” ,指的是美国东北部最著名的8所大学:哈佛、耶鲁、普林斯顿、哥伦比亚、康奈尔、布朗、达特茅斯和宾夕法尼亚大学。这8所大学,除了康奈尔建于1865年外,全都是在十七八世纪创建,属于美国历史最悠久也最为精英的大学。到了19世纪末,一批研究性大学崛起,如麻省理工、斯坦福、芝加哥大学等等。如今,这些新起的大学至少已经和常青藤并立而为世界一流名校了。但是,在习惯上,人们还是把精英教育称为常青藤教育。

    在我查找了更多的资料之后,我发现,所谓常青藤大学的教育目的和教学方法和我在德国慕尼黑大学所切身体会的教育内涵有很多异曲同工的地方,比如课堂上都积极鼓励学生发言讨论,教授获得学生的尊敬而绝对不是不能被质疑的“权威”。大量的阅读,丰富的知识搭建以及开创性的思维机会。更重要的是,我拥有了表达自己思想的自由和机会,而不用去寻找标准答案。这些都是在德国读书期间对我的致命吸引。

    再看看国内的孩子们,如果一个孩子碰到一个没有权威控制感的老师,如果他有丰富的知识结构,如果他能引导孩子自己完成任务而不是替代,如果他和孩子可以进行真正平等的对话。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说他也拥有了常青藤教育的氛围呢?

    如果一个孩子成长的家庭,父母用讲道理的方式取代“命令式”,能够给孩子充分表达自己想法的自由,如果能把更大的世界展现给孩子,如果能把更多有价值的教育机会提供给孩子,我们是不是可以说他也为孩子提供了享受常青藤教育的机会呢?

    个人成长期中发展速度最快的是16岁以前,我们只有在孩子16岁以前让他们拥有这样的机会才有可能把他们培养成拥有常青藤素质的人。如果不拥有这样的素质,就算进入了常青藤大学,估计也不能很好的完成学业。

 常青藤是一个世界概念,让自己拥有这样的精神并不局限于在这些大学就读,而是成长于这样的教育环境中。优质的教育理念其实都有一个最本质的核心,就是让一个人能够幸福的生活,让一个人能够成为他自己的活着。

  “独立思考、勇于表达、敢于创造,拥有独立精神、体育精神、服务社会的精神”这些代表着常青藤素质的优秀品质应该成为每一个个体的成长目标,而我们,无论是父母、教育者还是社会的一员,都应该有责任为孩子提供这样的氛围,并且能够尽可能为孩子们提供这样的成长机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