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风爸风妈“放飞吧”教育资讯
0806(9)
上濒动态
■6月7日“风爸风妈放飞吧”举办公开免费讲座,主题为“教孩子如何学习”,各位爸爸妈妈可以推荐您的朋友前来参加,参加前请预约。预约电话010-82116161,联系人:闫雯岚
■上濒2008年9月课程表初定时间如下:
课程 时间 |
周六 |
周日 |
||
10:00—12:00 |
通识一阶 |
活书一阶 |
通识二阶 |
活书一阶 |
13:30—15:30 |
通识一阶 |
活书一阶 |
通识一阶 |
活书一阶 |
16:00—18:00 |
通识一阶 |
活书二阶 |
通识一阶 |
活书二阶 |
教育资讯
——近期国家大剧院推出系列活动:
■第一届“中国交响乐之春”主题活动
时间:4月28日至6月15日
看点:观摩日内凭借观摩票可在当日14:00至18:00参加很多活动,比如展览、公开排练、交响乐普及讲座、管风琴音乐会、艺术家面对面互动音乐会。观摩票可在网上预订(票价30元),也可现场买票(票价40元),网址:http://www.chncpa.org/n16/jiaoxiangyue/1huodongjieshao.htm
■“北京国际儿童戏剧季”
时间:5月15日至6月15日
看点:孩子们喜欢的话剧、歌剧、舞剧,详细信息见国家大剧院官方网站“最新关注”,网址:http://www.chncpa.org/n16/ertongxijuji/index.htm
教育言论
——儿童节里看儿童,言论词中谈教育
■儿童幼小的心灵是非常细嫩的器官。冷酷的开端会把他们的心灵扭曲成奇形怪状。一颗受了伤害的儿童的心会萎缩成这样:一辈子都像桃核一样坚硬,一样布满深沟。(卡森麦卡)
■要尊重儿童,不要急于对他做出或好或坏的评判。(卢梭)
■儿童需要管教和指导,这是真的。但是如果他们无时不刻和处处事事都在管教和指导之下,是不大可能学会自制和自我指导的。(林格伦)
■ 集体生活是儿童之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儿童心理正常发展的必需。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其身只是一个悲剧。(陶行知)
■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苏霍姆林斯基)
■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陶行知)
■不要每逢看见儿童受了一点点痛苦就去哀怜他们,或让他们自己去怜悯自己。我们此时应该尽帮助他们,安慰他们,可是千万不能怜悯他们。因为怜悯可以使他们的心理变脆弱,使他们遭受一点点轻微的伤害就支持不住,结果往往是,他们更加沉浸于受伤的部分,伤害更加扩大化了。(洛克)
教育现场
——活书阅读的小魔法师们有新作了,下面是他们各自以“十分钟年华老去”为主题写的一篇故事。
■十分钟年华老去——聪聪
有一个人,他叫师帅,还有一个人他叫明明。
有一次他们俩去旅行,他们玩了两天两夜,突然明明对师帅说:“你长了一根白头发!”师帅一看,果然长了一根白头发。“不是刚才还没有的,怎么现在就有了呢?”师帅带着手表,过了10分钟,又长出一根白头发,师帅大叫:“我10分钟就长一根头发,真是太可怕了!”一年过去了,师帅的白头发已经好多了,师帅说:“我老了,别看就这10分钟,但是积累起来,就滴水成河了。”转眼间帅帅都60多岁了,他已经虚弱了很多,他看看外面的风景,多美呀!那雪大的云朵,灿烂的阳光,碧绿的草原,蔚蓝的天空,远处是浩大的森林。他现在靠明明照顾他,虽然明明已经65岁了 ,但还是年轻时那身强体壮。有一天师帅死了,明明哭了一场,把他的尸体埋在林子里,还做了个标记。林子里风清气爽,百花争艳,真是美丽极了!过了一时间明明也去世了,把他的尸体埋在师帅的尸体埋在师帅的尸体傍过。
■生日和死亡——Lily
从前,有一个小男孩。他家里很穷,天天挨饿。但在他7岁时,他染上了一种病。医生说他最乐观也只能活到19岁!当男孩听到医生说的这句话,顿时,脸变得苍白。他很害怕,他幼小的心灵受不了这种打击。从这以后,他每天都在傍晚太阳快落山时目送那天的阳光。时间一天天过去,他一步步逼近死亡,每过一次生是(日),他都觉得很悲伤。他感觉病魔一天天吞咽他的身体。死亡终于来临了!就在他19岁生日的前一个晚上的11:49时,他跑出家门,来到他出生的地方。他仿佛感觉自己已被死神的大手抚摸,死神将把他送入天堂。他摘下他妈妈喜欢的一朵兰花,他又摘下一颗他爸爸曾抚摸过的樱桃,他把这些抱在怀里,是离开这个世界最后的礼物。他什么也没说,静静地,等待着。这时,他的朋友从这儿路过,看见他这样,问:“你是在等待生日吗?”“我在等待死亡!”
教育感悟
——5.12汶川大地震牵动亿万人民的心,社会各界纷纷响应抗灾救援行动,捐钱捐物献血献爱心。对于父母来说,这个教育时机是不会错过的,在这个过程有父母发现孩子“没有爱心”。针对这一点来谈谈爱的教育的问题。
爱的教育是对孩子社会性道德情感的培养。有的孩子似乎天生就有很高的情商,而有的孩子似乎天生情商不高。但对于人,尤其是对孩子这种坏、差、低的消极定性评价是危险的。因为观念和意识决定我们的行为和态度,而不同的行为和态度影响了孩子的成长方向,给孩子贴标签只会让孩子没有安全感和归属感,缺乏自尊,不信任他人,更加逆反。
如果我们真正爱孩子,我们就能让孩子学会爱。什么是爱?如何去爱?爱的教育如何实现?也许明白了爱的几重性质我们才能找到答案。
爱是有对象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并不是一种纯理想式的道德推理,爱作为一种社会情感它是有对象的,并且这个对象可以延伸的,呈辐射状,从自己到身边的人到其他的人。相对于成人,孩子的爱还需要一个成熟的过程。
爱是有责任的。如果一个人只是得到过爱,没有付出过爱,那么,他可能还不大懂得什么是爱?如何去表现爱?相对于成人,孩子得到爱的机会比付出爱的机会要多。
爱是有价值的。爱要表达出来,但爱不是用于表现的。爱给人以心理的满足,体会到了,价值才有了。体会不到爱的价值,很难去爱。任何一种道德情感都不是由说教来实现的,它存在于个体的经历当中。孩子对爱的价值认同不一定与成人一致,有时候成人用自己的意识感受代替了孩子的感受。
我的孩子真的没有爱心吗?从献爱心事件中我们来反思,可以对照我们说的爱的三重性质来问这样的问题:
首先,爱是有对象的。那么,孩子现在多大?他谁都不爱吗?
其次,爱是有责任的。那么,孩子担当过责任吗?有过这样的机会吗?
最后,爱是有价值的。那么,孩子明不明白公益活动的意义?他的体会如何?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好”的;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就是要把孩子往“好”的方向培养。孟子说人有四心,首先是恻隐之心。相信孩子可以拥有一颗爱心,教育是一种积极的意识。教育孩子,从父母做起!