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要让“乐器训练”取代“音乐教育”

(2010-09-21 09:30:24)
标签:

兰海

教育

上濒

杂谈

   时下大部分的父母都本着让孩子陶冶情操的目的让孩子们学习某种乐器,但往往这个目的却在孩子们学习乐器的漫长道路上越走越偏,到了最后,孩子们并不在学习某一种艺术,而是在学习一种技能,为了考级而战。

音乐的学习退化成为了技能的学习,变成一种痛苦挣扎的学习,变成体验痛苦的学习而非感受到音乐带来的心灵上的愉悦。

  “艺术”在字典里的解释是泛指能给人带来想象、思考和感受的事和物的表现。

音乐的感受,就是让我们从音乐中获得一种情绪上的共鸣,能帮助我们抒发自己的情感,也是一种情绪的表达。孩子们需要感受的声音,是旋律,是节奏带给他们情感上的共鸣。当孩子们失落的时候,他们能在音乐中找到情绪的安抚,当他们伤心的时候,音乐的舒缓能安慰他们的心灵,当他们成功的时候,音乐的激昂能让他们更好的释放自己的情绪,这才是音乐带给他们的作用,就是可以用音乐表达自己,可以借用音乐抒发自己。

我们发现,当孩子们有很好的情绪抒发渠道的时候,他们更加容易正确的调整自己的情绪,这种在心理上的共情能让孩子们在音乐中更好的成长,而音乐此时的作用就如同一个导师,帮助孩子们勇敢的面对自己的情绪。成年后的他们,也可以让音乐成为自己人生中必不可少的密友。

但是我们现在的音乐教育,更恰当的说法应该是“乐器教育”,要求弹准确、标准。而往往忘记让孩子们去感受音乐。不过,这也不全是父母的问题,现在找一个乐器老师容易,找一个艺术老师难。曾经,我希望找一个音乐老师给孩子们带来触摸音乐的机会,但是却发现他除了乐器和书本上说的道理以外,不能把感受传递给孩子,也无法让孩子们说出自己的感受。所以,这也不是某一个老师能解决的问题。

那么,谁来做呢?

我的做法是,让我们自己也开始学习感受音乐,无论我们之前的经历如何,无论我们的年龄几何,我们放松下来,除去我们的社会角色,就是一个本真的自我,音乐的世界里,没有标准答案,只有个人感受。当我们能够做到了对音乐的感受,就能把这样的感受带给孩子们,或者说教会孩子们感受音乐的方法。

有了孩子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因为他们给了我们成年人第二次人生的机会,很多原来不会做也不愿意做的事情现在必须要做了,因为我们需要自己帮自己。

 

显然,我们每个人都没有办法成为音乐家,但是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音乐感受者、音乐欣赏者、音乐受益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